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1)
- 2023(6064)
- 2022(4998)
- 2021(4396)
- 2020(3427)
- 2019(7772)
- 2018(7611)
- 2017(13749)
- 2016(7579)
- 2015(8393)
- 2014(8470)
- 2013(8563)
- 2012(8547)
- 2011(7919)
- 2010(8136)
- 2009(7472)
- 2008(7268)
- 2007(6538)
- 2006(6126)
- 2005(5900)
- 学科
- 济(38154)
- 经济(38120)
- 业(17782)
- 地方(17284)
- 管理(16599)
- 中国(14758)
- 农(12636)
- 企(11570)
- 企业(11570)
- 业经(10167)
- 地方经济(9780)
- 农业(8978)
- 发(8726)
- 学(8644)
- 融(7737)
- 金融(7736)
- 银(7462)
- 银行(7452)
- 行(7380)
- 方法(7377)
- 环境(6935)
- 发展(6480)
- 展(6460)
- 制(6270)
- 贸(6252)
- 贸易(6241)
- 易(5922)
- 技术(5892)
- 数学(5856)
- 数学方法(5806)
- 机构
- 学院(111645)
- 大学(107398)
- 研究(47968)
- 济(44331)
- 经济(43269)
- 中国(35634)
- 管理(35404)
- 科学(31245)
- 理学(28646)
- 理学院(28147)
- 管理学(27600)
- 管理学院(27397)
- 所(26723)
- 农(26014)
- 京(24624)
- 研究所(24152)
- 中心(20848)
- 农业(20443)
- 财(20115)
- 江(18895)
- 省(18464)
- 业大(18355)
- 范(17293)
- 师范(17044)
- 院(17030)
- 北京(16464)
- 州(16295)
- 科学院(15636)
- 南(14610)
- 技术(14570)
- 基金
- 项目(69447)
- 科学(52942)
- 研究(50747)
- 基金(46261)
- 家(41355)
- 国家(40949)
- 科学基金(33337)
- 省(30731)
- 社会(30395)
- 社会科(28733)
- 社会科学(28726)
- 划(24727)
- 基金项目(24070)
- 发(22512)
- 教育(21937)
- 编号(20679)
- 自然(20664)
- 自然科(20103)
- 自然科学(20096)
- 自然科学基金(19680)
- 资助(18671)
- 发展(17899)
- 展(17554)
- 成果(17318)
- 重点(16460)
- 课题(16297)
- 创(14487)
- 计划(13730)
- 创新(13604)
- 部(13554)
共检索到193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建光 陈海如 苏云松 孔宝华 范静华
【目的】鉴定侵染鬼针草引起花叶或斑驳的病原。【方法】利用电镜技术观测病原粒子;间接ELISA方法鉴定病原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血清学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了病原3′-端序列;BLAST,Clustal_X,BioEdit和MEGA4.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用于所得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长约650-700nm×13nm左右的线状病毒粒子和风轮状内含体;利用Potyvirus PathoScren试剂盒检测呈阳性;用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简并引物可扩增获得一条约1800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鬼针草斑驳病毒相应序列高度相似,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及3′-UTR核苷酸同源性均达9...
关键词:
鬼针草 马铃薯Y病毒属 鬼针草斑驳病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志军 谢慧凡 吴其文 陈洪博 邱龙新
[目的]研究鬼针草水提物(BPE)的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作用。[方法]制备640 mg/mL(以生药计)的BPE,检测其对仓鼠肾上皮细胞(BHK-21)的毒性(半数中毒浓度(TC_(50)))及对PrV体外抗性(半数抑制浓度(EC_(50)))和治疗指数(TI)。采用CCK-8法检测BPE抗PrV的机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PE对gB蛋白表达和PrV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PE对PrV g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BPE对BHK-21细胞的TC_(50)为28.7 mg/mL,对PrV的EC_(50)为5.16 mg/mL,TI为5.56。BPE抗PrV的机制为抑制PrV增殖和灭活PrV。BPE可抑制PrV诱导的BHK-21细胞凋亡,抑制PrV g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BPE具有明显的体外抗PrV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贵波 黄丹莹 黄兰妹 林国威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水浸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0.50 g/mL时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研究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根的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苗高的影响则呈现低促高抑的双重化感效应;水浸液浓度较大时对鲜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胜红蓟 三叶鬼针草 自化感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滕蓉 李清禄 张温玲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鬼针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95%乙醇在70℃下提取1次(2 h).鬼针草醇提物抑菌谱较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和荔枝疫霉的抑制效果较好,对大肠杆菌、稻瘟菌无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2.5、6.25 mg·m L-1,对水稻纹枯、荔枝疫霉的抑菌率为60.4%、31.6%.鬼针草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紫外光照射稳定,p H 4-8时抑菌效果稳定.
