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7)
2023(7437)
2022(6677)
2021(6071)
2020(5668)
2019(13310)
2018(13204)
2017(25305)
2016(14466)
2015(16542)
2014(16860)
2013(16904)
2012(16004)
2011(14638)
2010(14934)
2009(14060)
2008(13979)
2007(12806)
2006(10937)
2005(9808)
作者
(47584)
(40177)
(39819)
(37856)
(25276)
(19577)
(18156)
(15994)
(15168)
(14342)
(13673)
(13365)
(12925)
(12845)
(12729)
(12642)
(12604)
(11851)
(11539)
(11524)
(10401)
(10119)
(9927)
(9244)
(9073)
(9064)
(9060)
(8883)
(8435)
(8240)
学科
(62522)
经济(62465)
管理(37324)
(36181)
方法(34242)
数学(31094)
数学方法(30630)
(28777)
企业(28777)
(16349)
(15308)
(14303)
中国(14076)
地方(12253)
(11349)
贸易(11347)
(10979)
业经(10877)
农业(10729)
(9910)
理论(9259)
(9095)
(8587)
财务(8556)
财务管理(8528)
环境(8198)
(8140)
金融(8136)
(8106)
银行(8045)
机构
大学(216893)
学院(215544)
(83426)
经济(81571)
研究(78074)
管理(77722)
理学(67178)
理学院(66334)
管理学(64589)
管理学院(64221)
中国(55963)
科学(54336)
(51533)
(46595)
(43743)
农业(41802)
业大(41343)
研究所(40326)
(36419)
中心(35468)
(32706)
北京(29416)
财经(29033)
(27346)
农业大学(27115)
(27092)
(26964)
师范(26647)
(26325)
(26243)
基金
项目(146830)
科学(111625)
基金(104201)
研究(96637)
(95263)
国家(94541)
科学基金(77444)
(59958)
社会(57788)
基金项目(54710)
社会科(54614)
社会科学(54588)
自然(54472)
自然科(53213)
自然科学(53187)
自然科学基金(52203)
(51045)
教育(45689)
资助(45501)
编号(38210)
重点(34381)
计划(31920)
(31737)
(31478)
成果(31231)
(29801)
科研(29539)
科技(29250)
创新(27976)
课题(27717)
期刊
(87670)
经济(87670)
研究(57013)
学报(47468)
(46517)
中国(41261)
科学(38401)
大学(33431)
学学(31884)
农业(31533)
(28527)
管理(26681)
教育(20253)
技术(18707)
(17873)
(16390)
金融(16390)
经济研究(14287)
财经(14260)
业经(13678)
业大(13442)
统计(13121)
(13036)
问题(12258)
(12146)
(11500)
技术经济(11432)
农业大学(11274)
科技(10784)
决策(10672)
共检索到312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农飞  钟丽华  单艳  世荣  朱振华  刘慰华  邹茜  寇姝燕  黄望启  苏振喜  
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红云  许为军  陈丽娟  刘友林  吴叔康  谭学林  
分析云南软米的类型和品质特点以及产地对云南软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云南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调查了来源于不同稻米产区的25份云南软米品种的12个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软米品种间在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米饭伸长度等性状中品种间差异不大。大多数云南软米的胶稠度在75~100 mm,直链淀粉含量在13%~19%,蛋白质含量均小于9%,蒸煮后精米的平均伸长率为66.8%。栽培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同一品种垩白率和垩白度的显著变化,而对稻米软硬度和粒形的影响较小。云南优质米以细长软米为主。由于粒形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于其栽培环境表现稳定,是可靠的育种指标之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隆四清  许明辉  姚春馨  李鼎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2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不同海拔梯田的24个水稻样品进行了SSR分析.发现24个样品属于21个不同品种,其中现代育成品种6个,地方品种15个.现代育成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其余是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但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粳血缘(16.7%~33.3%),说明这些现代育成品种是籼粳杂交的结果.地方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3个粳稻品种,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籼或偏粳,发现在海拔1750m以上的有9个(占37.5%)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这些偏籼品种可能是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杨芬  罗龙  罗天刚  刘娜  卢光辉  
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实践,综述云南香型软米水稻植物学形态、品质特点、分布范围以及在水稻育种中利用研究的现状。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如何利用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要成功育成品质优异而产量高的杂交稻,应积极开展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充分挖掘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软米和香味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配组双亲必须具有香味和软米性状,控制香味性状的基因必须等位;云南香型软米类型多样,以其创建杂交稻亲本时,须弄清其遗传背景,选择遗传简单,并且等位的单隐性香味基因控制的香型软米水稻资源作香味基因供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丁鲲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咏梅  陈建华  贺长树  赵春华  陈远伟  李树春  卢义宣  
应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采用单粒法对云南软米品种毫屁和非软米品种桂朝2号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毫屁和桂朝2号杂交,F2代表现出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呈3∶1分离,与软米特性有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除主效基因控制外,还有部份修饰基因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祥梅  王志龙  蒋欣彤  王志伟  高仕兰  程加省  李灶福  于亚雄  杨红  
