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6)
2023(7317)
2022(6373)
2021(5953)
2020(5340)
2019(12351)
2018(12208)
2017(23847)
2016(13403)
2015(15209)
2014(15497)
2013(15742)
2012(14856)
2011(13497)
2010(13737)
2009(12740)
2008(12991)
2007(11857)
2006(10054)
2005(9028)
作者
(42141)
(35496)
(35419)
(33894)
(22623)
(17359)
(16304)
(13845)
(13217)
(12831)
(12092)
(11911)
(11423)
(11387)
(11355)
(11277)
(11024)
(10386)
(10281)
(10183)
(9072)
(8864)
(8743)
(8042)
(8003)
(7986)
(7934)
(7928)
(7379)
(7248)
学科
(56257)
经济(56204)
管理(37076)
(35870)
方法(28718)
(28063)
企业(28063)
数学(25628)
数学方法(25384)
(15777)
(14685)
(14068)
中国(13439)
地方(11649)
农业(10528)
业经(10508)
(10271)
(10222)
贸易(10221)
(9927)
(9762)
(9405)
财务(9382)
财务管理(9357)
企业财务(8906)
(8449)
银行(8418)
环境(8311)
理论(8146)
(8133)
机构
大学(200596)
学院(199453)
(79272)
经济(77470)
管理(73899)
研究(69881)
理学(63628)
理学院(62847)
管理学(61615)
管理学院(61240)
中国(51501)
科学(47131)
(42650)
(41151)
(38044)
(36309)
研究所(35043)
业大(34407)
农业(32868)
中心(32217)
(30041)
财经(29213)
北京(26803)
(26455)
(26312)
师范(26006)
(24840)
经济学(24662)
(24468)
(23046)
基金
项目(134970)
科学(103810)
基金(96766)
研究(93259)
(86756)
国家(86100)
科学基金(71418)
社会(57324)
社会科(54275)
社会科学(54251)
(53745)
基金项目(51801)
自然(48215)
自然科(46943)
自然科学(46921)
自然科学基金(46095)
(45057)
教育(42974)
资助(40573)
编号(37530)
重点(31094)
成果(30763)
(29940)
(29036)
(27162)
科研(26615)
计划(26548)
课题(25865)
创新(25492)
(24824)
期刊
(83489)
经济(83489)
研究(53074)
学报(39282)
中国(37419)
(36098)
科学(33554)
(29173)
大学(28021)
学学(26463)
农业(24274)
管理(23875)
教育(17952)
(16158)
金融(16158)
技术(15874)
财经(14584)
(13565)
业经(13554)
经济研究(13176)
(12454)
问题(11969)
资源(11308)
(11180)
图书(10951)
技术经济(10038)
业大(9774)
理论(9722)
科技(9619)
统计(9607)
共检索到287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刘大会  宋维希  詹春红  李慧  朱兴正  金航  梁名志  
对茶Camellia sinensis 104份(含其变种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87份,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15份)分别进行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种、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生化性状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生化多样性,多样性水平较高,而大理茶生化性状多样性则相对较低。水浸出物等4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阿萨姆茶(15.42%)>茶(15.22%)>大理茶(12.68%)。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种质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等分析揭示,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少春  蓝增全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志芬  马玲  李友勇  矣兵  杨盛美  汪云刚  孙雪梅  刘本英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李慧  詹春红  宋维希  朱兴正  刘大会  汪云刚  金航  
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雪梅  赵才美  李友勇  程在全  尚卫琼  杨盛美  杨兴荣  矣兵  刘本英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萌  李友勇  孙雪梅  王家金  谢瑾  成浩  汪云刚  刘本英  
应用EST-SSR标记技术对云南省不同区域采集的39份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21条多态性谱带,有效等位基因变异占比重的73.88%。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05~0.74,平均为0.469。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3,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0.81,均高于0.5。遗传相似系数0.41~0.91,平均值为0.65,显示云南大茶树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SR聚类分析表明,大茶树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部分云南大茶树的亲缘关系,有助于今后野生大茶树的保护及利用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季鹏章  汪云刚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玲  杨方慧  蒋红旗  蒋会兵  宋维希  陈林波  刘本英  
【目的】了解勐海县野生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表型变异情况,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3个野生茶树居群,分析65株野生大茶树生长势、树体、叶片、花果形态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表型变异。【结果】野生大茶树总体长势良好,生长势旺盛植株占调查总数的70.77%;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变化幅度为22.42%56.24%,平均变异系数为40.7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变异系数均小于15%,变化幅度为8.20%14.45%,平均变异系数为10.99%,以叶面积变异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陈娟  龚雪  张小琴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玲  蒋会兵  何青元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刘本英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开勤   李悦欣   魏杰   汪安然   喻云春   段长流   王枫   鄢东海  
【目的】探明石阡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开发和保护石阡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石阡7个茶树群体122份资源进行SSR位点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石阡茶树资源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3.4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9~0.76,平均为0.51,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分布均匀且多态性较高。7个茶树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2,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3,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均值为75%,遗传距离为0.017 7~0.103 6。122份石阡茶树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10~0.67,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分为3个大类群:第I类群包含113份资源,第Ⅱ类群仅有1份茶树资源(SWXD009),第Ⅲ类群包含8份茶树资源,分别是SWXD-B、SWXD-F、SWXD-H、SWXD-M、SQT3、SQT4、SWX005和SWX006;在3个大类群中均有五德镇长兴村的茶树资源。【结论】贵州石阡茶树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群体内个体单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尤其是五德长兴茶树群体内的遗传背景较丰富,筛选优异资源的基础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宋维希  马玲  段志芬  蒋会兵  孙雪梅  黄玫  矣兵  汪云刚  王平盛  
以勐海国家种质茶树资源圃中的121个云南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结果表明,GA含量变幅为0.210%~1.902%,平均0.834%,在茶树中含量较低。C含量变幅为0.069%~8.865%,平均1.916%;EC含量变幅为0.126%~2.865%,平均1.112%;EGC含量变幅为0.00%~3.709%,平均0.954%;ECG的含量变幅为0.739%~8.957%,平均4.063%;EGCG含量变幅为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蕊  李国生  王锦艳  胡凤益  
【目的】分析保山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充分挖掘保山稻种资源有利性状提供依据。【方法】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1800多份稻种资源中随机选取96份稻种资源,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公布的水稻品种DNA分子鉴定的48对SSR引物进行基因型评价,并对其中的52份在1987年做了相关表型记录的稻种资源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的96份稻种资源中有52份有表型记载,包括株高、产量、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性状在1987年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是8.7%、21.8%、9.4%、17.3%、21%、85.2%、10.7%和7%,说明保山保存的稻种资源农艺性状具有表型多样性;这52份稻种资源于2020年在保山市农科所试验站种植后再次评价其株高,得出1987和2020年的株高变异系数分别是8.7%和7.8%,株高差异不显著(T=19.627,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桂茹  王仕玉  李玉强  朱映安  陈骊君  郭凤根  
对引种栽培的24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株高、株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根状茎直径等7个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份种源间在这7个形态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依据形态聚类所得的树系图并不支持同一产地的不同种源首先聚在一起。说明云南的岩白菜资源间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趋同进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田  沈晓进  李法营  韦玲长  蓝增全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17份茶树样品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9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为100.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88。通过UPGMA法,可将17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为"红毛茶",第2大类又可分成2个亚组,其中组Ⅰ包括双江古茶树和永德大叶种,而组Ⅱ包括勐库群体品种、勐海大叶种和部分凤庆大叶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江古茶树与采自永德的茶树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采自勐海和凤庆大叶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