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
2023(1042)
2022(948)
2021(905)
2020(844)
2019(1851)
2018(1810)
2017(3222)
2016(1901)
2015(2074)
2014(2042)
2013(2028)
2012(1919)
2011(1728)
2010(1740)
2009(1603)
2008(1509)
2007(1259)
2006(1113)
2005(1030)
作者
(5919)
(5220)
(4975)
(4864)
(3205)
(2696)
(2205)
(2019)
(2007)
(1914)
(1773)
(1698)
(1693)
(1644)
(1594)
(1556)
(1538)
(1479)
(1412)
(1399)
(1396)
(1340)
(1246)
(1234)
(1231)
(1166)
(1136)
(1114)
(1101)
(1089)
学科
(5389)
经济(5383)
管理(3823)
(3191)
(3105)
(2506)
(2460)
地方(2227)
(2029)
企业(2029)
农业(1808)
业经(1617)
方法(1404)
中国(1383)
(1309)
金融(1308)
法令(1203)
理法(1152)
管理法(1152)
(1116)
数学(1078)
(1062)
数学方法(1033)
理论(934)
地方经济(924)
(864)
土地(807)
教育(780)
农业经济(739)
金融法(734)
机构
学院(24865)
大学(24276)
研究(9722)
科学(8038)
中国(6927)
(6795)
(6715)
管理(6240)
(6200)
(6021)
经济(5995)
研究所(5534)
农业(5518)
业大(5370)
(5253)
理学(4965)
理学院(4861)
(4836)
管理学(4648)
管理学院(4609)
中心(4273)
(3819)
(3781)
师范(3711)
(3657)
(3597)
农业大学(3537)
(3516)
技术(3494)
(3473)
基金
项目(17903)
科学(12750)
基金(11760)
研究(11506)
(11216)
国家(11140)
科学基金(8571)
(8448)
(6291)
基金项目(6274)
自然(6213)
社会(6109)
自然科(6031)
自然科学(6028)
自然科学基金(5899)
社会科(5701)
社会科学(5697)
教育(5104)
资助(4765)
编号(4429)
重点(4407)
(4294)
科技(4292)
计划(4209)
成果(4052)
(3688)
课题(3624)
科研(3453)
(3338)
(3200)
期刊
(8759)
经济(8759)
学报(7774)
(6694)
研究(6290)
科学(5699)
中国(5661)
大学(5493)
学学(5316)
农业(4747)
教育(2853)
(2722)
(2643)
林业(2568)
管理(2360)
业大(2358)
(2269)
(2096)
金融(2096)
农业大学(1786)
科技(1783)
技术(1653)
业经(1651)
问题(1387)
财经(1370)
图书(1329)
自然(1320)
资源(1306)
理论(1296)
实践(1262)
共检索到38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曙光  普晓兰  丁雨龙  万贤崇  林树燕  
对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为:云南箭竹纤维长度为0.50~5.18mm,平均长度为1.74mm;云南箭竹纤维宽度为5.70~52.00μm,平均宽度为19.98μm;长宽比为18.86~361.71,平均为92.80;壁厚为0.80~416.00μm,平均为14.17μm;腔径为0.30~390.00μm,平均为5.53μm;壁腔比为0.03~109.00,平均值为3.11。云南箭竹纤维平均长度的纵向变异规律为中部>基部>上部,纤维的平均宽度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云南箭竹纤维的平均壁厚表现出的变化规律,1年生和2年生均为基部>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吴晓丽  岳晋军  
通过对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测定,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和当地分布较广的绿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属于长纤维原料,纤维长2.24mm,比青皮竹(2.29mm)略小,而比绿竹(1.87mm)为大;纤维长宽比达166,较青皮竹和绿竹的相应值147和131均大,其中与绿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壁腔比为3.5;纤维组织比量达48.68%,比青皮竹(50.19%)略小,而比绿竹(45.78%)为大。大木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各指标在竹秆的纵向和径向均有一定变异,主要表现为,纤维壁腔比和纤维组织比量随秆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径向部位,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为竹壁中部较大,而壁腔比则为竹壁外侧较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金梅  赵荣军  吕建雄  费本华  
为了探明实心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纤维和导管分子的变异规律,将竹秆沿纵向分为基部、中部和梢部,将竹壁沿径向取试样1个·mm-1,进行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分布范围为1738~2764μm,宽度范围为13~20μm,长宽比为91~211。导管分子长度分布范围为383~526μm,宽度范围为99~288μm,长宽比为1.3~4.4。纵向上,基部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小于中部,中部小于梢部;纤维宽度与长度和长宽比变化规律相反。径向上,纤维长度和长宽比从竹壁内壁到竹壁厚度2/3处缓慢增加,之后有减小的趋势;纤维宽度在基部和中部处无明显的径向变化趋势,但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牛思杰  王娜  崔百祥  王传贵  武恒  张双燕  
