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1)
2023(6454)
2022(5693)
2021(5320)
2020(4792)
2019(11254)
2018(11170)
2017(21900)
2016(12324)
2015(13804)
2014(13893)
2013(14007)
2012(13301)
2011(12079)
2010(12216)
2009(11407)
2008(11601)
2007(10720)
2006(9109)
2005(8183)
作者
(38478)
(32410)
(32292)
(30926)
(20284)
(15794)
(14715)
(12831)
(12008)
(11445)
(11104)
(10853)
(10507)
(10363)
(10272)
(10227)
(10209)
(9555)
(9515)
(9279)
(8283)
(8257)
(8037)
(7453)
(7301)
(7217)
(7199)
(7103)
(6653)
(6632)
学科
(52627)
经济(52587)
(31201)
管理(30385)
方法(26492)
(24681)
企业(24681)
数学(23894)
数学方法(23663)
(14356)
(14005)
(13988)
中国(12359)
地方(10724)
(10514)
业经(9816)
(9729)
贸易(9727)
(9416)
农业(9257)
(8825)
财务(8809)
财务管理(8786)
企业财务(8342)
(7800)
(7734)
银行(7702)
(7344)
金融(7342)
(7316)
机构
大学(181732)
学院(180021)
(73274)
经济(71729)
管理(66040)
研究(64906)
理学(56862)
理学院(56161)
管理学(55004)
管理学院(54675)
中国(47917)
科学(43309)
(39213)
(37262)
(35211)
(33204)
研究所(32521)
业大(31763)
中心(29740)
农业(29301)
(27835)
财经(26610)
北京(24997)
(24104)
(23848)
(23663)
师范(23368)
经济学(23059)
(21496)
经济学院(21098)
基金
项目(121891)
科学(93975)
基金(87586)
研究(83956)
(78820)
国家(78245)
科学基金(64588)
社会(51117)
社会科(48411)
社会科学(48391)
(48186)
基金项目(46895)
自然(43706)
自然科(42608)
自然科学(42593)
自然科学基金(41856)
(40963)
教育(38627)
资助(36669)
编号(33646)
重点(28724)
成果(27250)
(26909)
(26570)
科研(24482)
(24351)
计划(24334)
课题(23491)
创新(22954)
教育部(22174)
期刊
(78013)
经济(78013)
研究(49554)
学报(35161)
(31954)
科学(30871)
中国(30759)
(26305)
大学(25509)
学学(24425)
农业(20988)
管理(20915)
教育(15336)
技术(14709)
(14279)
金融(14279)
业经(13308)
财经(13172)
经济研究(12586)
(11943)
问题(11715)
(11304)
林业(11221)
(9831)
技术经济(9336)
统计(9059)
业大(8724)
资源(8720)
科技(8656)
理论(8461)
共检索到259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永  杨华  吕延杰  王全军  孙权  
【目的】合理描述森林结构特征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对长白山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为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杉-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设置两块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云杉-白桦混交林样地(面积均为60 m×60 m),应用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建立空间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描述整个林分和林分内云杉、白桦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林分中的云杉和白桦树种株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8和10 cm径阶,林分密度较大。(2)随混交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林分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即绝大多数林木相邻4株树中有2株树为同种;随角尺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有1/2以上的林木处于随机分布,且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大多数为中度混交状态;不同优势度等级上,林木株数分布大致相同,优势木株数稍高于劣势木株数。林分在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3)云杉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林木分布较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零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状态的林木分布较多。(4)白桦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和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劣势状态的株数分布最多。(5)林分中云杉树种的优势度整体高于白桦。【结论】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可以同时表达林木的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为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会儒  武纪成  杨洪波  陈新美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长白山过伐林区特有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混交林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长白落叶松-云杉-冷杉混交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20,林木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64,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组成的呈现中度混交结构状态的较复杂森林群落;从直径大小比数来看,林分中针叶树种具有胸径优势,尤其是云杉的直径优势最突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则分化严重,生长处于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林分平均角尺度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磊  朱春云  于世川  祁银燕  张文辉  杜盛  关晋宏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中龄林混交度对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森林恢复和林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混交度分别为0、0. 2、0. 4和0. 6的青海云杉天然中龄林样地,调查混交度对0~20和20~40 cm土层各树种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影响。【结果】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林以10~25 cm径级(63. 72%)、24~32 m高度级(48. 72%)和16~20 m高度级(11. 18%)乔木占比最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交度的林分;青海云杉林总细根生物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68. 31%~83. 49%,其数值随混交度增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混交度0. 4时最大,为616. 26 g·m~(-3); 2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密度随混交度增大而增大,在混交度0. 6时最大,为227. 17g·m~(-3);在0~20 cm土层,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混交度0. 6,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 6>混交度0;在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比根长均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2>混交度0. 4>混交度0;随混交度增大,云杉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而白桦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持续增大;混交度对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 mm径级细根上。【结论】与其他混交度林分相比,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中龄林具有更合理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异龄、复层的林分结构可以减小相邻植株间生态位竞争重叠范围,优化林分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群落稳定性,细根生物量密度及细根形态特征如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达到最大。在未来青海云杉中龄林经营中,合理控制混交度在0. 4左右,可促进群落细根发育,利于森林持续健康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文云  崔永忠  罗香  李昆  
