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8)
2023(5017)
2022(4235)
2021(3812)
2020(3203)
2019(6843)
2018(6425)
2017(11563)
2016(6224)
2015(6799)
2014(6567)
2013(6317)
2012(5870)
2011(5258)
2010(5293)
2009(4693)
2008(4517)
2007(3972)
2006(3468)
2005(3182)
作者
(18723)
(15847)
(15842)
(14896)
(10064)
(7915)
(6968)
(6059)
(6002)
(5543)
(5534)
(5489)
(5218)
(5025)
(4995)
(4875)
(4635)
(4573)
(4468)
(4351)
(4022)
(4012)
(3827)
(3691)
(3511)
(3468)
(3449)
(3358)
(3258)
(3165)
学科
(28076)
经济(28047)
管理(12423)
(12390)
地方(11350)
(8807)
企业(8807)
方法(8509)
(7886)
中国(7662)
数学(7536)
(7472)
数学方法(7437)
地方经济(7202)
农业(5493)
业经(5258)
环境(4754)
(4364)
(4198)
金融(4197)
(4029)
(3774)
(3605)
贸易(3602)
(3418)
(3407)
(3334)
银行(3327)
(3302)
(3259)
机构
大学(86361)
学院(86200)
研究(35383)
(33377)
经济(32626)
管理(29813)
理学(25598)
理学院(25127)
中国(25000)
管理学(24510)
科学(24473)
管理学院(24341)
(18601)
(18452)
研究所(17486)
中心(15928)
(15919)
(14594)
(14432)
师范(14297)
业大(13496)
(13467)
(12690)
农业(12620)
师范大学(11882)
北京(11644)
财经(11643)
(11614)
(11366)
科学院(11057)
基金
项目(65667)
科学(52701)
基金(48370)
研究(45802)
(45170)
国家(44387)
科学基金(36779)
社会(29565)
社会科(28020)
社会科学(28011)
(26230)
基金项目(26015)
自然(24295)
自然科(23708)
自然科学(23702)
自然科学基金(23243)
(22372)
教育(20044)
资助(18363)
编号(17552)
重点(16130)
(15567)
成果(13957)
(13771)
(13325)
计划(12891)
国家社会(12845)
课题(12789)
科研(12716)
创新(12556)
期刊
(37459)
经济(37459)
研究(25161)
中国(17228)
学报(16749)
科学(15810)
(14185)
大学(12258)
学学(11565)
农业(10204)
管理(10103)
(9516)
教育(9207)
资源(7101)
(6149)
技术(6053)
(5737)
金融(5737)
经济研究(5649)
业经(5558)
科技(5191)
财经(5084)
(4999)
问题(4970)
林业(4473)
(4370)
业大(4313)
(4265)
地理(4194)
世界(3911)
共检索到12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卸文  钟沛林  
蒋家沟是我国西南山区一条典型的暴雨泥石流沟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支流小江河谷的右岸。主沟长13 .9km ,流域面积 4 8.6km2 ,平均纵坡比降 16.0 2 % ,流域内有 4级支沟。据统计 ,沟谷长度大于 0 .5 0km的各级泥石流支沟有 2 6条 ,其中主沟 1条 (即蒋家沟 ) ,另含Ⅰ级支沟 6条 ,Ⅱ、Ⅲ、Ⅳ级支沟各 2、7和 10条。蒋家沟流域内各级泥石流支沟尽管在形态上具有自相似性 ,但在空间分布上则具不均一性 ,从各支沟的数目、密度和流域面积看 ,均表明由沟口至沟源 (尾 )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且主要集中在门前、多照两沟内。对蒋家沟及流域内各泥石流支沟的沟谷形态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刘华  杨思全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英  丁明涛  庙成  王骏  周鹏  
根据蒋家沟1965~2005年的泥石流运动观测资料与会泽气象站1965~2005年日降水资料,应用Hurst指数分析泥石流的运动要素,研究发现:泥石流年输沙量的Hurst指数为0.682时,年输沙量呈较强的正持续性,未来呈增长趋势;降雨量的Hurst指数0.605时,降雨量呈较弱的正持续性,未来呈较弱的增长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发现泥石流输沙量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8、14和24年分别为其第1、2和3活动周期;结合小波方差图分析可知:在未来15a以上,年输沙量将呈减少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弱;而15a以内,未来将会保持较短时间的增加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强。综合以上分析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勇明  崔鹏  葛永刚  王道杰  谢贤健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和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于2006年在云南省昆明市陈川区蒋家沟,对干热河谷泥石流频发区人工恢复新银合欢林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新银合欢种内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内圈的竞争强度要大于外圈;内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双曲线函数关系,外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两个竞争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干热河谷区新银合欢人工恢复林种内竞争强度,但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的适用性优于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熠昕  马超  杨海龙  倪树斌  
【目的】2011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多次暴发严重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8月12日泥石流过后,本文以该区受灾严重的艾洼峪与大木峪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单沟泥石流的灾害成因与动力学演化过程,旨在为该区单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降雨资料、泥石流粒径组成和沿程流速流量断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12—2016年,艾洼峪物源体面积增加了11.12倍,大木峪增加了4.41倍。(2)2016年最大小时降雨量占累积降雨的比例高达47.0%;相比2011年,2016年泥石流前期降雨少,激发雨强是2011年的2.87倍。(3)艾洼峪和大木峪泥石流密度分别为1.95和1.88 g/cm~3,黏粒含量分别为0.02%和0.05%。(4)标度分布结果为:0.853 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用顺  崔鹏  王道杰  于红波  杨命青  李朝奎  
