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6)
- 2023(3871)
- 2022(3311)
- 2021(3124)
- 2020(2403)
- 2019(5414)
- 2018(5172)
- 2017(8925)
- 2016(5115)
- 2015(5629)
- 2014(5663)
- 2013(5577)
- 2012(5514)
- 2011(4944)
- 2010(5031)
- 2009(4431)
- 2008(4314)
- 2007(3685)
- 2006(3317)
- 2005(2933)
- 学科
- 济(25395)
- 经济(25387)
- 地方(14284)
- 管理(8728)
- 地方经济(8650)
- 学(8273)
- 业(7506)
- 农(7296)
- 方法(6835)
- 数学(6277)
- 数学方法(6217)
- 中国(5769)
- 农业(5337)
- 环境(5049)
- 业经(4390)
- 生态(3975)
- 企(3891)
- 企业(3891)
- 资源(3664)
- 和(3612)
- 贸(3273)
- 贸易(3271)
- 发(3146)
- 易(3041)
- 融(2953)
- 金融(2950)
- 域(2926)
- 区域(2921)
- 划(2600)
- 财(2592)
- 机构
- 学院(73166)
- 大学(70577)
- 研究(32558)
- 济(25629)
- 经济(25067)
- 科学(25000)
- 管理(23156)
- 中国(22210)
- 理学(19933)
- 理学院(19486)
- 农(19276)
- 管理学(18872)
- 管理学院(18743)
- 所(18594)
- 江(17705)
- 研究所(17593)
- 京(17009)
- 业大(15848)
- 农业(15203)
- 中心(14140)
- 省(13899)
- 院(12767)
- 范(12418)
- 师范(12264)
- 科学院(11400)
- 南(10591)
- 室(10520)
- 州(10298)
- 资源(10218)
- 研究院(10086)
- 基金
- 项目(58079)
- 科学(45090)
- 基金(40416)
- 家(38260)
- 国家(38009)
- 研究(37801)
- 科学基金(30976)
- 省(26249)
- 社会(22944)
- 基金项目(22338)
- 自然(22007)
- 社会科(21713)
- 社会科学(21704)
- 自然科(21365)
- 自然科学(21358)
- 自然科学基金(20934)
- 划(20799)
- 教育(15989)
- 资助(15703)
- 重点(14753)
- 发(14553)
- 编号(14473)
- 计划(12771)
- 科技(12684)
- 江(12434)
- 课题(11458)
- 创(11298)
- 科研(11253)
- 部(11081)
- 发展(10925)
共检索到11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郭立群 柴勇 和丽萍 张正海
云南金沙江流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从地貌格局及气候系统差异上,可将该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异划分为3个区,即西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区、东部中山山原峡谷区,不同的区域决定不同的植被类型,而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指示特定区域的作用。通过分析,把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类型进行了阐述。对于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特别是植被类型,是遵照自然规律的原则,保证恢复效果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不同区域森林植被类型及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垂直差异的论述,阐明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顶极和亚顶极植物群落,为人工按"近自然化"的原则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森林植被类型 分布格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和丽萍 孟广涛 柴勇 李贵祥 方向京 张正海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受干扰退化后有代表性的天然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导致天然林退化的干扰成因,探讨了该区域强度过伐林、恢复初期的天然次生林、疏林、灌木林以及破坏严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把人为干扰程度分为微度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强度干扰等4个等级。对退化天然林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微度退化的林分24类,轻度退化的林分类型14类,中度退化林分14类,重度退化林分19类。表2参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杨树华 万晔 王玉朝 曾洪云 文列金
生态潜力是衡量多种生态因子综合配合效果的指标。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从上游到下游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土壤物化特性差异明显,导致流域内各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值空间分布特征不一样。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为流域内复杂的生态潜力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快捷的分析工具。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在植被分类图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潜力进行三维透视、空间变异规律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壤因子,分别对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与土壤空间分布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生态潜力总体上往西北方向递增;变异函数分析得出流域内的生态潜力具有各向异性特点,且生态潜力沿流域走向具有很好的空...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GIS 生态潜力 变异函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彭建松 柴勇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和丽萍
通过对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永仁县响水河和白马河林场云南松Pinusyunanensis天然林中4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云南松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结果表明:永仁县云南松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469 42m2和181 90m2,扩展林隙和树冠空隙在云南松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 23%和10 49%,年干扰频率分别为0 6721%和0 2497%,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有400 48a。大多数林隙在40a以前形成。大多数林隙是由1~3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1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的径级结构以30~50cm这一范围居多,高度以20~30...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林 林隙 干扰 金沙江流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德卫 张连英 邓长香 康祝科 姚良润 田晓曦 陈乾昭
为掌握金沙江流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云南省绥江县为例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研究。文章采用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的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累积曲线法将绥江县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1级耕地630.69hm~2、2级耕地477.14hm~2、3级耕地2 092.64hm2、4级耕地1 594.71hm~2、5级耕地3 231.31hm~2、6级耕地2 315.04hm~2,分别占总面积1.03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鸽 韩琳 唐信英 金之川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首次利用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采取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定量化的分析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金沙江流域年均NDVI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速率最快的是农田植被,增加趋势最显著的是灌丛植被;季节平均的NDVI空间分布与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季节ND-VI的变化趋势也存在空间分异性,春、夏、秋和冬季金沙江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1...
