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536)
- 2022(9848)
- 2021(9150)
- 2020(7792)
- 2019(17765)
- 2018(17474)
- 2017(33195)
- 2016(18630)
- 2015(20786)
- 2014(20840)
- 2013(20607)
- 2012(19361)
- 2011(17611)
- 2010(17634)
- 2009(16548)
- 2008(16580)
- 2007(15272)
- 2006(13339)
- 2005(11783)
- 学科
- 济(77818)
- 经济(77744)
- 业(54761)
- 农(47408)
- 管理(44666)
- 企(32676)
- 企业(32676)
- 方法(32322)
- 农业(31170)
- 数学(29062)
- 数学方法(28832)
- 业经(20079)
- 中国(18799)
- 地方(18224)
- 财(17915)
- 学(17491)
- 贸(17166)
- 贸易(17162)
- 易(16722)
- 制(14991)
- 环境(11561)
- 发(11492)
- 银(11217)
- 技术(11187)
- 银行(11162)
- 行(10604)
- 融(10499)
- 金融(10496)
- 农业经济(10488)
- 体(10339)
- 机构
- 学院(273374)
- 大学(268259)
- 济(109530)
- 经济(107274)
- 管理(99379)
- 研究(97590)
- 理学(86375)
- 理学院(85310)
- 管理学(83731)
- 管理学院(83249)
- 农(80328)
- 中国(72628)
- 科学(66370)
- 农业(63199)
- 京(56092)
- 业大(55986)
- 所(53556)
- 研究所(49326)
- 财(45900)
- 中心(45629)
- 江(41789)
- 农业大学(39656)
- 财经(36805)
- 省(35764)
- 范(34734)
- 北京(34393)
- 师范(34242)
- 经(33455)
- 院(33417)
- 业(33184)
- 基金
- 项目(188513)
- 科学(144538)
- 基金(134370)
- 研究(129162)
- 家(121880)
- 国家(120777)
- 科学基金(99619)
- 社会(80455)
- 省(77192)
- 社会科(75789)
- 社会科学(75758)
- 基金项目(72701)
- 自然(66997)
- 自然科(65343)
- 自然科学(65318)
- 划(64304)
- 自然科学基金(64165)
- 教育(57176)
- 资助(53469)
- 编号(52279)
- 重点(43079)
- 发(42556)
- 农(41936)
- 成果(40737)
- 部(40499)
- 创(39041)
- 计划(38653)
- 科研(37144)
- 创新(36588)
- 业(36537)
- 期刊
- 济(123142)
- 经济(123142)
- 农(81460)
- 研究(70450)
- 学报(57640)
- 农业(55407)
- 中国(51928)
- 科学(48210)
- 大学(41545)
- 学学(40166)
- 财(33906)
- 管理(29036)
- 业(27821)
- 业经(26930)
- 融(25431)
- 金融(25431)
- 教育(20993)
- 技术(20156)
- 问题(18460)
- 版(18077)
- 经济研究(17707)
- 业大(17531)
- 财经(17282)
- 农业大学(15248)
- 经(14735)
- 农村(14444)
- 村(14444)
- 科技(14301)
- 资源(14216)
- 农业经济(14116)
共检索到396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籼粳交错区水稻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穗颈长、穗下节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以基因型控制为主,株高、剑叶长、秕粒数、单株稻草干质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变异主要是环境差异所致,剑叶宽、倒2叶宽、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单株穗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丁鲲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
关键词:
籼粳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经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丹丹 李小林 吕莹 邓伟 徐雨然 奎丽梅 涂建 谭静
【目的】探究云南省新育成水稻品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精准利用这些基因做好准备。【方法】选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24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水稻剑叶长、剑叶宽、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位点的挖掘。【结果】通过表型性状分析,从124份水稻新品系中共鉴定出了33份大穗材料,8份大粒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参试群体被分成群体I、群体II、群体III 3个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8个重要农艺性状共检测到204个相关位点(P≤0.001),阈值超过1.0×10~(-5)的位点有39个,其中与剑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5个,与剑叶宽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有效穗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个,与穗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每穗粒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6个,与结实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2个,与千粒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4个,其中qFLW1、qPH6.1、qTGW3.1、qTGW3.2、qTGW3.3、qTGW3.4、qTGW7 7个位点与前人研究一致,其余位点为新位点;8份大粒材料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在8号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集中出现,有5份材料在11号染色体的1个位点上集中出现,其余位点上均未筛选到相关材料。【结论】研究发掘了水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系 农艺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乾蓉 吴卫 杨文婷
本文对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共26份紫苏属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千粒重、叶片数、穗粒数、总穗数、叶干重、一级分支数、株高、茎干重、叶鲜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穗数(x7)、穗粒数(x8)和千粒重(x9)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8880+0.1056x7+0.0734x8+22.8816x9(r=0.9942**)。通径分析也表明,千粒重(x9)、总穗数(x7)和穗粒数(x8)是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油用型紫苏属植物的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选育大粒、穗多...
关键词:
紫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飞 余显权 赵福胜 舒中兵
以同核异质不育系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贵香1B为材料,在贵阳花溪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叶龄数差别不大,但都大于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分蘖力从高到低依次为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K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不育系的午前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型贵香1A、ID型贵香1A、G型贵香1A、DA型贵香1A;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保持系;保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也早于各不育系。
关键词:
水稻 同核异质 不育系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雷国芳
选取云南不同区域的水稻土、水稻籽粒55个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糙米、精米及其对应种植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糙米和精米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并对矿质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水稻品种(系)间差异极大.糙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精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与糙米相似.除Na外,糙米中K、P、Ca、Mg、Cu、Zn等17种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米.2)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各...
关键词:
水稻 糙米 精米 土壤 矿质元素 云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王玉珍 孟祥祯 王振圻 孟令启 冯瑞光 宁文书
用9个水稻不育系与3个广亲和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就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而言,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更为重要;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而每穗总粒数、生育期、着粒密度等性状虽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性状以广亲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生育期、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性状以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王克如 谢瑞芝 付书明 李少昆 汤永禄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杜威 杨涛 普正贵 方晓东
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
关键词:
水稻 大白稻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华林 张晨昕 曾波 孙文强 余四斌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2F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高世代回交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金波 宋兆强 王宝祥 李健 杨波 周振玲 樊继伟 方兆伟 卢百关 刘艳 迟铭 秦德荣 徐大勇
了解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为杂交水稻的亲本选育及强优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4×7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有效穗、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父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不育系广仔占S、连籼1A和恢复系RH-1、RH-2和RH-6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配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