泥石流滩地是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其农业资源化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蒋家沟流域为例,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泥石流滩地农业资源化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人畜-土地载荷平衡模型,分析了滩地开发利用的依据、效益和途径,并探讨了泥石流滩地未来农业资源化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人畜-土地载荷平衡模型反映了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能有效评价滩地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2)流域滩地农业资源化每年可产生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除满足全流域6 418人的粮食需求外,还可提供338 t商品粮,是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泥石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克昌  韦方强  崔鹏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秧  余斌  易伟  朱云波  刘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诱发了黄洞子沟流域规模巨大的大光包滑坡,部分滑体前冲堆积于沟道内,直接为后期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改变了黄洞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使黄洞子沟从一条非泥石流沟演变成了一条高频泥石流沟。震后黄洞子沟几乎每年雨季都会暴发不同规模的泥石流,其中以2013年"7·09"泥石流灾害规模和危害最大。本文着重分析了黄洞子沟泥石流形成特征,并从地形、降水和地质三个方面将黄洞子沟和文家沟进行对比,得出了物源堆积体颗粒粒径与泥石流形成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陈晓清  柳金峰  黄凯  
冷渍沟是安宁河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沟内发育了一大型滑坡-碎屑流,为后续泥石流活动提供充足的松散物质来源。为了研究冷渍沟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在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其特征,探讨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冷渍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亚粘性)高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百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1t/m3,五十年一遇的泥石流容重为2.0t/m3,二十年一遇害泥石流容重为1.9t/m3,相应的峰值流量分别为127.68、81.71和38.18m3/s。在常态下,冷渍沟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会逐渐减小;但如果近期遭遇强震或者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陈晓清  吕娟  柳金峰  
沙耳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处于"5.12"地震的严重波及区。为了研究地震对严重波及区泥石流沟的影响,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对沙耳沟泥石流震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沙耳沟泥石流的性质可判定为"中频率-中~大规模-较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具有暴雨激发、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危害作用主要为冲毁和淤埋。泥石流物源主要以沟床质起动、沟源侵蚀和沟岸崩滑补给为主,沟内固体物源方量约130.0×104m3,其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源动储量约30.0×104m3,已经具备暴发中-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计算,在50 a一遇的暴雨作用下,一次泥石流总量超过9×104m3;在100 a一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志勇  朱鉴远  徐永年  李新民  王廷瑞  
通过对岷江大咕噜沟 1999 0 6 16泥石流的数次现场考察与观测 ,首先叙述了本次泥石流的活动及其危害情况 ,描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指出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认为本次泥石流是由于大咕噜沟流域内物质的含水量较高 ,在连续暴雨的条件下其含水量将会超饱和 ,引起二岔沟以上南支右岸海拔 3750m处的沟岸滑 ,进而产生泥石流的。然后对流沟沟床演变以及单侧支流入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大咕噜沟主沟呈串珠状沟道 ,平面上宽窄相间 ,纵剖面为深潭—跌水形式 ,跌坎的形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沟床本身为岩石或含有岩石 ,一种是两岸崩塌或滑坡而残留的粗大堆积物形成 ,一种是支流的冲出物或堆积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灵芝  李泳  陈洪凯  苏凤环  黄晓  
基于泥石流来源于某些处于特殊演化阶段的分支小流域的理论,分析了面积高程曲线及其参数与泥石流活动的关系。面积高程曲线积分值S表征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量,S/2对应的相对高差比值K表征流域源地面积在不同高程的分布,以S和K为参数提出泥石流敏感性分析思路。针对汶川县主要公路(都汶公路和省道303)沿线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在ArcgiS、MAtlAb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震前1∶50 000地形数据,计算了研究区泥石流流域的S和K。根据计算结果,初步判定了各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以及流域源地汇水区的高程位置。并根据震后泥石流实际活动情况,对于S小于0.5但又属于震后频发型,或者S值大于0.5但其面积较大且分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洪勇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康  王兆印  贾艳红  李志威  
泥石流的主要破坏性在于其能量巨大,输送大量物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消耗泥石流的起动及运动能量能防止泥石流发生或使泥石流的破坏性大大降低,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泥石流支沟拦山沟进行人工阶梯-深潭系统试验,2009~2010年汛期观测发现阶梯-深潭系统能增强沟道阻力,抬高侵蚀基准面,从而控制侵蚀下切,且多级的阶梯-深潭系统通过跌水和水跃能有效消散水流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泥石流的起动和加速,使得泥石流在阶梯上游停留堆积,淤满的阶梯在河床纵剖面仍能保持阶梯形态,起到增强阻力消能的作用,减小了拦山沟泥石流对下游的破坏。消能结构对大坡度山区河流起重要作用,不论是人工消能结构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