关键词:
鬼针草 抑菌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玲姣 邹知明
三叶鬼针草为外来入侵杂草,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又因其生长速度极快,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开发利用。通过进行三叶鬼针草生长测定、种子繁殖和侵占特性、除草剂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提高,三叶鬼针草鲜生物产量、干物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随之提高,但粗蛋白含量随之降低,从饲料利用来考虑适宜的三叶鬼针草刈割高度为61~80 cm,一年适宜刈割3~4次,其总鲜生物产量为7.28 kg/m2,干物质产量为1.32 kg/m2,粗蛋白质产量可达205.9 g/m2,有较大的饲料开发价值。三叶鬼针草种子成熟季节分布规律为春、夏季约占14%,秋季约占50%,冬季约占36%。种子发芽的主要季节是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春琼 朱珣之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菊科入侵植物,严重危害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入侵的生态效应、生物防治、植物修复作用和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入侵扩张机制、防治策略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进展:1)三叶鬼针草强大的繁殖力、散布力,以及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的较大表型可塑性是其入侵后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其水浸提液、叶片挥发物和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引起植株细胞破裂、结构变异。3)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土壤氮、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创造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微环境,形成一个自我促进的入侵机制。其中,丛枝菌根真菌还能改善三叶鬼针草的气孔导度和根系分枝状况,提高抗旱性。4)寄生植物和藤蔓植物可控制三叶鬼针草的蔓延,喷施甲磺隆、草甘膦等农药可对其进行灭生性防除。利用其他植物的化感物质开发植物源生物除草剂将来有望应用于三叶鬼针草的防除。5)三叶鬼针草在药物开发和修复镉、铅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陈伟 蒋文艳 杨玉霞 李晓妤 王海军 廖洁 莫磊兴
[目的]探究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对鬼针草镉(Cd)、锌(Zn)、铅(Pb)和铜(Cu)吸收累积的影响,筛选出能够强化鬼针草重金属吸收能力的螯合剂。[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在采自矿区的Cd、Zn、Pb和Cu复合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鬼针草,研究螯合剂EGTA、NTA和EDDS作用下鬼针草对污染土壤中Cd、Zn、Pb和Cu的吸收与转运。[结果]3种螯合剂均能促进鬼针草的生长,其促进效果为:EDDS>EGTA>NTA。从根茎叶组织单位含量看,EGTA、NTA和EDDS均能促进Zn在鬼针草茎部的吸收,促进Pb在鬼针草根部的吸收以及Cu在鬼针草根茎叶部的吸收。从植株吸收累积总量来看,EGTA促进鬼针草Zn吸收累积效果最好,EDDS促进鬼针草Pb、Cu吸收累积效果最好,3种螯合剂对鬼针草吸收Cd的影响效果不佳。EGTA作用下鬼针草叶部及茎部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高于对照,说明EGTA能有效促进Cu在鬼针草体内的富集及转运。[结论]除EGTA、EDDS对鬼针草吸收Cd影响作用不显著,且NTA不仅减少了鬼针草对Cd的吸收,对鬼针草Zn吸收提升也不显著外,3种螯合剂均显著提升了鬼针草对Zn、Pb和Cu的吸收累积量。
关键词:
螯合剂 鬼针草 重金属 植物提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英 吴爱平
测定了薇甘菊提取液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液处理,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52%,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60%,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大于对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薇甘菊对鬼针草幼苗总叶面积、最大量子产额和冠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非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3.50 g和36.92 g,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2.19 g和16.53 g,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幼苗的根重的影响大于对入侵地的;入侵地鬼针草种子及幼苗对薇甘菊具有一定的化感抗性。
关键词:
薇甘菊 鬼针草 化感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兵 李睿玉 罗曼元 魏豪梅 张红 马丹炜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苗期和果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苗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期根际土壤与对照和苗期差异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全P含量显著降低,全K含量明显下降;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三叶鬼针草果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苗期。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和土壤酶活性,提高自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以保证其种群顺利繁殖,维持其竞争优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现亮 王桔红 罗娅婷 赵利坤 郭洁
