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5)
- 2023(5582)
- 2022(5106)
- 2021(4762)
- 2020(4343)
- 2019(10202)
- 2018(10289)
- 2017(19868)
- 2016(11420)
- 2015(13171)
- 2014(13573)
- 2013(13610)
- 2012(12950)
- 2011(11601)
- 2010(11944)
- 2009(11122)
- 2008(11257)
- 2007(10531)
- 2006(8910)
- 2005(7933)
- 学科
- 济(46564)
- 经济(46524)
- 管理(29529)
- 业(28237)
- 方法(23996)
- 企(21846)
- 企业(21846)
- 数学(21441)
- 数学方法(21245)
- 农(14075)
- 财(12159)
- 学(11307)
- 中国(11129)
- 地方(10191)
- 农业(9036)
- 贸(8894)
- 贸易(8893)
- 制(8819)
- 业经(8780)
- 易(8604)
- 和(7675)
- 务(7150)
- 财务(7119)
- 财务管理(7093)
- 银(6889)
- 银行(6858)
- 理论(6857)
- 企业财务(6641)
- 环境(6583)
- 行(6475)
- 机构
- 学院(166562)
- 大学(165702)
- 济(64681)
- 经济(63109)
- 管理(60686)
- 研究(57416)
- 理学(51770)
- 理学院(51154)
- 管理学(50140)
- 管理学院(49841)
- 中国(42022)
- 科学(38606)
- 农(36742)
- 京(35021)
- 所(31672)
- 农业(29932)
- 业大(29809)
- 财(29603)
- 研究所(29003)
- 中心(27353)
- 江(26316)
- 财经(23255)
- 北京(21679)
- 范(21617)
- 师范(21364)
- 州(21139)
- 经(20856)
- 省(20445)
- 经济学(19743)
- 技术(19736)
- 基金
- 项目(110123)
- 科学(83358)
- 研究(77594)
- 基金(76296)
- 家(67720)
- 国家(67172)
- 科学基金(55222)
- 社会(45988)
- 省(45968)
- 社会科(43440)
- 社会科学(43418)
- 基金项目(41001)
- 划(37889)
- 自然(36493)
- 教育(36458)
- 自然科(35582)
- 自然科学(35569)
- 自然科学基金(34914)
- 编号(33194)
- 资助(31838)
- 成果(27552)
- 重点(25393)
- 发(23885)
- 部(23834)
- 课题(22975)
- 创(22400)
- 计划(22149)
- 科研(21640)
- 创新(21004)
- 科技(20124)
共检索到24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思名 张薇 翟书华 岑晓江 黄兴奇 程在全
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和有利基因,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转移到栽培稻(AA基因组)上,但可以通过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以大片段的形式转化到栽培稻中。利用BIBAC2载体构建了云南药用野生稻基因组DNA文库,该文库包含53 76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76 kb,保存在140块384孔板中,其库容相当于药用野生稻基因组的5.86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思名 刘凌云 殷旭东 岑晓江 王波 程在全
水稻的生产一直受到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遗传基础单一,迫切需要拓宽现有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引进不同来源的抗性和耐性基因。而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基因库,充分利用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可拓宽现有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利于选育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或创造出特殊中间材料。但对于野生稻的利用目前仍存在许多困难,通过常规杂交途径一般难以实现。为了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利用云南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通过构建BIBAC文库的策略挖掘云南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用于栽培稻的改良。而高质量的载体制备在文库的构建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文库构建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对高质量BIBAC载体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如提取、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生 杜树山 洪世奇 邓瑞春 吴建梅 刘学敏 史培军 韩建萍
该文从分析云南药用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入手,指出云南医药产业以发展与完善"云药"理论,开拓与整合"云药"体系,造就"云药"知名品牌,提高"云药"科技与市场竞争力,优化与推进"云药"基地建设为发展战略。在种植基地建设上,规划建立13个云药道地原生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在产品上,云药现阶段重点发展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药、创伤类药、呼吸系统疾病药、肝脏疾病药、抗感染药、抗风湿病药、眼科疾病系列药、皮肤病类;云药研究体系建设以现有的研究机构为核心构建新药GLP、GCP研究基地;云药企业体系的构建包括原药材种植企业群、中间提取物企业群(集团)、独家生产产品企业、民族医药企业群、重复生产品种的企业群;并为配合云...
