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9)
2023(4723)
2022(4338)
2021(4003)
2020(3791)
2019(8936)
2018(8879)
2017(17360)
2016(9947)
2015(11477)
2014(11869)
2013(12096)
2012(11517)
2011(10406)
2010(10607)
2009(10020)
2008(10178)
2007(9392)
2006(7828)
2005(7082)
作者
(31769)
(27018)
(26536)
(25615)
(16972)
(13163)
(12358)
(10643)
(9940)
(9665)
(9029)
(8877)
(8873)
(8503)
(8470)
(8428)
(8395)
(7837)
(7753)
(7714)
(6953)
(6752)
(6669)
(6167)
(6139)
(6054)
(6032)
(5999)
(5611)
(5574)
学科
(43552)
经济(43514)
(25664)
管理(25360)
方法(23203)
数学(20851)
数学方法(20686)
(19812)
企业(19812)
(12590)
(11206)
(10319)
中国(9762)
地方(9366)
(8464)
贸易(8464)
农业(8232)
(8201)
业经(7911)
(7341)
(7007)
财务(6992)
财务管理(6971)
(6756)
企业财务(6559)
(5929)
银行(5908)
环境(5787)
(5732)
金融(5730)
机构
大学(149606)
学院(149352)
(59718)
经济(58336)
管理(54536)
研究(51879)
理学(46837)
理学院(46249)
管理学(45366)
管理学院(45092)
中国(37728)
科学(34993)
(33328)
(31423)
(28935)
农业(26949)
(26928)
业大(26634)
研究所(26556)
中心(24170)
(22875)
财经(21468)
北京(19589)
(19292)
(19185)
师范(18944)
经济学(18605)
(18368)
(17818)
(17687)
基金
项目(98326)
科学(74915)
基金(69499)
研究(68142)
(61567)
国家(61081)
科学基金(50501)
社会(40953)
(40510)
社会科(38680)
社会科学(38661)
基金项目(37418)
自然(33890)
(33507)
自然科(33052)
自然科学(33034)
自然科学基金(32442)
教育(31611)
资助(29198)
编号(28179)
成果(23233)
重点(22562)
(21649)
(21402)
计划(20017)
(19871)
科研(19564)
课题(19555)
创新(18661)
科技(18159)
期刊
(63852)
经济(63852)
研究(39564)
(29964)
学报(29418)
中国(27068)
科学(24154)
(22218)
大学(20676)
农业(20161)
学学(19687)
管理(16576)
教育(12846)
技术(12450)
(11751)
金融(11751)
(11080)
财经(10593)
业经(10534)
经济研究(9982)
问题(9344)
(8986)
(8835)
技术经济(7912)
理论(7800)
业大(7556)
统计(7546)
实践(7175)
(7175)
商业(7133)
共检索到21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烯宇   吴阔   张丽珍   郝佳波   呼延丽   杜春花   陆斌   陈永对   董家红  
【目的】花椒黄花病(Flower yellowing disease,FYD)是近年来花椒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感病花椒减产,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花椒黄花病潜在病原,为该病害病原种类鉴定、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竹叶花椒永青1号的黄花病植株4份和无症植株2份的花、叶样品进行病毒组测序分析。【结果】测序数据分析发现:6个样品共有484个contigs与病毒序列相似,分别匹配到12个不同病毒科15种病毒。6个样品均检测出在九叶青花椒上已报道的4种病毒:四川青花椒线虫多面体病毒(GSPNeV)、四川青花椒悬钩子病毒(GSPIV)、四川青花椒耳突花叶病毒(GSPEV)、四川花椒弹状病毒(GSPNuV)。发现花椒中未报道的2种新病毒,分别命名为永青花椒相关幽影病毒(yongqing green pepper-associated umbravirus)与永青花椒相关负链RNA病毒(yongqing green pepper-associated ssRNA negative-strand virus);此外,在感病D-2和无症H-1样品中发现马铃薯病毒Y (potato virus Y,PVY)。从感病样品D-2、D-3、D-4发现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在D-1花椒发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结论】从永青1号花椒测序样品中均发现已报道的4种病毒以及未报道的2种新病毒,并检测出仅存在于显症组的香石竹潜隐病毒属,推断高表达的香石竹潜隐病毒属病毒或可视为诱发FYD的因素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海艳  罗中泽  谢美华  徐成东  安红  闫俊梅  
文章对小叶黄杨叶斑病病原进行形态鉴定及ITS和TUB2序列分析,并在不同温度、p H值、光照周期、碳源、氮源等条件下的生长及孢子萌发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不同光照条件处理下的菌落生长无明显差异,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NO-3态氮的利用最有利于菌落生长,而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其菌落生长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8,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百菌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勇  李婷婷  董家红  丁铭  张仲凯  
以云南中部的昆明市和东北部的曲靖、昭通的水稻产区为重点,对水稻矮缩病毒病(RDV)的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调查,采集疑似感染水稻矮缩病毒病病株样本,并进行了ELISA检测确认。结果表明:寻甸县和嵩明县的水稻产区中水稻矮缩病毒病发生较普遍,与其相邻的地区和与其有一定距离的滇东北地区也有发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王艳青  孙道旺  尹桂芳  王莉花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宾  杨生超  刘翠琼  李云  刘有贵  王云月  朱有勇  周江鸿  
【目的】根腐病是云南省灯盏花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病害,是限制灯盏花人工栽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确定引起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物,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栽培田间的灯盏花根腐病进行调查、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观察发现感病后植株地上部先萎蔫,然后整株枯死。根部和茎基部变为黑褐色,将根切开,可以明显看到维管束组织完全变为黑色。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标准培养基上初生菌落为白色,后为红色和红褐色。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较少,镰刀状;小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很大,卵形至棍棒形。在弱培养基(2%的水琼脂)上产生厚垣孢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振玲  金航  张金渝  张智慧  杨美权  杨维泽  
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et Schrenk)。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振玲  张智慧  杨维泽  杨天梅  杨美权  金航  
