- 年份
- 2024(3445)
- 2023(4720)
- 2022(3991)
- 2021(3627)
- 2020(3057)
- 2019(6844)
- 2018(6739)
- 2017(12749)
- 2016(7029)
- 2015(7851)
- 2014(7900)
- 2013(7559)
- 2012(6883)
- 2011(6272)
- 2010(6333)
- 2009(6214)
- 2008(6200)
- 2007(5594)
- 2006(4986)
- 2005(4704)
- 学科
- 管理(27400)
- 济(25276)
- 经济(25211)
- 业(23070)
- 企(20387)
- 企业(20387)
- 制(11203)
- 财(10696)
- 方法(9302)
- 体(7783)
- 数学(7768)
- 数学方法(7661)
- 中国(7325)
- 农(6979)
- 业经(6970)
- 体制(6810)
- 务(6447)
- 财务(6428)
- 财务管理(6411)
- 企业财务(6106)
- 银(5687)
- 银行(5679)
- 行(5415)
- 融(5284)
- 金融(5282)
- 划(5053)
- 学(4848)
- 环境(4819)
- 度(4698)
- 制度(4667)
- 机构
- 大学(101971)
- 学院(100655)
- 济(42944)
- 经济(42041)
- 管理(38606)
- 研究(33741)
- 理学(32961)
- 理学院(32591)
- 管理学(32144)
- 管理学院(31941)
- 中国(26266)
- 财(23952)
- 京(21007)
- 科学(18414)
- 财经(18052)
- 所(16359)
- 经(16264)
- 江(15906)
- 中心(15313)
- 研究所(14397)
- 农(14051)
- 经济学(13771)
- 财经大学(13365)
- 业大(13044)
- 北京(13024)
- 院(12470)
- 经济学院(12257)
- 范(12026)
- 州(12007)
- 师范(11906)
- 基金
- 项目(66070)
- 科学(53120)
- 研究(49547)
- 基金(49522)
- 家(42608)
- 国家(42267)
- 科学基金(36769)
- 社会(33419)
- 社会科(31675)
- 社会科学(31669)
- 基金项目(25959)
- 省(25040)
- 教育(22953)
- 自然(22695)
- 自然科(22154)
- 自然科学(22149)
- 自然科学基金(21768)
- 划(21080)
- 资助(19488)
- 编号(19329)
- 制(19077)
- 成果(16703)
- 部(15476)
- 重点(15094)
- 国家社会(14290)
- 创(13997)
- 课题(13848)
- 教育部(13727)
- 发(13502)
- 性(13370)
共检索到156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国峰
制度的起源肇始于互利的需求,而自利之间的斗争则推动了制度的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然的规律,即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利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回归。
关键词:
互利 自利 公共权利 国家权利 互利规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林
权利、均衡与制度变迁一种关于产权起源的非合作博弈解释宁夏大学经济学系李军林一、引言自从R·科思1960年发表了那篇著名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以来,就把人们对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权利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分析产权,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学术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学术制度的变迁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发生变迁的结果。学术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在于将潜在的学术利益构成新的学术制度需求,从而造成原有学术制度的供需失衡,促使学术制度发生变迁。学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学术利益群体。学术利益群体通过诱致性与强制性学术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学术利益最大化目的。
关键词:
学术制度 变迁 动力机制 主体 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产业变迁的制度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系博士贾根良三次产业的增长阶段理论是由配第(1661)、费希尔(1939)提出,并由克拉克(1940)加以改造而成,被称之为"配第──费希尔──克拉克定理"。这一定理概括了产业变迁过程的现象特征。虽然自50年代以来,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鹤 李仕明 兰永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稀缺性而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就是核心资源。制度变迁的实质 ,就是对核心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承认和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向其所有者倾斜的过程。由于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因此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向它的所有者倾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知识经济 核心资源 智力资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先萍 李正友
本文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迁的角度,验证我国经济发展及转型时期收入差距与经济结构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表明,制度性障碍及各种类型的结构反差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消除城乡、产业及地区等结构变迁中的反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结构变迁 制度变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希亮
论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相互性郝希亮在讨论制度变迁的文献中,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相互性,是非常诱人的论题。对经济运行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变迁还是技术变迁的争论,虽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但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制度变迁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已占上风,这主要归功于一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荣德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制度是重要的。根据诺斯提出的问题,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发展了诺斯的国家理论。交易成本是分工合作的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由交易成本决定的产权制度内生于资源约束。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的工业化历程以及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制度 交易成本 资源约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制度变迁速率 制度变迁规模 制度变迁强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伟 黄上国
以体制转轨动态进程模型为基础 ,通过对市场结构进一步细分 ,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变迁模型 ,并用此模型分析了履行“入世”承诺对中国制度变迁的作用。分析表明 ,履行“入世”承诺对我国市场化制度转型进程具有加速效应。加速效应主要与WTO承诺的两个具体效应联系在一起 :一个是市场准入效应 ,另一个是公平竞争效应。
关键词:
WTO承诺 制度变迁 加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