关键词:
药用资源 云药 产业基地 云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培纲 李红梅 张帅 李劲松 陈志雄 刘向东
为了研究ADF基因对药用野生稻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利用药用野生稻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基础,通过PCR技术克隆OoADF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oADF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53 bp,无内含子,编码15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ADF结构域。qRT-PCR技术分析表明,OoADF1在四叶期的叶片、叶鞘和根,以及抽穗期的叶片、叶鞘、茎和幼穗等7个组织中均表达,四叶期根部表达量最高,抽穗期叶鞘表达量最高。干旱和高盐胁迫后,OoADF1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7.9,40.0倍。将OoADF1完整的编码序列融合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水稻 抗逆性 ADF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蓝伟侦 何光存 吴士筠 覃瑞
目的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栽培稻C0t-1DNA和基因组DNA(gDNA)作为探针,分别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结果C0t-1DNA覆盖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比例(%)和大小(Mb)分别为47.10±0.16,38.61±0.13,44.38±0.13和212.33±1.21,269.42±0.89以及532.56±1.68。栽培稻gDNA在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中的覆盖率约为91.0%和93.6%,含量分别约为634Mb和1123Mb,各有365Mb和591Mb不属于源自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钱均祥 刘莉 赵艳丽 张金渝 唐发宽 易万磊 曹忠娥 李华 石昌华 石亚娜 王丽 王家金
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鉴定整理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408种,隶属于111科297属(包括蕨类植物13科20种,裸子植物5科7种,被子植物93科381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金银花、半夏、桔梗、党参、花椒和云当归等。文中对部分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彝良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薛春丽 周锐 周琴 段贤威 张正斌 蒋培春 罗满先
为了给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ISSR技术从DNA水平探讨9种石斛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8条引物共扩增出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位百分率94.4%,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9条;样品间的GS在0.56~0.80,在GS=0.586处将9种石斛植物分为4个大组,并且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石斛 ISSR-PCR 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蕊 张欢欢 陈志雄 SHAHID Muhammad Qasim 傅雪琳 刘耀光 刘向东 卢永根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一种可有效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方法,为进一步大量开展利用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植物抗性相关转录因子AP2/EREBP和bZIP家族基因保守序列为探针,采用同位素α-32P对探针进行标记,通过Southern杂交对药用野生稻TAC文库进行第一轮筛选;所获得阳性克隆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利用PCR方法对第二轮筛选所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验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阳性克隆转入栽培稻品种日本晴,利用TAC载体插入片段两端的抗性标记Hpt和SacB,通过PCR扩增检测和和Southern杂交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采用PEG胁迫法和生理指标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作福 武小花
本研究对云南省南华县野生食用菌流通市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流通市场的环节、主体、渠道、结构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试从该地区野生食用菌流通市场的不足出发,探索从增强野生食用菌资源市场体系的意识;制定法规、检验标准,规范流通市场;探索"产地直销"模式;建立野生食用菌的信贷市场,增强流通主体的实力四个方面发展壮大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流通市场。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流通市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代彬 罗利军 郭龙彪 应存山
以高产优质的栽培稻(O.Sativa)中86—44为母本,高抗褐飞虱的广西药用野生稻(O.oficinalis)为父本,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获得高抗褐飞虱的杂种植株F1。通过和栽培稻中86—44回交,获得高抗褐飞虱的回交一代(BC1F1)及回交二代(BC2F1);经自交获得BC2F2,部分株系农艺性状优良,结实正常,高抗褐飞虱。研究表明,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通过两次回交并结合胚拯救转移药用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栽培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转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张玉钧 赵广亮
【目的】调查八达岭林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路线调查和重点区域取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走访和查阅文献等,对八达岭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药用植物共有69科184属26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3属8种,被子植物64科178属248种。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共有202种,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7.69%,木本药用植物共有58种,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2.31%。含2~5个种的科有35个,占有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50.72%,共有95种,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6.54%;含有1个种的属占有明显的优势,占...
关键词:
八达岭林场 野生药用植物 多样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庭宇
世界范围内对天然药物的日益推崇给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供给造成很大的压力,现有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而资源产权的缺陷,系统性管理体制的缺乏和可替代资源开发的技术欠缺都成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的深层次经济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郎学东 缪迎春 苏磊 苏建荣
芽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是植物体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植物树冠形成的基础(魏媛等,2010)。芽的萌发预示着冬眠结束和生长开始(Yakovlev et al.,2008),并影响着许多过程,以及各种动物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陈智勇
在藏东南地区林芝县、波密县和察隅县系统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野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中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7-表紫杉醇、7-表紫杉醇的含量。研究表明:紫杉醇与7-表紫杉醇,巴卡亭Ⅲ与7-表紫杉醇正相关水平极显著 (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827。紫杉醇与巴卡亭Ⅲ呈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平 疏冕 蔡晓丹 傅雪琳
为了探索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种间杂种体内异源基因组重组引起的DNA甲基化变异规律,及其生物学效应,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小穗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遗传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的叶片和小穗DNA的甲基化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DN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织的全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半甲基化率(P=0.000);杂种在分蘖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期叶片DNA平均总甲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