对云南省普洱市郊区5年废弃耕地内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在轻度入侵(盖度 60%)两种入侵程度下,测定各器官(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在干、湿两季的含量,探查不同入侵程度、不同季节的白花鬼针草各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剖析其资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白花鬼针草种群轻度和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C、N、P含量在干季时均不同程度高于湿季;白花鬼针草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C、N含量较轻度入侵地高,湿季表现明显,干季差异变小。2)干湿季节对白花鬼针草根、茎和叶的C含量、根和茎的P含量、叶N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植株中的N元素在干、湿季均更多分配给叶;P元素分配存在季节变化,湿季更多分配给叶,而干季则分配给茎和叶;重度入侵白花鬼针草茎N含量为干季显著高于湿季;入侵程度显著影响在湿季生长的白花鬼针草叶P、茎N含量。3)白花鬼针草不同器官间的N:P具有显著差异(叶>根>茎);在湿季时不同器官的C:N (茎>根>叶)、C:P (根>茎>叶)有显著差异,而到了干季这种差异变得不明显。在湿季,茎C:N表现为重度入侵>轻度入侵,叶C:P、N:P表现为轻度入侵显著大于重度入侵。4)白花鬼针草植株元素与根际土壤元素间的相关性受到季节的影响,在湿季,叶C含量、茎N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的N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茎C含量、茎N含量与根际土壤C含量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白花鬼针草茎P含量与根际土壤P含量间、叶P含量与根际土壤N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白花鬼针草植株C、N、P含量、C:N、N:P可受到不同季节和入侵程度综合影响,干、湿季节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其对外部环境适应的结果,这些适应策略保证了白花鬼针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而存活下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丽丽 杨洪一
为探索分子杂交技术在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检测中的运用,利用CTAB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总核酸,并以此为模板,利用特异引物扩增SMoV非编码区序列,经克隆、测序获得SMoV非编码区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分离物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远,独立形成1个小的进化支。以带有病毒特异片段的质粒为模板,运用PCR技术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以草莓感染SMoV叶片为试材,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可有效检测草莓叶片中的SMoV,草莓总核酸样品稀释10倍后仍可有效检测。
关键词:
草莓斑驳病毒 分子杂交技术 cDNA探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王泊婷 黄莹 李佳 陶小荣
[目的]在云南省昆明市植物园中发现症状表现为叶片褪绿和环斑的天竺葵,怀疑其为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侵染。[方法]将病叶汁液摩擦接种至本氏烟,显症后取样与原样一起用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抗体采用Dot-blot ELISA方法进行检测,并用RT-PCR方法对本氏烟叶片进行检测。[结果]接种本氏烟的系统叶片在7 d后表现典型的花叶、卷曲和枯斑等症状,天竺葵病叶和接种显症的本氏烟系统叶Dot-blot ELISA和本氏烟叶片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其病原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洪一 李丽丽 代红艳 张志宏
【目的】明确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的分子变异特点;探索利用嵌套PCR和转录增强技术检测SMoV的方法。【方法】利用RT-PCR扩增SMoV3′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和大外壳蛋白(large coat protein,LCP)基因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地区分离物变异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参考测序结果,在SMoV基因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嵌套PCR和转录增强技术检测SMoV。【结果】获得了SMoV中国分离物的NCR区和部分LCP基因核酸序列,不同分离物部分LCP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宏亚 万继花 徐川 王红清
以携带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的‘红颜’草莓为材料,通过对玻璃化超低温脱毒技术中各程序的优化,建立适合‘红颜’草莓的茎尖玻璃化超低温脱毒体系。结果表明:1~2mm的茎尖在0.5mol/l蔗糖的预培养基预培养3~7d,室温装载处理60min,0℃玻璃化处理180min,液氮冷冻60min,40℃解冻2min,高糖溶液卸载20min后接种到mS+2.0mg/l 6-ba再生培养基上,成活率可达70%以上。再生培养60d后,随机选取20株再生植株,利用rt-PCr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脱毒率为100%。利用该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茎尖脱毒受茎尖大小的限制(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冷东蔚 韦学锋 张洪保 马志锋 蒋卫 吴慧子 田维强 蔡璘
【目的】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贵州烟草上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我国其他省份不同ChiVMV株系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贵州省贵阳、遵义、安顺和铜仁的烟田采集表现叶片斑驳、皱缩、坏死和花叶等症状的疑似病毒侵染的烟叶样品80份。采用RT-PCR法,设计多种病毒引物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ChiVMV进一步进行PCR分段扩增以获得贵州烟草ChiVMV的全基因组序列,基于NCBI已公布的所有ChiVMV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研究贵州ChiVMV烟草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ChiVMV在贵州烟区检出率为37.50%,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检出率为48.75%,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检出率为35.00%,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检出率仅8.75%;检测出4种复合侵染类型TMV+PVY、PVY+ChiVMV、PVY+CMV和ChiVMV+PVY+TMV,检出率分别为26.25%、6.25%、10.00%和3.75%。PCR分段扩增获得贵州省烟草分离株ChiVMV-GZ(GenBank:OP589298),其与来自四川的番茄分离株(No:KC711055)和四川烟草分离株(No:MK405594)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98.70%和98.5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与来自四川和云南的ChiVMV株系聚为一支。【结论】辣椒脉斑驳病毒在贵州烟草上的为害已日趋严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在贵州烟草上分离获得分离株ChiVMV-GZ并扩增获得该病毒全基因组;基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ChiVMV-GZ与来自四川和云南的ChiVMV株系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