【目的】研究竹龄与部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纤维形态及结晶度的影响,为实现毛竹在制浆造纸、竹纺织品等工业生产中的高效选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纤维离析法,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测定纤维形态;通过Segal法计算相对结晶度。【结果】竹龄主要影响竹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度随竹龄的增长而增大,且80%的纤维长度为1 000~2 500μm,属长纤维。轴向高度对毛竹材纤维形态的影响较小,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在3个取样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但未有明显变化规律;轴向上,不同位置纤维长度未见显著差异。径向纤维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竹肉、近竹青、近竹黄;结晶度与竹龄无明显关系,径向上由近竹黄到近竹青呈现递增趋势。在影响竹材纤维形态的因子中,竹龄贡献率最大,影响最为明显。【结论】毛竹纤维形态受竹龄影响最大,受径向取样部位影响明显,轴向高度影响较小,所有部位纤维可用于工业生产,建议将竹龄作为原材料筛选的优先指标。图6表6参2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娅东  张文根  黎祖尧  张雷  张艳华  李苑  
为了探索不同引种地厚竹的纤维形态特征和含量变化,通过测定11个产地厚竹竹秆基部、中部和顶部的秆壁外部、中部和内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厚竹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竹秆纤维形态、轴向和径向变化规律及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厚竹单根纤维长度379.035 104.56μm,平均1 583.29μm;宽度3.1933.45μm,平均14.32μm。纤维长度主要在1 0002 000μm间,占总纤维数的63.47%77.47%。纤维形态存在轴向和径向差异,轴向差异大于径向差异。引种地竹秆基部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莉莉  孙正军  江泽慧  刘杏娥  杨淑敏  
竹材由维管束和基本组织组成,维管束是其主要承重单元,也是连接微观到宏观性能的重要环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LCSM)技术准确地测定毛竹不同部位维管束面积,并研究内、外层维管束的面积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维管束的面积为0.0383~0.2462mm2;毛竹维管束从竹青到竹黄按截面形态可分成内层和外层,两部分差异明显;外层维管束面积随维管束形态的增大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内层维管束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万诚  郑建萌  马涛  任菊章  
利用云南省1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月极值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1961-2012年云南省四季和年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低纬高原地区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四季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形式,整体上从滇西北向南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最高(最低)气温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云南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分布特征不仅受复杂地形的影响,而且还与观测站的海拔高度有关。最高(最低)气温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云南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夏、秋、冬季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春季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书勇  和兆荣  
使用5个形态性状对云南6种莲座蕨顶生小羽片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莲座蕨顶生小羽片形态多样,差异明显;食用莲座蕨长度变异最大(c.v.%=27.10),楔基莲座蕨长度变异最小(c.v.%=17.95);云南莲座蕨宽度变异最大(c.v.%=32.82),楔基莲座蕨宽度变异最小(c.v.%=20.73);长宽比总变异系数为22.29%,相对较稳定。综上表明,云南6种莲座蕨顶生小羽片形态存在丰富变异。该研究对莲座蕨属的分类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霄云  武跃通  张颖力  燕玲  韩浩  王瑞平  
采取植物解剖学与发育形态学相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的方法,对纤维亚麻的韧皮纤维形态、结构与分布特征,韧皮纤维细胞个体与群体发育的情况及其与麻株生育期和茎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韧皮纤维的群体结构、纤维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因不同的生育阶段、麻株茎段而异,表现明显的遗传和位置效应;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经历分生形成、伸长增粗、胞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麻株韧皮纤维细胞群体发育具有与麻株生长的协同性,发育进程的阶段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时留新  金融融  梁丛丛  翟华敏  
