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
- 2023(1771)
- 2022(1468)
- 2021(1433)
- 2020(1299)
- 2019(2839)
- 2018(2732)
- 2017(4466)
- 2016(2870)
- 2015(3267)
- 2014(3056)
- 2013(3194)
- 2012(2949)
- 2011(2531)
- 2010(2477)
- 2009(2175)
- 2008(2089)
- 2007(1800)
- 2006(1595)
- 2005(1293)
- 学科
- 济(6212)
- 经济(6204)
- 学(5445)
- 管理(4658)
- 业(4609)
- 企(3190)
- 企业(3190)
- 农(3018)
- 地方(2456)
- 森(2286)
- 森林(2286)
- 财(2269)
- 方法(2227)
- 物(2208)
- 林(2173)
- 农业(2049)
- 业经(1793)
- 植(1791)
- 植物(1784)
- 数学(1758)
- 环境(1731)
- 中国(1712)
- 生态(1703)
- 数学方法(1698)
- 务(1473)
- 财务(1470)
- 财务管理(1467)
- 企业财务(1390)
- 及其(1383)
- 水产(1372)
- 机构
- 学院(38297)
- 大学(36973)
- 研究(16926)
- 科学(15237)
- 农(15074)
- 农业(11934)
- 业大(11626)
- 中国(11596)
- 所(10606)
- 研究所(10055)
- 济(9693)
- 管理(9518)
- 经济(9408)
- 京(8719)
- 省(8693)
- 室(8508)
- 实验(8156)
- 南(8120)
- 理学(8005)
- 实验室(7870)
- 农业大学(7824)
- 理学院(7801)
- 中心(7566)
- 重点(7440)
- 管理学(7368)
- 管理学院(7315)
- 技术(6675)
- 院(6472)
- 林业(6453)
- 业(6356)
共检索到5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张延威 张运林 李剑峰 丁波 刘讯 韩燕峰
【目的】探究云南顶瓶梗霉GZUIFR 22.409对不同类型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以期利用该真菌促进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减少森林地表凋落物的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降低贵州林区森林可燃物载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林地的针叶和阔叶地表凋落物,利用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分别处理凋落物,并按照野外调查地表凋落物床层参数设置床层后,于25℃温度和80%相对湿度条件下测定两类地表凋落物的失重动态,分析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结果】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均具有降解作用且都在第16天降解率最大。对于针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9.74%,菌的降解率为13.14%;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4,降解t_(0.5)为165 d、t_(0.95)为740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5,降解t_(0.5)为131 d、t_(0.95)为588 d;对于阔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15.76%,菌的降解率为15.37%;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7,降解t_(0.5)为93 d、t_(0.95)为422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6,降解t_(0.5)为103 d、t_(0.95)为487 d。【结论】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及其粗酶对针阔叶地表凋落物都有降解效果,对阔叶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优于针叶凋落物,应用该菌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效果。因此云南顶瓶梗霉在调控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林 田玲玲 杨光 宁吉彬
【目的】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影响林火的发生和森林火灾所表现的一系列火行为特征等,准确获取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十分重要。图像特征欧拉数能够表征图像中对象的多少,分析欧拉数与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基于图像欧拉数的载量预测模型对于载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贵州省典型林分柳杉林和毛竹林内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林分和载量调查、拍摄凋落物图片和图片特征处理,分析图像特征欧拉数与地表凋落物载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图像欧拉数的载量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精度。【结果】1)选择不同阈值对图像二值化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欧拉数并不是都与载量存在相关性,阈值为0.1对图像二值化后的图像欧拉数与两种凋落物载量呈极显著相关;2)随着图像欧拉数的增加,柳杉和毛竹林地表凋落物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3)选择线性回归建立基于图像特征欧拉数的凋落物载量预测模型,柳杉和毛竹林凋落物载量的预测模型绝对误差分别为1.60和1.72 t·hm-2,相对误差分别为20.03%和20.71%,柳杉林地表凋落物载量的预测效果要优于毛竹林。【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基于图像特征预测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的可行性,为准确获取载量研究提供新思路,对于火险预报和科学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凋落物 载量 图像 欧拉数 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满子源 孙龙 胡海清 张运林
