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6)
- 2023(14567)
- 2022(12025)
- 2021(11021)
- 2020(9032)
- 2019(20138)
- 2018(19829)
- 2017(38642)
- 2016(20636)
- 2015(22934)
- 2014(22863)
- 2013(22906)
- 2012(21535)
- 2011(19570)
- 2010(20296)
- 2009(19102)
- 2008(19132)
- 2007(17653)
- 2006(16225)
- 2005(14930)
- 学科
- 济(99773)
- 经济(99664)
- 业(93166)
- 企(74610)
- 企业(74610)
- 管理(69685)
- 农(48447)
- 业经(34257)
- 方法(32884)
- 农业(32506)
- 中国(28961)
- 财(26754)
- 地方(26197)
- 数学(24075)
- 数学方法(23870)
- 制(20834)
- 技术(20475)
- 策(20352)
- 务(18359)
- 财务(18328)
- 财务管理(18306)
- 贸(17868)
- 贸易(17851)
- 易(17315)
- 企业财务(17294)
- 和(16758)
- 划(15775)
- 发(15692)
- 银(15642)
- 银行(15631)
- 机构
- 学院(305477)
- 大学(293775)
- 济(138218)
- 经济(135602)
- 管理(122876)
- 研究(105351)
- 理学(103959)
- 理学院(102958)
- 管理学(101817)
- 管理学院(101224)
- 中国(84419)
- 财(62312)
- 京(61849)
- 农(59937)
- 科学(58656)
- 所(52870)
- 江(50061)
- 中心(48660)
- 财经(47720)
- 研究所(46960)
- 农业(45308)
- 业大(44551)
- 经(42996)
- 经济学(40001)
- 州(39543)
- 北京(39269)
- 范(38224)
- 师范(37954)
- 院(37202)
- 经济学院(35914)
- 基金
- 项目(190034)
- 科学(152300)
- 研究(147147)
- 基金(136950)
- 家(116274)
- 国家(115058)
- 科学基金(100639)
- 社会(96483)
- 社会科(91266)
- 社会科学(91243)
- 省(78063)
- 基金项目(72044)
- 教育(64441)
- 划(61906)
- 编号(61190)
- 自然(60904)
- 自然科(59489)
- 自然科学(59478)
- 自然科学基金(58468)
- 资助(54407)
- 成果(48896)
- 发(47946)
- 创(42757)
- 重点(42095)
- 课题(42090)
- 部(41879)
- 业(41105)
- 发展(40153)
- 展(39498)
- 国家社会(39294)
- 期刊
- 济(173178)
- 经济(173178)
- 研究(94653)
- 中国(68038)
- 农(62655)
- 管理(50563)
- 财(48704)
- 农业(42134)
- 科学(40540)
- 学报(37697)
- 融(36421)
- 金融(36421)
- 业经(34644)
- 教育(30850)
- 大学(30575)
- 学学(29082)
- 技术(29065)
- 经济研究(25334)
- 财经(23662)
- 问题(22990)
- 业(22609)
- 经(20639)
- 技术经济(18348)
- 世界(17862)
- 贸(16870)
- 现代(16142)
- 商业(16067)
- 农村(15871)
- 村(15871)
- 经济问题(15677)
共检索到490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黎琼 武卫 段玉云 董坤 李娥贤 李勇军 卢俊
本文概述了云南魔芋资源优势、魔芋产业发展的区位和基础优势以及科技支撑优势;指出了云南魔芋产业在基础设施、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分析了云南魔芋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和政策扶持机遇。提出了加强宏观协调指导、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和强化科技创新等发展策略。这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魔芋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云南 魔芋 资源优势 区位优势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学林 袁媛 谢小惠 李露 陈良正
本文通过学习国家有关农业发展政策,结合当前云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需要,分析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原则、重点及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农业发展的科学选择,对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结构性减税是其中一项,旨在调优产业结构、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云南省如何依托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值得认真思考。(一)现有涉农结构性减税政策现有结构性减税政策除对农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艳 王灵芝 李诗瑶 李佳美
[目的]刻画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分析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分区优化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可为提升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量化依据与参考。[方法]该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以市级单位为研究单元,基于云南省2011-2020年数据,运用critic法-熵权组合法赋权建立以资源利用、农业环境、农村生活和绿色产品为目标层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自然断点法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值区,对云南省各区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差别化农业绿色发展优化策略。[结果](1)2011年-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均向更高水平发展;中部和东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西北和南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差。(2)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子系统耦合程度由磨合阶段增至高水平耦合阶段,平均耦合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演变,总体上正逐渐从低耦合-低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向高耦合-高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过渡。(3)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协调各子系统关系,促进全面发展;高值区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可积极扩大发展优势;中值区与全省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可创新发展方式,克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低值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致力补齐发展短板。[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楹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云南保山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状况,分析了金融服务保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而从金融层面、政府层面着手,为金融服务滇西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切合地方实际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 特色农业 发展 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红红 李娅 廖灵芝
