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6)
- 2023(10371)
- 2022(9291)
- 2021(8905)
- 2020(7567)
- 2019(17816)
- 2018(17806)
- 2017(34838)
- 2016(19075)
- 2015(21217)
- 2014(21095)
- 2013(20939)
- 2012(19055)
- 2011(17008)
- 2010(16852)
- 2009(15323)
- 2008(14651)
- 2007(12598)
- 2006(10754)
- 2005(9183)
- 学科
- 济(76696)
- 经济(76625)
- 管理(52919)
- 业(50152)
- 企(42802)
- 企业(42802)
- 方法(40266)
- 数学(35601)
- 数学方法(35064)
- 学(18728)
- 农(18285)
- 中国(17764)
- 财(17567)
- 业经(15810)
- 地方(15330)
- 理论(13109)
- 贸(12271)
- 贸易(12265)
- 和(12193)
- 农业(12147)
- 制(12092)
- 易(11895)
- 务(11608)
- 环境(11572)
- 财务(11541)
- 财务管理(11522)
- 技术(11513)
- 企业财务(10963)
- 划(10238)
- 银(9527)
- 机构
- 大学(266154)
- 学院(264301)
- 管理(109092)
- 济(101183)
- 经济(99009)
- 理学(96003)
- 理学院(94948)
- 管理学(92955)
- 管理学院(92499)
- 研究(86200)
- 中国(61106)
- 科学(57108)
- 京(56843)
- 财(43537)
- 所(43387)
- 业大(42948)
- 农(42753)
- 研究所(40226)
- 中心(38179)
- 江(36211)
- 财经(36054)
- 北京(36038)
- 范(34678)
- 师范(34330)
- 农业(33244)
- 经(32864)
- 院(32183)
- 州(29940)
- 经济学(29477)
- 经济管理(27830)
- 基金
- 项目(191255)
- 科学(149831)
- 基金(138580)
- 研究(136386)
- 家(121680)
- 国家(120726)
- 科学基金(103688)
- 社会(83760)
- 社会科(79378)
- 社会科学(79356)
- 省(75430)
- 基金项目(74196)
- 自然(70260)
- 自然科(68615)
- 自然科学(68603)
- 自然科学基金(67340)
- 划(63448)
- 教育(62851)
- 资助(58626)
- 编号(55128)
- 成果(43581)
- 重点(42809)
- 部(41335)
- 发(39965)
- 创(39341)
- 课题(37823)
- 科研(37150)
- 创新(36636)
- 计划(35382)
- 大学(35355)
- 期刊
- 济(104185)
- 经济(104185)
- 研究(73246)
- 学报(45267)
- 中国(42785)
- 科学(41191)
- 管理(38428)
- 农(37084)
- 大学(33828)
- 学学(32029)
- 财(30975)
- 教育(28214)
- 农业(26165)
- 技术(23329)
- 业经(17940)
- 融(17343)
- 金融(17343)
- 经济研究(16631)
- 财经(16607)
- 图书(14413)
- 问题(14258)
- 林业(14257)
- 科技(14232)
- 经(14016)
- 业(13373)
- 技术经济(13297)
- 理论(13157)
- 统计(12372)
- 实践(12279)
- 践(12279)
共检索到36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景明 张春雨 周金星 赵秀海 余新晓 秦永胜
采用以树冠光竞争高度为基础的林分垂直层数量化方法研究了云蒙山几种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并将不同群落的垂直层划分结果与树高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在森林群落垂直层划分过程中,树冠光竞争高度附近的树被误划的几率较高;截止系数a=0.4时,平均误划率最低,为10.10%。对几种森林群落结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森林群落垂直分层数与乔木高度多样性指数、树高变异系数及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乔木高度多样性指数和树高变异系数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却均呈显著负相关。几种描述林分垂直结构的指标能很好地描述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情况,同时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下层植物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勇 苏智先 方精云
在野外样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沱江源头九顶山植被生物多样性随海拔而变化的规律,并简要分析了植被生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因子。从河谷到林线,乔木占据群落上层,其郁闭度对林下灌草层群落发育影响很大,生物多样性体现出乔木层与灌草层的相互关系:乔木盖度大的群落其灌木和草本层稀疏,而盖度小的次生林和林线上的高海拔区域灌木和草本种类与个体都迅速增加。多样性指数Hill指数及N1、N2指数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林线以下乔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小,尤其在中度海拔体现明显,海拔3 500 m以上,草本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次之,而乔木已退出竞争。
关键词:
九顶山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垂直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有奎 杨全生 倪自银 蒋志成 刘勋才 王零
采取以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人工采集与灯诱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中不同林层的昆虫分别进行了采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中植食性昆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根据林分的垂直结构和昆虫寄生、取食树木组织部位可划分为6个群落,其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灌木和草本层昆虫群落(928种),土壤与根部昆虫群落(约780种),嫩梢与针叶昆虫群落(117种),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昆虫群落(66种)、枝梢与嫩皮昆虫群落(38种)、花与种实昆虫群落(14种)。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嫩梢与针叶昆虫群落、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昆虫群落、花与种实昆虫群落、枝梢与嫩皮昆虫群落、灌木和草本层昆虫群落、...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植食性昆虫 垂直结构 祁连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薛春泉 刘飞鹏 雷丕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日益突出,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生物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广东省201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8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对广东省森林群落优势科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里共有899种植物,隶属于154科493属,其中禾本科(主要集中在草本层)为第一大科,包括45属;分布区类型以泛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到亚热带分布为主;从不同气候区森林群落垂直分布来看,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乔木层优势科分别以杉科和松科为主,灌木层、草本层均以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主,北热带乔木层桃金娘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优势科植被以马鞭草科和桃金娘科为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维君 李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全球生态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国一些森林公园具备较好的风景资源和开发条件,积极开拓生态旅游市场,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又能解决森林公园面临的经济困难,进一步为保护森林资源筹集资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选择北京市密云县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生态旅游评价和探索森林公园市场开发前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萍 叶吉 王绍先 冯秀春 黄祥童 牛立君 吴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坡,南坡研究很少见报导。该文通过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沿海拔梯度设置样方和植被调查,研究长白山南坡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长白山南坡12个样地6种森林群落共记录乔木树种53种、灌木57种、草本植物310种。南坡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没有北坡那么明显,随海拔的升高,乔木树种的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显著下降。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受海拔梯度变化下热量分布差异的影响不大,灌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变化无一定规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樊星 魏皓
