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7)
2023(4079)
2022(3436)
2021(3140)
2020(2597)
2019(5601)
2018(5395)
2017(9661)
2016(5555)
2015(6073)
2014(5972)
2013(5987)
2012(5732)
2011(5130)
2010(5130)
2009(4571)
2008(4437)
2007(3842)
2006(3496)
2005(3028)
作者
(18025)
(15280)
(15117)
(14321)
(9744)
(7689)
(6701)
(6150)
(6018)
(5622)
(5550)
(5468)
(5259)
(5078)
(4983)
(4846)
(4652)
(4502)
(4494)
(4441)
(4046)
(4017)
(3746)
(3663)
(3394)
(3388)
(3384)
(3306)
(3265)
(3177)
学科
(25804)
经济(25791)
地方(14318)
管理(9687)
地方经济(8598)
(8561)
(8410)
(7220)
方法(7190)
数学(6593)
数学方法(6518)
中国(5794)
农业(5248)
环境(5058)
(5000)
企业(5000)
业经(4566)
生态(3817)
资源(3587)
(3451)
(3286)
森林(3286)
(3264)
(3201)
(3071)
金融(3070)
(3054)
(2931)
(2858)
区域(2851)
机构
学院(76444)
大学(74592)
研究(33189)
(26910)
经济(26289)
管理(25425)
科学(25213)
中国(23466)
理学(21647)
理学院(21226)
管理学(20664)
管理学院(20528)
(18667)
(18665)
(17834)
(17710)
研究所(17702)
业大(16130)
中心(14895)
(14819)
(13887)
农业(13604)
(12612)
师范(12462)
研究院(11245)
(11015)
(10726)
(10617)
(10559)
科学院(10479)
基金
项目(60577)
科学(47369)
基金(42539)
研究(40509)
(40256)
国家(40005)
科学基金(32477)
(27029)
社会(24533)
基金项目(23629)
社会科(23184)
社会科学(23175)
自然(22752)
自然科(22064)
自然科学(22059)
自然科学基金(21637)
(21521)
教育(17134)
资助(16301)
编号(15653)
重点(15441)
(15009)
计划(12990)
科技(12842)
(12785)
课题(12335)
科研(12162)
(11726)
(11704)
成果(11481)
期刊
(32769)
经济(32769)
研究(19871)
学报(17770)
科学(16796)
中国(14794)
(14224)
大学(12777)
学学(12431)
林业(10131)
农业(9741)
资源(8080)
管理(7443)
(6803)
教育(6770)
业经(6720)
技术(5559)
(5513)
(5424)
金融(5424)
科技(5416)
(5254)
业大(5161)
问题(4757)
(4577)
地理(4308)
经济研究(4049)
(3917)
(3727)
自然(3659)
共检索到115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彭建松  柴勇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和丽萍  
通过对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永仁县响水河和白马河林场云南松Pinusyunanensis天然林中4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云南松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结果表明:永仁县云南松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469 42m2和181 90m2,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在云南松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 23%和10 49%,年干扰频率分别为0 6721%和0 2497%,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有400 48a。大多数林隙在40a以前形成。大多数林隙是由1~3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1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的径级结构以30~50cm这一范围居多,高度以20~3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和丽萍  孟广涛  柴勇  李贵祥  方向京  张正海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受干扰退化后有代表性的天然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导致天然林退化的干扰成因,探讨了该区域强度过伐林、恢复初期的天然次生林、疏林、灌木林以及破坏严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把人为干扰程度分为微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强度干扰等4个等级。对退化天然林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微度退化的林分24类,轻度退化的林分类型14类,中度退化林分14类,重度退化林分19类。表2参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郭立群  柴勇  和丽萍  张正海  
云南金沙江流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从地貌格局及气候系统差异上,可将该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异划分为3个区,即西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区、东部中山山原峡谷区,不同的区域决定不同的植被类型,而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指示特定区域的作用。通过分析,把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类型进行了阐述。对于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特别是植被类型,是遵照自然规律的原则,保证恢复效果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不同区域森林植被类型及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垂直差异的论述,阐明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顶极和亚顶极植物群落,为人工按"近自然化"的原则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凤军  崔凯  廖声熙  喻景深  张鹏  崔永忠  王小庆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滇中云南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滇中云南松林平均混交度仅为0.034,林分混交程度极低,主要为云南松纯林,仅见少许其他乔木树种分布;该林分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为均匀,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94,不同径级云南松间竞争较为激烈;云南松林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林分角尺度平均值为0.449,角尺度为0.5的株数比例为55.2%。综上可见,云南松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林分稳定性较差,且林木间竞争较为激烈,亟待进行抚育间伐措施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德卫  张连英  邓长香  康祝科  姚良润  田晓曦  陈乾昭  
为掌握金沙江流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云南省绥江县为例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研究。文章采用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的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累积曲线法将绥江县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1级耕地630.69hm~2、2级耕地477.14hm~2、3级耕地2 092.64hm2、4级耕地1 594.71hm~2、5级耕地3 231.31hm~2、6级耕地2 315.04hm~2,分别占总面积1.03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杨树华  万晔  王玉朝  曾洪云  文列金  
生态潜力是衡量多种生态因子综合配合效果的指标。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从上游到下游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土壤物化特性差异明显,导致流域内各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值空间分布特征不一样。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为流域内复杂的生态潜力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快捷的分析工具。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在植被分类图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潜力进行三维透视、空间变异规律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壤因子,分别对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与土壤空间分布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生态潜力总体上往西北方向递增;变异函数分析得出流域内的生态潜力具有各向异性特点,且生态潜力沿流域走向具有很好的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杨树华  张林艳  王玉朝  赵筱青  谭志卫  