以核桃销售终端为切入点,基于云南省核桃消费市场调研数据和统计年鉴静态数据对云南省核桃产业如何健康有序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核桃市场供给量略小于需求量,核桃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大;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体系不完善、有效监管体系缺乏、深加工技术落后、品牌化进程缓慢、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建议着力打造高品质核桃及其相关产品,构建核桃健康消费市场体系,加强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快品牌建设,促进云南省核桃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本文从云南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确定了农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基准,并运用综合比较指数法测算出云南农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从而使农业优势产业的选择在理论上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农业 优势产业 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思吉 孙俊 吴映梅 刘化 薛智轩
[目的] 揭示多空间尺度要素流动背景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态势。[方法]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度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剖析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代谢总量和环境负载率分别从2.07×10~(23)sej和2.03上升至2.99×10~(23)sej和2.67,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持续下降。(2)近远程要素能值比从0.01增长至0.24,能值交换率在0.03~0.11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由近程耦合主导,并不断向远程耦合转变;远程耦合以能值输出为主,能值交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3)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84波动下降至1.36,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改进的健康能值指数分别在0.26~0.89和30.87~104.49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健康水平面临衰退的风险。(4)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了以滇中为中心,向外围地区扩散的“中心-腹地-边缘”渐进型环带状空间格局。[结论] 近20年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过度依赖近程资源环境的粗放型模式,远程耦合结构尚不合理。未来需坚持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重点实施“引进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优化系统远程耦合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把大理建成生态、外向、高效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促进全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优基地,着力培植十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耀顺 朱家位 孙康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 ,云南农产品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 ,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已失去比较优势 ,有些农产品的外贸优势正在增强。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 ,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利用WTO的规则 ,调整农业保护政策 ,建立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体系 ,确保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秋辰 李千梦 冯晓文 戴瑶 郝晋珉 艾东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探究特色农业多功能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是促进高原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从农产品生产、生态调节、经济振兴、社会保障4个功能维度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earman法、双变量局域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2010—2020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水平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是“全球—国家”层次多功能在小尺度区域实际情况的具体反映。各功能在时空格局上存在差异,生产功能先增强后趋于不变,生态、经济功能稳定增强,社会功能小幅度波动。生产、社会功能水平由经济核心区向外递减;生态功能强弱两极分化明显,“东北低,西南高”;经济功能显著提高,总体呈“中心高,四周低,高值区散落分布”的空间格局。2)2010—2020年各功能间权衡区数量减少,各功能区由散落分布逐渐形成集群分布。生产与生态功能逐渐向协同发展转变;生产与经济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稳定;经济分别与生态和社会功能间以权衡关系为主;社会功能与生产、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逐渐形成东部L-L低位协同区和西部H-H协同区两个功能区集群;3)以县(市)区为单位,将云南省划分为农业生产集中区、生态优化调节区、经济振兴先行区、城乡优化发展区4个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本研究可为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其他地区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瑞 孙芸 栾敬东
大别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农业产业在大别山区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大别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别山区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竹、板栗和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从技术、产品、人才、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一个目标、创新两个机制、构建三类体系、提升四项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别山区 农业 特色产业 发展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慷林 普迎冬 许建初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棕榈藤种质资源,棕榈藤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木材植物,不仅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贡献和生态重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当地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各少数民族创造了财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条件退化,棕榈藤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有些优良棕榈藤种类处于濒危状态。因此,优良棕榈藤的引入、繁殖和栽培,不仅将满足棕榈藤发展的需要,而且亦将扩大良种藤的遗传基因库,为未来棕榈藤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论文基于云南棕榈藤资源发展的要求,对棕榈藤资源现状、利用、发展潜力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棕榈藤 资源 发展策略 云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霞
云南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金融发展总体水平落后,金融机构覆盖面偏低,金融发展深度不够,金融发展效率低下。应高度关注地区差异,实施倾斜性金融政策,加大金融创新,加强风险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地区 金融发展 金融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霞
云南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金融发展总体水平落后,金融机构覆盖面偏低,金融发展深度不够,金融发展效率低下。应高度关注地区差异,实施倾斜性金融政策,加大金融创新,加强风险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地区 金融发展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