采用改进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对我国近岸典型筏式养殖海区的潮流垂直结构进行了数值研究。模型通过增加潮流上边界层来描述养殖活动与潮流垂直分布的关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潮流的阻碍作用很强,使得海水表层流速显著减缓;当养殖密度达到临界值后,流速剖面出现变形,流速迅速减小。流速剖面随底应力的变化也会出现同样的变形。潮流流速及其垂直分布情况均受到上层养殖阻力和海底应力的共同作用,呈非线性变化趋势。潮流垂直结构就是对在外海传入潮波的驱动下,海水对上层养殖阻力和海底应力的适应与调整。这为进一步优化养殖设施布放、养殖品种安排等奠定了理论基础。生物生长与吊笼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阻力效应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潮流垂直结构 海水养殖 数值研究 桑沟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彦鹏 梁军 孙志强 姜明媛 吴晓明 张星耀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中海拔(300m)出现最大值,至450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有宁 王得祥 郭垚鑫 孔令童
【目的】对周至老县城境内杨家沟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编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以物种丰富度S、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指标,对群落多样性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的28个样地可分为9个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顺序为:华山松林>白桦+太白杨林>兴山榆林>短柄枹栎林>锐齿槲栎林>山杨+糙皮桦林>油松林>红桦林>刺叶高山栎林;该区域的9种森林群落共容纳植物243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2科4属5种,被子植...
关键词:
森林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游惠明 刘进山 蔡昌棠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和柳杉林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CWD)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宝岩3种典型森林群落CWD现存量分别为33.6、45.3、31.8t/hm2,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的中间水平;2)3种森林群落中,CWD的不同形态组成较不同腐烂等级对现存量差异的贡献度更大;3)猴头杜鹃林和长苞铁杉林内各种类型CWD现存量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柳杉林内CWD现存量则为树桩>枯立木>倒木;4)中高腐烂等级CWD现存量为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柳杉林,而在低腐烂等级中呈现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5)在柳杉林内,未受人为干扰地段枯立木和树桩所占比例明显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苏志尧 陈北光 李镇魁
在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海拔500 m到海拔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5条样带,样地面积18 000 m2.结果表明:基于18 000 m2样地的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森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科247属420种;整个海拔梯度的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科属为主,缺乏纯热带成分,具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蕨类植物以单型科和单型属占绝对优势,中低海拔样带植物种类的变异度较大,而种子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物种分布变异性比较均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艳 丛日征 张吉利 王晓红
【目的】通过解析三江平原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影响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山杨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比较,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测定,探讨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3种林型土壤生物量碳、有机质、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 <0.05);TN和TOC与接合菌门呈正相关。【结论】不同林型间土壤优势细菌丰度差异不明显,优势真菌丰度差距较大。不同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结构群落存在差异,明确其环境驱动因子和变化规律,是维持三江平原散生林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微生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斌 郭鑫炜 魏亚伟 王茜 李吉 李志远 郑卓然
辽西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三北防护林边界防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但对于阻挡科尔沁沙地南缘扩大和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其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辽宁西北部的昌图县付家林场,分别选择当地典型的人工防护林——樟子松纯林、杨树纯林、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并对其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9.04g·kg-1和0.35~0.78g·kg-1,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樟子松林最高,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最低;土壤全磷含量仅为1.14~4.50mg·kg-1,樟子松-杨树混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妙兰 顾晓娟 刘悦 刘林云慧 刘亚蕾 吴文宇 周林菲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旨在探明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四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磷(AP)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类型土壤C、N、P的垂直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土壤TOC、TN存在显著差异,土壤TOC和T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林分间表现为马占相思>加勒比松>尾叶桉>灰木莲,土壤TP在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间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尾叶桉林和灰木莲林的土壤C∶N、C∶P、N∶P分别为7.45~8.09、10.14~16.59和1.35~2.18,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土壤TOC与TN、C∶N与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SWC)和p H值会影响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论】马占相思林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和地力维持的效果,在人工林营建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种植固氮树种达到土壤肥力改良的目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靖涵 毕华兴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张荣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刺槐、油松、刺槐-油松林会加剧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刺槐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最为明显,建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适当减少刺槐林面积,提高侧柏栽植比例。对现存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刺槐林,通过间伐降低林分密度,或将其改造为混交林,以期改善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图5表2参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