【目的】分析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给云南省小麦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新育成的旱地小麦品种云麦76和云麦77为材料,设置5个减氮梯度,即:300 kg/hm~(2)(N1)、240 kg/hm~(2)(N2)、180 kg/hm~(2)(N3)和120 kg/hm~(2)(N4)和不施氮肥(N5),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相关指标,并对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施氮处理下,云麦76和云麦77的产量均是随着施氮量减少而减低,施氮量由300 kg/hm~(2)减至240 kg/hm~(2)时,减产不显著,减幅分别为1.38%和0.3%;施氮量减少至180 kg/hm~(2)及以下时,减产显著。产量构成因素上,单位面积穗数随施氮量的减少显著降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2),与穗粒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180 kg/hm~(2)和不施氮处理下,云麦77的产量较云麦76分别高10.67%和28.87%,且在同一减氮处理下,云麦77的产量降幅远低于云麦76。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对施氮量的响应因品种而异,云麦76的沉降值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减氮处理对云麦77的沉降值无显著影响;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随施氮量的减少而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云麦77是一个耐低氮小麦品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常规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振喜  袁平荣  赵国珍  蒋聪  世荣  廖新华  朱振华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新龙  苏火生  刘洪博  马丽  徐超华  范源洪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八倍体割手密资源,选取采自云南的30份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依据6个产量和3个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对其性状变异系数、性状间及与海拔纬度相关性和材料间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品质性状丰富,其中单茎重和叶宽最为丰富;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茎径、叶长与海拔和纬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而单茎重仅与纬度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但与海拔和纬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依据产量和品质性状的DIST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上可将所有研究材料分别聚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其中植株大小、蔗糖分、纤维分对类群的划分影响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华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氮、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南粳44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就品质而言,氮、钾肥显著影响南粳44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中较高的施氮量显著降低稻米的食味值,而一定的钾肥施用量则相应提高稻米的食味值。模型解析表明:氮、钾肥对南粳44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对南粳44产量的影响大于钾肥;氮肥、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氮(尿素)和钾(氯化钾)施用量分别小于750kg/hm2和366kg/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经计算机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产量超过9289.5kg/hm2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明慧  程海涛  马兆惠  刘仁广  王红旭  吕文彦  
中国稻作目前已经由高产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稻米食味是稻米品质的核心。软米总体具有较高的食味,但软米品种间还存在食味差异,遴选食味更加优良的软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稻米食味感官品尝、饭食味计及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大米样品的食味特性,并比较大米样品胚乳性状组成及米饭显微特征,以明确几个软米新材料的食味特性。结果表明:软米感官品尝食味综合评价显著优于其他材料,100分制评分在90分以上,达到极良水平。其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高,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峰值时间显著低;胚乳性状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长链显著低,其上限可能分别在13%、15%,清蛋白含量显著高,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总含量偏高,样品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但极良食味品种没有表现出显著多。极良食味品种米饭显微图像自表及里,表现出充分糊化的网孔状特征,而不良食味品种则表现为没有充分糊化的熔岩状特点。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食味性状是由胚乳特性综合影响导致。综上,本研究的软米材料食味明显优良,具有显著的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和胚乳成分含量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黄敏  阎勇  
以稻米的粒长和长宽比为粒型因子,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2个超级稻品种的粒型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粒型超级稻品种的9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粒型可划分为长细型(Ⅰ)和中粗型(Ⅱ)两类,其中长细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中粗型表现较优的品质性状为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两者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当。长细型的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858,P<<<<0.05),胶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大荣  吴玉萍  陈萍  周冀衡  邓建华  
对1998~2008年全省12个植烟州(市)的19 207个烤烟烟叶样品进行了不同州市和不同主栽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分析,并对2004~2008年的12 910个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云南烤烟还原糖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部叶还原糖含量平均为23.08%,中部叶平均为24.85%,下部叶平均为25.15%;还原糖含量呈增长趋势,近2年来趋于平稳。各州(市)间烤烟相同部位的还原糖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楚雄烤烟的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文山相对较低。云南4个烤烟主栽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总体上是云烟87较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K326较低,中部叶和下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先敏  梁效贵  赵雪  高震  吴巩  申思  林珊  周丽丽  周顺利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