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能够反映某区域内生态功能的综合潜力,研究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可望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选择本流域的云南省部分地区进行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与变化研究。首先,对流域内各植被类型进行生态潜力的分级与打分;然后,采用1996与2006年的TM遥感数据,制作了流域内的两期植被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软件绘制了生态潜力图;最后,根据流域内10年期间的植被类型变化面积,计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的变化量。分析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变化最大的为中、东部地区,而该地区正是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望加强人们认识流域内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吉霞  王邵军  陈奇伯  王艳霞  舒蛟靖  
摘 要: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LI-6400-09 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58 ~ 4.23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68;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13 ~ 3.34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96。(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仅在云南松人工林达到显著水平。(3)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小波  刘万德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目的]通过对云南松天然林内云南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测定,分析揭示竞争强度在云南松群落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云南松种群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在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设置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以云南松为对象木,定量分析林分、对象木、竞争木的竞争强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函数模型。[结果]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80.16%和19.84%;云南松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云南松种内>水红木>华山松>米饭花>大白花杜鹃>槲栎>马缨花>旱冬瓜;云南松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鄢垚  夏既胜  王宇彤  
人居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生态基础,城市建城区空间分布及其核心程度可以反映城市发展的规模及趋势,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基于云南金沙江流域2010、2015、2020年的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城市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角度,采用多指数融合计算城市核心度指数、多方法组合计算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城市建成区核心度指数,进一步构建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和发展差异度,将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种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城市核心度指数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核心度高值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缓慢上升,尤其是滇中地区表现明显。(2)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度,历年耦合程度均高于0.8,表现为相互干预的耦合共同体。(3)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核心城区>边缘城区,南部城市>北部城市、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总体协调度略有下降,高度协调范围随时间明显扩大。(4)地区自然、资源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得流域城市主要出现5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成果为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合理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的城市核心度指数和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模型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刘娟  陈晓鸣  温庆忠  段兆尧  赖兴会  
通过对云南省滇中地区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具有较为稳定、合理的群落结构,其乔木层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长远的演替潜力,并且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的这些特性均优于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又优于人工林。随着森林起源过程中干扰(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程度的逐渐增加,云南松群落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协调平衡能力及自然修复能力相应下降;而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则相应上升,提示其或可作为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干扰程度和森林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陈佩妍  蒋顺德  
露天采矿产生的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生态负效应强度受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控制。金沙江流域露天矿区众多,地形复杂,采矿后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易受脆弱的地理环境放大,因此对流域内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S、GIS等空间技术,在ArcGIS环境下建立了金沙江流域(云南段)露天矿区的空间数据库,以其中的10个典型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了这些露天矿区的地理环境后,选取了地貌、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及流域位置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典型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涉及专家打分、灰色关联法等。研究得出流域内10个典型露天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嘉  费世民  何亚平  蒋俊明  陈秀明  郭志华  涂代伦  
调查四川省攀枝花市原始云南松林中的65个林窗,研究林窗的面积、年龄和开阔度对云南松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干扰有利于云南松天然更新;小林窗中云南松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大林窗中云南松幼树及成树的密度较大;幼苗和幼树在幼年林窗中密度较大,而成树在老年林窗中密度最大;云南松幼苗密度随开阔度的提高而降低,幼树和成树的密度则增加;开阔度越大云南松个体也越大,但在开阔度低于0.6的林窗中,云南松更新困难;林窗和非林窗下云南松的重要值均排第1位,表明未来该研究区仍以云南松为优势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文云  崔永忠  罗香  李昆  
研究了滇中高原雕林山云南松天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林木平均胸径、云南松平均胸径、所有树种大树(DBH≥30 cm)密度和云南松大树密度在不同亚类红壤土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暗红壤>黄红壤>红壤变化趋势;所有树种立木密度和云南松立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以红壤上的最高;总胸高断面积和云南松胸高断面积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呈现暗红壤>红壤>黄红壤变化趋势,后者与前者相反;草本层盖度在不同亚类红壤土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暗红壤和黄红壤显著高于红壤。林木层在暗红壤上分为4层,在黄红壤和红壤上分为3层;乔木层个体胸径阶分布呈明显倒"J"形,除暗红壤上DBH≥40 cm有个别华山松、白穗石栎和厚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冰臣  文杰  李建华  张建生  余建新  
文章在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流域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范围1~26等,各等别面积差异较大,呈典型的偏态型分布,空间差异明显。耕地的自然质量等与土壤类型变化、纬度的变化、气候带的变化等呈现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随着纬度的递增,气候带热量的减少,土壤质地的降低,耕地自然质量趋于下降。探讨澜沧江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优化流域内水量调配,为准确的掌握土地数据、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差异化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