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9)
- 2023(9185)
- 2022(8266)
- 2021(7926)
- 2020(6673)
- 2019(15597)
- 2018(15588)
- 2017(30012)
- 2016(16550)
- 2015(18765)
- 2014(18745)
- 2013(18622)
- 2012(16942)
- 2011(15207)
- 2010(14804)
- 2009(13396)
- 2008(12703)
- 2007(10744)
- 2006(9217)
- 2005(7732)
- 学科
- 济(61754)
- 经济(61681)
- 管理(45489)
- 业(43027)
- 企(36093)
- 企业(36093)
- 方法(30918)
- 数学(26805)
- 数学方法(26486)
- 农(16575)
- 学(16070)
- 财(16005)
- 中国(14877)
- 业经(13691)
- 地方(13440)
- 农业(11155)
- 理论(10808)
- 和(10641)
- 贸(10397)
- 贸易(10393)
- 环境(10109)
- 易(10078)
- 技术(10058)
- 务(9702)
- 制(9662)
- 财务(9642)
- 财务管理(9627)
- 企业财务(9125)
- 教育(8912)
- 划(8706)
- 机构
- 大学(230509)
- 学院(229361)
- 管理(93212)
- 济(83666)
- 经济(81693)
- 理学(81639)
- 理学院(80730)
- 管理学(79233)
- 管理学院(78845)
- 研究(76427)
- 中国(53585)
- 科学(52139)
- 京(48997)
- 农(41045)
- 所(39215)
- 业大(39039)
- 财(37106)
- 研究所(36466)
- 中心(34014)
- 农业(32715)
- 江(31364)
- 北京(30839)
- 财经(30263)
- 范(30203)
- 师范(29850)
- 院(28010)
- 经(27554)
- 州(26401)
- 技术(25426)
- 师范大学(24107)
- 基金
- 项目(167233)
- 科学(129431)
- 基金(119850)
- 研究(118903)
- 家(105927)
- 国家(105080)
- 科学基金(89124)
- 社会(71583)
- 社会科(67661)
- 社会科学(67640)
- 省(66711)
- 基金项目(64972)
- 自然(60762)
- 自然科(59281)
- 自然科学(59264)
- 自然科学基金(58163)
- 划(56034)
- 教育(53954)
- 资助(49561)
- 编号(48517)
- 成果(38816)
- 重点(37419)
- 部(35729)
- 发(35077)
- 创(34728)
- 课题(33289)
- 科研(32577)
- 创新(32357)
- 计划(31952)
- 大学(30625)
共检索到317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翠 谭敬菊 杨丽云 汤王外 康平德 杨少华
文章对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进行了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分配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云南重楼根茎切段苗、实生苗生物量逐年递增,未有最高峰值。各营养器官折干率和营养分配高低顺序:根茎>叶>茎>须根。根茎干物质积累及全株总生物量积累分为3个生长阶段:缓慢期、增重快速期、增重加速期;叶、茎干物质积累可分为缓慢期、增重快速期、增重平缓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志龙 陈奇伯 王艳霞 熊好琴 吴晋霞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次生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分配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为云南松林养分利用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各林龄林地中各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根取样,灌木分叶、枝、根取样,草本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全部取样,同种植物的相同器官取混合样品,所有样品取回后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云南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次生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欢欢 刘勇 姚飞 李世安
对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模型拟合,划分生长阶段,并探讨其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对提高黄连木幼苗成活率和出圃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播种后获得的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建立幼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模型,划分苗高、地径的生长阶段,并对苗期生长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相关关系及幼苗养分积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可用来对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进行分析和预测。(2)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阶段均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黄连木1年生苗的苗高与茎干质量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地径与根干质量间也表现出显著地线性正相关关系。(4)各元素在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茎和根中的浓度大小顺序相同,均为N>P>K,含量大小顺序也相同,均为N>K>P,根的养分总浓度和总含量均大于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辜琼瑶 李华慧 黄平 朱斌 班洪兴 奎丽梅 陈忆昆 张云 涂建
通过对云南地方传统软米资源与粘米和檑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的积累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稻米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积累表现基本一致,以开花后20 d为转折点,日平均积累速度前期积累速度快,后期积累速度较缓慢,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的顺序为粘米>云南软米>括米;3种类型的稻米在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积累动态基本相似,籽粒的蛋白质百分含量,灌浆开始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的日平均积累速度顺序为檑米品种>软米品种>粘米品种,与直链淀粉积累动态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矛盾关系。开花后30 d内是软米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可以把开花后30 d内气象生态条件作为云南软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龙 谭太龙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宋海星 官春云
为了探明包膜复混肥在油菜方面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复混肥料对‘湘杂油1613’油菜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复混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结实率,产量可达到2 342.49kg/hm2,比对照增产114.79%,比全量普通复混肥处理增产10%;千粒重达到4.9 g,比对照提高9.9%;每角果粒数平均16.94个,比对照提高28.9%;包膜复混肥对肥力调节具有显著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调节光合物质的转移方向,有效促进前期根的生长;施用包膜复混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达45.04%、17.38%、72.20%,比普通复混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98%,26.02%,25.5...