【目的】研究Rothermel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及另外2种以Rothermel模型为核心的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的适用性,为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以南方地区8种典型速率地表死可燃物为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野外实际条件,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风洞实验室内,构建不同可燃物床层含水率、载量及高度的可燃物床层,每种可燃物在平地无风条件下进行36次点烧试验,共288次点烧,记录每种可燃物类型不同配比条件下的蔓延速率。通过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重新估计Rothermel模型参数、对Rothermel模型形式改进后自建模型的对比,得到最合适的预测模型。【结果】1)平地无风条件下,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床层最大蔓延速率为0.55 m·min~(-1),平均蔓延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毛竹、柳杉、杉木、马尾松、麻栎及青冈栎。2)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预测的林火蔓延速率误差较大,平均绝对误差为0.18 m·min~(-1),平均相对误差为70.0%。3)重新估计参数后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预测的可燃物蔓延速率精度显著提高,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0.037 m·min~(-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18%、16.45%。4)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与自建模型的预测误差的差异不显著,其中自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变化在0.71~0.90,平均为0.80。【结论】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类型,在平地无风条件下,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的预测精度相近,但自建模型可能更简单易用,可预测平地无风条件下可燃物地表火蔓延速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杨茂发
采用巴氏灌诱法(陷阱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4种林型的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9462个,有10目40科,其中鞘翅目(35.64%)和膜翅目(33.15%)数量较多,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在科级水平上,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604、0.8045),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205);4种林型中地表昆虫个体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王保平
采用室内模拟法 ,研究了 11个树种的不同L ,F层组合对地表径流、截持降雨量和水分蒸发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在不同L ,F层组合涵养水源作用中 ,以厚LF最佳 ,其次为厚F ;②不同树种间以落叶松最佳 ,其次为油松、侧柏 ,阔叶树种较差 ;③枯枝落叶层持水后的水分蒸发过程 ,可用指数函数型表示 ;④中雨时枯枝落叶层的截持量较大
关键词:
森林地表 枯枝落叶层 涵养水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冯仲科 胡林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国内外林火研究人员利用室内试验及野外火烧试验,对不同环境下森林地表火蔓延模型进行了研究,总结推导出许多地表火蔓延的经验模型及半经验模型.该文简要回顾了地表火蔓延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减少模型的参数可以简化计算.一些研究者针对较常用的Rothermel模型,在火场蔓延形状及蔓延速率计算公式的改进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该文针对其中的两个改进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认为其中一个算法与原算法相比,改进不大,而另一个改进算法则在推导过程中存在逻辑上的错误.
关键词:
森林地表火 蔓延模型 火场面积 蔓延速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南 解丹丹 苏志尧
在4个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林分分别设置1 hm2样地(100 m×100 m)进行野外取样,对东莞市不同干扰背景下森林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可以明显地把4大类型分开,而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总光照立地因子、林冠开度、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对该地区地表植物群落及物种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总光照立地因子较高、林冠开度较大、土壤pH值较高以及土壤电导率较低的地段,地表植物的多度也相对较高。土壤有机质对该地区地表植被的分布格局也有着重要影响。MRPP分析表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与林分类型、林冠开度(OCO)、直射光立地因子(FDSF)、散射光立地因子(FISF...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谢锦升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 分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兆 刘建军 朱清科 吴钦孝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独特的结构层次 ,不仅在森林土壤的发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其水文生态效应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凋落物层具有很强持水能力 ,最大持水率变化为 1 78 4%~ 332 1 % ;凋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为 5 7%~ 1 2 7% ,截留量 2 7 9~ 93 6mm .阻滞径流速度的效应显著 ,坡面流速 (V)与径流深度 (q)、坡度 (α)、凋落物层厚 (L)之间的关系为 :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凋落物层V =1 7 2q0 3 4 6α0 3 65L0 0 50 ;山杨 (Populusdavi...