为深刻了解杂交鹅掌楸的纤维和化学组成特性,系统分析了多年生杂交鹅掌楸在纵横向生长过程中的纤维形态及木材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与制浆造纸常用速生阔叶材(三倍体毛白杨、桉木)和马尾松就纤维形态与化学组成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纵向纤维长宽比变大,壁腔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生长8~9年的杂交鹅掌楸具有最佳的纤维形态特性;与其他造纸速生材相比,杂交鹅掌楸具有较低的抽出物含量,灰分含量低于1%,综纤维素含量高达82.39%,木质素和戊聚糖含量分别为22.71%和14.02%;同时,杂交鹅掌楸纤维具有接近马尾松的长宽比和壁腔比、细长且柔软的特性,是一种优良的造纸、木质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玲  邓琳  初彩华  詹卉  王曙光  
【目的】以元江箭竹花序与花器官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研究,分析元江箭竹花序特征与开花特性及结实率低的原因,并试图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其败育状况,为元江箭竹生殖生物学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解剖观察的方法对花器官进行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描述,运用石蜡切片对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并对野外与组培条件下花药的发育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元江箭竹花序顶生,偶具侧生,花序具总柄,由1片营养叶包裹。整个花序为单轴分枝,顶部小穗发育早于基部小穗,为有限花序,单个小穗基部小花先开放,因此属无限花序。每个小穗含4~5朵小花,小花均长0. 9 cm,小花间由小穗轴相连,小穗轴顶端膨大具白色绒毛。小穗基部具颖片2枚;内、外稃对生,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3枚。浆片位于内稃与雄蕊之间,小花发育成熟,浆片吸水膨胀,花药伸出,花药为淡黄绿色或紫红色,花药具4室。未成熟花药壁从外向内依次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花药发育至二分体时期,绒毡层开始退化,绒毡层细胞属于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平均直径为43. 92μm,被TTC染成红色,活力为54. 78%,但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花粉败育,其败育方式可总结为绒毡层过度发育、花药壁皱缩、花粉粒退化、空壳花粉粒4种类型。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柱头2裂呈羽毛状,短花柱长柱头型,雌雄同熟、异位。组培条件下,花芽可正常发育成小穗并开花,内外稃张开花药伸出小穗外。花药壁纤维层加厚明显,呈连续性,但多数花粉粒仍出现空壳现象。【结论】元江箭竹为混合花序,单轴分枝,开放型风媒花。元江箭竹属于典型的雄性不育,无法形成有效花粉是导致元江箭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元江箭竹花芽在组培条件下可继续开花,花药伸出小穗外,但花粉发育仍然异常,通过组培技术无法改变其败育现象,说明元江箭竹的雄蕊败育可能并非养分不足造成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振玲  张智慧  杨维泽  杨天梅  杨美权  金航  
通过病害标本直接观察及病原菌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的形态测定,初步鉴定了云南3种药用植物炭疽病。结果表明,所述几种病害均为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Corda]引起,云南黄莲炭疽病由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lletotrichum crassipes(Speg.)Aex]引起,唐松草及开口箭症状Ⅱ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而开口箭症状Ⅰ炭疽病由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o]引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建新  杨中开  朱莉伟  史丽敏  闫立杰  
该文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ay)、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对厚壁毛竹、唐竹、茶秆竹、黄金间碧玉竹、慈竹等竹材的化学组成、纤维形态、结晶结构、机械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材苯醇抽提物含量较木材高得多,木素含量19.1%~25.3%,戊聚糖含量14.9%~22.6%,纤维素含量除厚壁毛竹外均高于50%;慈竹纤维平均长度最长(1.861mm);竹材纤维的长宽比均大于木材,唐竹纤维的长宽比(142)最大。IR、X-ray分析表明,竹纤维结晶体属于纤维素I,茶秆竹纤维的结晶度最大;DSC热分析图谱可作为鉴别各种纤维材料的方法之一。此外,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前后慈竹成分的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惠萍  吴景芝  李月秋  赵文华  肖文祥  吴毅歆  何月秋  
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制约着玉米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云南省玉米灰斑病的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迅速暴发流行。同一品种随着海拔增高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海拔1800 m以上,产量损失最大。海拔1500~1800 m区域次之,海拔1500 m以下区域发病较轻。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地表的病残体上越冬。抗病品种少,中抗以上品种仅15.78%。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提早播期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王象坤  申时全  张洪亮  陈于敏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