关键词:
油菜 包膜复混肥 产量 生物量 养分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路斌 李玉灵 黄大庄 赵振兴
对2种不同立地下桑粮间作生态系统的土壤状况、生物量、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立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丘陵梯田白桑平均冠幅、条长、基茎、条数、地上总生物量分别只有平原沙地白桑的80.00%、70.85%、76.19%、68.46%和67.75%;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桑粮间作系统地上总生物量分别为10.64和5.65t.hm-2,其中平原沙地系统内白桑占47.84%,花生占52.16%,丘陵梯田系统内白桑占54.69%,花生占45.31%,平原沙地系统生产力达到11.11t.hm-2a-1,为丘陵梯田的1.90倍;2种立地下5种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差异明显,分别为281....
关键词:
白桑-花生间作 生物量 营养元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茵 匡双便 张广辉 李龙根 陈中坚 杨生超 陈军文
研究不同颜色农膜大棚对三七种苗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三七种苗生长的最佳光环境,为光控技术在培育三七健壮种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黄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株高动态生长有促进作用;黄色农膜、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形态(如株高、冠幅、茎径、叶面积、根长)的生长发育,而绿膜则对其形态发育有相对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生物量的积累,且能显著增加根质比;绿膜能显著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积累。本研究发现,黄色农膜能促进三七种苗株高的生长;绿色农膜对三七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相对的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生物量特别是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橙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综合...
关键词:
彩色农膜 三七 种苗 生长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混栽比例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生物量积累、分配模式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混栽后甘草和柠条播种苗的平均单株生物量较纯栽都有所降低,柠条受种间影响的程度较甘草大。混栽甘草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18·12%和14·52%,地下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混栽柠条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36·51%和44·74%,地上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下部分大。甘草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柠条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总的来说,混栽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相对总生物量(RYT)随着生长时间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关键词:
甘草 柠条 种间关系 竞争力 生物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冉启香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陈振雄
森林生物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但由于地域的不同,地上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存在差异。以西藏、云南2个省(自治区)的130株实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生物量数据,分别用传统回归方法和利用引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方法建立了地上总生物量和地上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胸径为自变量)、二元(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和三元(胸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生物量模型中,地上总生物量模型精度最高,预估精度为0.930 0~0.960 0,其次是树干、树皮和干材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为0.900 0~0.950 0,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柳开楼 张会民 韩天富 周利军 李大明 胡志华 黄庆海 叶会财 徐小林 胡惠文
【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李昆 段安安 崔凯 高成杰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麒 孙继伟 李江飞 王丹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斌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吴庆标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K最高,其次是P,Mg最低。8、14和28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574.79、833.21和1 214.11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占92.87%、86.74%和85.88%,林下植被层依次占2.02%、2.99%和4.62%,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5.11%、10.27%和9.50%;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Mg最少;秃杉人工林不同组分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文吉 贾囯夫 陈太星 何刚 高其 李兴 何正军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显著性线性增长,但并未达到生长的最高峰。生物量与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与根直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幂函数增长关系(P叶>茎,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温室育苗有利于提高种苗成苗率及生物量,应进一步开展种苗移栽等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