关键词:
凋落物层 森林水文 持水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友 马爱丽 王学飞 马瑞杰 张桥蓉 袁俊杰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凋落物的阴燃特性,为科学地防控森林火灾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床对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藏柏Cupressustorulosa、黑荆Acacia mearnsii这3种年凋落物积累量大的树木的凋落物进行了阴燃试验,对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了实时采集.通过分析凋落物的物理性质、可燃物床特性及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研究了3种凋落物阴燃的引燃特性、持火力和蔓延特性.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的阴燃特性差别较大,但都具有难以引燃、蔓延速度较慢、高温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朽木具有保存火种作用.根据凋落物的阴燃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张玲 朱胜英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酶活性 进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蔚阿龙 温慧 丛日春 侯美娟 李瀚之
【目的】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经营以及水土保持提供依据。【方法】在张家口市和平林场内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林(杨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白桦林(落桦混交林) 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测定凋落物层的各项生态水文指标。【结果】(1)不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在32.0~62.0 mm内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2)白桦林和杨桦混交林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大于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其中白桦林最大,分别为231.15%、207.60%和172.94%;华北落叶松林最小,分别为208.92%、170.29%和138.95%。(3)4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为8.27~23.33 t·hm-2,最大持水量为18.96~49.71 t·hm-2,最大拦蓄量为16.73~39.05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90~31.56 t·hm-2,基本规律为华北落叶松林>落桦混交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4)4种森林凋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长符合对数函数关系(R2>0.94);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长符合幂函数关系(R2>0.92)。【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单位质量下的凋落物层吸持水性能低于白桦林,但综合考虑凋落物生物量后,其持水和拦蓄水总量显著高于后者,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强。图5表3参38
关键词:
坝上地区 森林类型 凋落物 水源涵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文 闫想想 王秋华 龙腾腾 李晓娜 普俊 丁宗达
【目的】明确周期性(烧除周期为1年)计划烧除条件下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状态,以及这类可燃物相应的火行为特征,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评估计划烧除的生态意义以及林火管理与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燃烧法,并结合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探究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样地内,计划烧除林分下的可燃物种类、载量、含水率等特征对室内模拟火场温度、火焰高度、热辐射、蔓延速率、烧除率、火强度等火行为的影响。【结果】(1)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主要是凋落的松针,外加少量枯落的松枝和球果以及枯死的蕨类,种类较单一且林下可燃物大多为细小可燃物。(2)2018-2020年间,云南松纯林林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39%、8.04%、9.89%,平均载量分别为(0.937±0.303) kg/m~2、(0.926±0.253) kg/m~2、(0.669±0.248) kg/m~2。(3)实验室内模拟火行为包括:火强度为(245.95±130.51) kW/m,火焰高度(0.92±0.22) m,火场温度达(437.5±171.6)℃,热辐射(6.3±0.9) kW/m~2,蔓延速率为(1.1±0.3) m/min,可燃物点着时间为1 s,烧除率为62%左右。(4)自然状态下的云南松的死亡率约为1.33%,在2018、2020年外业调查时,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死亡率分别为0.93%、1.27%,云南松具有一定的抗火性和耐火性。【结论】(1)周期性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纯林:林分郁闭度较大,林下易燃植被较少,以松针凋落物和草类为主。(2)计划烧除可有效减少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不到1 kg/m~2。防火期内,云南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低于10%,极易被引燃,但火焰高度在0.5~1.5 m范围内,火强度不高于750 kW/m,属于低强度地表火;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火蔓延速度一般,火场可人工控制;实验室模拟烧除率高,燃烧效果好。(3)在易火生境以及对火有一定适应性的林分中,开展周期性计划烧除必要且可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瑞 王义平 吴鸿
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健康关系密切。基于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的生态功能、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简要概述其作为指示生物的理论基础;主要选取弹尾目弹尾虫、鞘翅目步甲和膜翅目蚂蚁等节肢动物的生态特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生物多样性指标,讨论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与森林健康间的密切关系;总结适宜作为指示生物的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包括9目、12科,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介绍最新的选择用于评价森林健康指示生物的方法-IndVal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生境间物种频率高低评价森林健康状况,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同时,以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评价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为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