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
2023(1757)
2022(1452)
2021(1524)
2020(1314)
2019(3054)
2018(2956)
2017(5301)
2016(2991)
2015(3306)
2014(3307)
2013(3455)
2012(3300)
2011(3093)
2010(3209)
2009(2971)
2008(2979)
2007(2509)
2006(2357)
2005(2087)
作者
(10958)
(9407)
(9166)
(8681)
(5932)
(4733)
(4125)
(3672)
(3561)
(3500)
(3298)
(3267)
(3168)
(2986)
(2967)
(2927)
(2772)
(2651)
(2573)
(2555)
(2491)
(2430)
(2339)
(2088)
(2076)
(2014)
(2005)
(2005)
(1993)
(1964)
学科
(10791)
经济(10784)
管理(9250)
(6616)
(5201)
企业(5201)
资源(5025)
(4309)
地方(3726)
(3655)
(3492)
方法(3391)
环境(2865)
土地(2755)
数学(2682)
中国(2677)
数学方法(2638)
农业(2601)
业经(2547)
人事(2511)
人事管理(2511)
(2464)
生态(2164)
经济学(1941)
开发(1750)
地方经济(1741)
(1737)
利用(1724)
理论(1721)
(1701)
机构
学院(44559)
大学(43918)
研究(18340)
管理(16052)
科学(15162)
理学(13293)
(13171)
中国(13116)
理学院(13078)
管理学(12754)
经济(12710)
管理学院(12681)
(12027)
(11201)
(10670)
研究所(10589)
业大(9901)
农业(9714)
(8778)
(8714)
中心(7977)
资源(7439)
北京(6975)
(6963)
(6910)
科学院(6901)
(6695)
师范(6631)
(6356)
农业大学(6335)
基金
项目(33574)
科学(24653)
基金(22893)
(22211)
国家(22087)
研究(20962)
科学基金(17388)
(14527)
自然(13017)
基金项目(12588)
自然科(12527)
自然科学(12517)
自然科学基金(12268)
社会(11606)
(11558)
社会科(10939)
社会科学(10929)
资助(9208)
编号(8740)
教育(8651)
科技(8138)
重点(7927)
计划(7712)
(7284)
成果(6789)
(6433)
科研(6356)
(6286)
课题(6009)
创新(5949)
期刊
(16188)
经济(16188)
学报(12403)
中国(11717)
科学(10840)
(10316)
研究(9299)
大学(7837)
农业(7477)
学学(7224)
资源(6694)
图书(5837)
管理(5308)
林业(4997)
(4683)
书馆(4351)
图书馆(4351)
(4048)
业大(3414)
科技(3159)
教育(3142)
自然(2945)
业经(2926)
技术(2902)
(2820)
(2690)
情报(2685)
问题(2446)
农业大学(2377)
中国农业(2099)
共检索到68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宋维希  孙雪梅  蒋会兵  马玲  矣兵  季鹏章  汪云刚  王平盛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罗凡  唐晓波  王迎春  王云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季鹏章  汪云刚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刘大会  宋维希  詹春红  李慧  朱兴正  金航  梁名志  
对茶Camellia sinensis 104份(含其变种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87份,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15份)分别进行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种、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生化性状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生化多样性,多样性水平较高,而大理茶生化性状多样性则相对较低。水浸出物等4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阿萨姆茶(15.42%)>茶(15.22%)>大理茶(12.68%)。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种质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等分析揭示,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玲  蒋会兵  何青元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刘本英  
【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培平  郝春  刘学敏  王玉海  李咏涛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和保山等地。古茶树及野生群落是茶叶的种质资源库,作为特有的自然资源,其价值除了直接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服务生态等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非使用价值和作为物种保险的远期价值。为此,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按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保护力度,减少直接利用,扩大如旅游等延伸产品的开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唐茜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季鹏章  矣兵  马玲  王平盛  汪云刚  
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基地勐海茶树分圃的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4份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中国茶树品种的改良和产品多样化的开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志芬  马玲  李友勇  矣兵  杨盛美  汪云刚  孙雪梅  刘本英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勇  朱华  孟广涛  施济普  杨国平  
用种群结构、存活曲线、扩散系数、最近邻体指数及Ripley’s K函数等分析了云南哀牢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 hm2样地内记录到胸径≥1.0 cm的乔木2 894株,隶属于22科38属48种。普洱茶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排名第一,木果石栎重要值排名第二,但具有最大的相对优势度。该群落应为以普洱茶、木果石栎等为优势树种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类型,目前处于群落演替的顶极阶段。10个优势树种中,木果石栎、红花木莲、腾冲栲3个树种幼苗、幼树较少,大树较多,属衰退型种群,分布格局在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聚集程度随径级增大而增加。普洱茶、硬斗石栎和针齿铁仔3个树种中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矣兵  季鹏章  王平盛  张俊  
对保存于勐海国家茶树种质分圃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2份低咖啡碱茶树种质,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07%、0.06%,植物学分类上属厚轴茶(C.crassicolumna);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品质正常,可直接利用或作为低咖啡碱茶树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燕  罗文敏  段如雁  李芸  杨秀忠  
[目的]比较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干旱的威宁地区茶树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威宁县茶叶种植区的9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察、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评价9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9份种质资源在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存在差异;根据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SOD、CAT、POD、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作为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标,抗旱性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茗科1号>银霜>安吉大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黄金芽。根据综合评价值,强抗旱品种为鸠坑小叶、福鼎大白和威宁老茶树,其综合评价值高于0.59;中抗旱品种为茗科1号和银霜,其综合评价值为0.39~0.59;弱抗旱品种为安吉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和黄金芽,其综合值小于0.39。[结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茶抗旱性较强,适合威宁地区种植和推广;黄金芽、云南大叶茶抗旱性较弱,不适合在威宁地区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唐敏  胡翔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李慧  詹春红  宋维希  朱兴正  刘大会  汪云刚  金航  
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少春  蓝增全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