通过病害标本直接观察及病原菌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的形态测定,初步鉴定了云南3种药用植物炭疽病。结果表明,所述几种病害均为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Corda]引起,云南黄莲炭疽病由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crassipes(Speg.)Aex]引起,唐松草及开口箭症状Ⅱ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而开口箭症状Ⅰ炭疽病由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o]引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锦玉  钱冬  刘问  尹文林  沈智华  曹铮  吴颖蕾  张念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卫  余功新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本研究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5个品种所带抗白叶枯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对“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相同的显性基因控制,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中白米等5个品种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a)、X_(a-c)、X_(a-e)和X_(a-f)不等位。中白米和黄牛尾香糯的显性基因与X_(a-g)相同,而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g)不同。安宁早和鲁士谷可能各带有一对新的抗性基因。中白米等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宿靖伟  罗俊  王新卫  迟佳琦  禹乐乐  党露  赵朴  滕蔓  张改平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对2012-2014年河南省发病鸡群的临床病料进行了采集,并对MDV 132 bp重复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同时对meq、g E、g I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9份病料中均可扩增出与132 bp双拷贝大小相符的PCR主产物;meq、g E、g 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相比,分别为98.5%~100%,98.8%~100%和98.0%~100%;基于这些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的分析结果表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印度的MDV分离株相比,目前,河南省鸡群中流行的MDV与此前分离的河南流行株进化关系较近,并且与其他国内分离株共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鹏  何慧婧  时允  马福昌  曾刚  刘康迈  吕繁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的费用。方法:根据疾病发展和治疗的不同环节,收集某地2006—2011年参加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资料。结果:抗病毒治疗前检测的次均总费用、检查费和化验费分别为215.7元、85.4元和129.2元;治疗中随访检查的次均总费用、化验费分别为91.9元、77.2元;治疗毒副反应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化验费、药品费、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分别为3 131.7元、203.0元、351.7元、1 671.9元、317.1元、320.9元、307.7元;治疗机会性感染的各项费用分别为4 120.6元、339.1元、402.4元、2 101.5元、555.5元、378.7元、343.4元。结论:各类病人治疗前检测和治疗中随访的各项费用差异不大,女性略高于男性,29岁以下的病人略高于其他年龄组;文化水平影响毒副反应的总费用、检查费和药品费;不同文化、年龄、职业和感染途径的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的差别在于检查费和化验费的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建伟  杨建  周春香  洪亮  余磊  田婷  杨丽芬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目的】文章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mm和57.93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mm,致死温度为65℃,10min;菌丝在pH值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min,pH值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芬  孔垂思  郭建伟  杨建  郭娟  高源  王宏飞  李成云  丛花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华伟  刘中华  张鸿  许泳清  李国良  林赵淼  邱永祥  罗文彬  纪荣昌  汤浩  邱思鑫  
【目的】甘薯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变化,田间自然发病的甘薯表型不一,这可能与病毒感染类型有关。论文旨在鉴定和研究甘薯中与不同甘薯病毒感染相关的micro RNA(mi RNA)。【方法】采用Illumina公司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福建泉州地区同一品种(龙薯9号)、具有不同症状的叶片样本(畸形黄化、疱疹、褪绿矮化和曲叶,样本编号分别为Fj01、Fj02、Fj03和1H)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分析差异表达mi RNA,并对差异mi RNA和病毒表达进行PCR验证,鉴定基因和病毒在样本中表达情况,分析测序数据的可靠性,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mi RNA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探究差异mi RNA与病毒种类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与病毒数据库的比对,发现Fj01、Fj02、Fj03样本(除1H外)均感染了甘薯常见病毒,如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病毒2号(Sweet potato virus2,SPV2)、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等,但Fj01、Fj02和Fj03这3个样本的症状并不一致,样本之间只在甘薯不常见的病毒种类中有差异,通过PCR验证了SPFMV和SPVC病毒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与测序数据基本一致。在4个样本中共鉴定出679个已知的mi RNA和1 004个新的mi RNA,通过配对比较分析,其中288个已知的mi RNA和433个新的mi RNA在4个样本之间有差异性表达,并且这些mi RNAs,如mi R-156、mi R-157、mi R-166等家族的成员在4个样本中表达模式各异。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几个差异mi RNAs(如mi R-156、novel-mi R-40和mi R-319m)在各个样本间的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另外,与脱毒苗样本进行比较,检测到3个mi RNA(mi R-160a、mi R-2096和mi R-5387b)在4个症状样本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证明mi RNA的表达与植株的表型有关。通过对mi RNA靶基因的预测与分析,发现这些差异mi RNA的靶基因多数为转录调控因子,编码蛋白多含有ZFP、WD、Myb、SPL等功能区域,这些因子多参与调控植物的基因、代谢通路和抗原识别等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抗逆性,表明这些mi RNA靶基因的功能多样性。【结论】不同病毒感染确实能够引起mi RNA差异表达,并且这些mi RNA通过其靶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抗胁迫性和防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