关键词:
NDVI 金沙江 生态建设工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杨树华 张林艳 王玉朝 赵筱青 谭志卫
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能够反映某区域内生态功能的综合潜力,研究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可望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选择本流域的云南省部分地区进行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与变化研究。首先,对流域内各植被类型进行生态潜力的分级与打分;然后,采用1996与2006年的TM遥感数据,制作了流域内的两期植被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软件绘制了生态潜力图;最后,根据流域内10年期间的植被类型变化面积,计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的变化量。分析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变化最大的为中、东部地区,而该地区正是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望加强人们认识流域内植...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生态潜力 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顾萍 陈国民 邵怀勇 仙巍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善植被观测的时空尺度和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植被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基于MODIS-EVI数据,使用Sen和Mann-Kendall模型,结合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探索了金沙江流域近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近16年中,金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EVI增速为0.011/10a;(2)植被覆盖改善区和退化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5.53%和28.95%;(3)植被覆盖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2.627%和28.265%。在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在半湿润和湿润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但地形和植被类型会改变气候与植被覆盖之间的相关性;(4)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对气候的响应不明显,在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覆盖对温度的响应要慢于降水,响应时间也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植被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要快于低海拔地区,农作物和草地对气候的响应更快,针叶林和混交林对温度的响应要快于降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陈佩妍 蒋顺德
露天采矿产生的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生态负效应强度受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控制。金沙江流域露天矿区众多,地形复杂,采矿后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易受脆弱的地理环境放大,因此对流域内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S、GIS等空间技术,在ArcGIS环境下建立了金沙江流域(云南段)露天矿区的空间数据库,以其中的10个典型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了这些露天矿区的地理环境后,选取了地貌、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及流域位置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典型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涉及专家打分、灰色关联法等。研究得出流域内10个典型露天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鄢垚 夏既胜 王宇彤
人居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生态基础,城市建城区空间分布及其核心程度可以反映城市发展的规模及趋势,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基于云南金沙江流域2010、2015、2020年的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城市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角度,采用多指数融合计算城市核心度指数、多方法组合计算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城市建成区核心度指数,进一步构建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和发展差异度,将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种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城市核心度指数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核心度高值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缓慢上升,尤其是滇中地区表现明显。(2)城市建成区核心度与人居自然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度,历年耦合程度均高于0.8,表现为相互干预的耦合共同体。(3)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核心城区>边缘城区,南部城市>北部城市、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总体协调度略有下降,高度协调范围随时间明显扩大。(4)地区自然、资源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得流域城市主要出现5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成果为流域内城市建成区合理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的城市核心度指数和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指数模型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雷达 方晰 李斌 刘兆丹
为明晰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区域分布格局,基于湖南省2014年森林资源年度统计数据,结合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区域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为145.23×106 t,其中阔叶林植被碳储量占47.52%,幼龄林和中龄林植被碳储量之和占69.49%;湖南省乔木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26 t·hm(-2)。(2)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6.95×106 t,其中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占73.73%,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31 t·h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政 陈国生
【目的】湖南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森林资源丰富。湖南省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湖南省森林植被进行分析,生成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图,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空间分布来看,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湘西、湘南,及湘东山地,而湘中、湘北地区相对较少。生态因素是影响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解释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总收入的解释力相对较小。社会因素中总人口、公路里程和城市化水平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有一定解释力。【结论】生态因素中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工造林面积,社会因素中公路里程、总人口与森林植被分布高度正相关;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因素中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植被分布为负相关关系。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湖南省森林植被地理研究内容,开展森林资源评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生态环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湖南省 森林植被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建琦 葛永刚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t/(hm2.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段维娜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28.87%)>白桦林(194.17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t/hm2)>白桦林(24.52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
关键词:
云南高原 森林植被 涵养水源 森林类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培礼 吴波 程根伟 罗辑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