研究了滇中高原雕林山云南松天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林木平均胸径、云南松平均胸径、所有树种大树(DBH≥30 cm)密度和云南松大树密度在不同亚类红壤土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暗红壤>黄红壤>红壤变化趋势;所有树种立木密度和云南松立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以红壤上的最高;总胸高断面积和云南松胸高断面积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呈现暗红壤>红壤>黄红壤变化趋势,后者与前者相反;草本层盖度在不同亚类红壤土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暗红壤和黄红壤显著高于红壤。林木层在暗红壤上分为4层,在黄红壤和红壤上分为3层;乔木层个体胸径阶分布呈明显倒"J"形,除暗红壤上DBH≥40 cm有个别华山松、白穗石栎和厚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秀红  郑小贤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郭韦韦  孟京辉  杨英军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径分布。【结果】12块样地密度为535~1 035株/hm2,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20.1~23.9cm;所有样地直径分布偏度为正。除1号、7号样地的直径结构用负指数模型效果较好,2号、4号样地用三参数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余样地均适合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结论】3种分布模型中,负指数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较好,而限定混合W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段皓赟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军  湛斌  陈霞  关庆伟  
结合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林分特征,旨在明晰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林分以马尾松和栓皮栎为优势木,混交程度较高,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低程度的聚集分布,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2)该林分同一样方不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样方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该林分灌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芳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 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86 44%和30 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木光皮桦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图 2表 3参 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云云  亢新刚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王卓晖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年龄变异系数随着径阶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云杉、冷杉和红松3种针叶树的年龄变异系数随径阶变化差异较小,主要在20%~35%之间变化;紫椴、枫桦和色木槭3种阔叶树则在15%~35%之间变化。采用1~3株平均木估测林分年龄精度较低,一般在30%~60%;随着株数的增加估测精度逐渐提高,一定株数后精度增加变缓,基本在90%以上,随后在最高值处上下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黎明  翟明普  尹伟伦  高立鹏  
该文对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中的生化他感作用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油松白桦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表层土壤的水浸液、白桦鲜叶和鲜根的淋洗液及白桦根系的春季伤流液对植物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在高浓度下显著抑制植物生长,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其中各林分枯落叶水浸液及白桦鲜叶淋洗液在高浓度时抑制作用最强,但混交林枯落叶抑制作用有所降低,且在低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在营造松桦混交林时,白桦比例适当减小将有利于油松的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聂道平  王兵  沈国舫  董世仁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倩  王云琦  马超  王彬  李一凡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以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通量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月CO_2通量平均日变化呈"U"字形,最小值出现在7月,为-0.95 mg·m~(-2)·s~(-1),最大值在12月,为0.43 mg·m~(-2)·s~(-1),CO_2通量正负值转换时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日碳汇时间最长,冬季日碳汇时间最短;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累积量除12月为正值(20.38 gC·m~(-2)·mon~(-1)),表现为碳源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值,表现为碳汇,碳积累量最多的是7月(-129.53 gC·m~(-2)·mon~(-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总生态系统碳交换年总量分别为-566.49、1 196.68、-1 761.63 gC·m~(-2)·a~(-1);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日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二者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日间净碳交换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大而降低,光合有效辐射PAR能解释14.1%~58.2%的日间净碳交换量变化,饱和水汽压差是日间净碳交换量限制因子,最适范围是0.5~1.0 kPa,过高和过低均会使日间净碳交换量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减弱;影响夜间净碳交换量的主导因子是5 cm土温,二者关系符合Van’t Hoff模型,夜间净碳交换量随5 cm土温增大而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是夜间净碳交换量的限制因子,饱和水汽压差大于或小于0.28 m~(-3)·m~(-3)均会对夜间净碳交换量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与相近纬度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持平,总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和生态系统呼吸强度则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宝龙  洪伟  俞新妥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