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7)
- 2023(3740)
- 2022(3116)
- 2021(2954)
- 2020(2583)
- 2019(5731)
- 2018(5525)
- 2017(10527)
- 2016(6061)
- 2015(6452)
- 2014(6351)
- 2013(6220)
- 2012(5826)
- 2011(5196)
- 2010(5147)
- 2009(4471)
- 2008(4511)
- 2007(3966)
- 2006(3277)
- 2005(3003)
- 学科
- 济(19220)
- 经济(19197)
- 业(14806)
- 管理(13137)
- 企(11647)
- 企业(11647)
- 方法(9152)
- 数学(7796)
- 数学方法(7674)
- 学(7387)
- 农(5915)
- 财(5546)
- 中国(5087)
- 业经(4325)
- 贸(4168)
- 贸易(4168)
- 易(4097)
- 地方(4092)
- 制(4057)
- 农业(4056)
- 务(3769)
- 财务(3761)
- 财务管理(3753)
- 企业财务(3637)
- 技术(3631)
- 银(3534)
- 银行(3513)
- 融(3488)
- 金融(3484)
- 理论(3424)
- 机构
- 大学(82426)
- 学院(82332)
- 研究(32835)
- 济(28040)
- 经济(27385)
- 管理(26228)
- 科学(24158)
- 农(23812)
- 理学(22770)
- 理学院(22386)
- 管理学(21734)
- 中国(21629)
- 管理学院(21577)
- 农业(19729)
- 所(19224)
- 研究所(18024)
- 业大(17831)
- 京(17293)
- 中心(14378)
- 财(13639)
- 省(13148)
- 农业大学(12597)
- 江(12371)
- 南(12170)
- 室(11482)
- 业(11240)
- 院(11189)
- 财经(10978)
- 范(10942)
- 科学院(10930)
- 基金
- 项目(60745)
- 科学(46373)
- 基金(44039)
- 家(41773)
- 国家(41483)
- 研究(37462)
- 科学基金(33612)
- 省(25448)
- 自然(24424)
- 自然科(23912)
- 自然科学(23900)
- 自然科学基金(23492)
- 基金项目(23370)
- 社会(22893)
- 社会科(21664)
- 社会科学(21653)
- 划(21409)
- 资助(18113)
- 教育(17592)
- 重点(14663)
- 计划(14358)
- 编号(13308)
- 科技(13080)
- 部(12779)
- 发(12687)
- 创(12580)
- 科研(12352)
- 创新(11835)
- 业(11639)
- 性(11421)
共检索到118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杜威 夏小环 普正贵 方晓东
为解决云南稻作遗传基础狭窄和地方稻种难以利用等问题,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杂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按籼粳间、稻作区间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杜威 邰丽梅 杨涛
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杂种F2世代的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体的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②该群体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的遗传差异和特点。③形态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粳稻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籼稻,对F2粳稻进行早期世代间接选择的效果强于籼稻。
关键词:
地方品种 形态性状 遗传参数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罗曦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邰丽梅 雷国方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仙 刘倩 严炜 宋记明 段春芳 沈绍斌 张林辉 娄予强 刘光华
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曾亚文 梁斌
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强 吕文彦 程海涛 曹萍 高燕 王玉 孙雪
为了揭示粳稻株高及其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利用来源相同但株高有明显差异的高、中、矮3类材料组配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2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F2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对株高及其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并估算了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两组合的株高以及中秆×矮秆的倒3节间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且中秆×矮秆的株高和倒3节间的两主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两组合的倒1节间、倒2节间、倒4节间以及中秆×高秆的倒3节间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数量性状。中秆×矮秆节间个数的遗传基本符合13∶3的分离,表明其可能受2对表现抑制作用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粳稻 株高 主基因 多基因 遗传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 610粒3优18 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 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粳稻 多胚现象 双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青 马璐琳 崔光芬 杜文文 贾文杰 王祥宁 王继华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泸定百合 种质资源 居群 表型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玉华 杨峰 王丽萍 吕梅媛 宗绪晓 代程 包世英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202份地方蚕豆资源10个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2份资源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株高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7%。1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表明,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84,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78。聚类分析表明,云南省蚕豆地方资源分为3个大组群,以株高为主要聚类依据,综合聚类和Simpson指数结果可以知道株高是衡量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性状。聚类的结果同时表明: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的株高、生育期、百粒重有一定内在联系性,生育期(158.59 d)长的群体则株高较高(81.13 cm),但是百粒重偏低(95 g),反之亦然。本研究将云南省蚕豆种质...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多样性 云南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桃联安 杨李和 经艳芬 段慧芬 董立华 安汝东 周清明 朱建荣
在人工水分胁迫条件下,通过对12份云南西双版纳割手密82-114(简称云割82-114)血缘F2代丙二醛含量(MDA)、相对电导率(PMP)、株高伤害率及+2叶相对重量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09-P58、09-P88、08-821、09-P54、08-719共5份材料抗旱性较强,08-721、09-P42、09-P68共3份材料抗旱性中等,09-P75、09-P78、09-P109、09-P60共4份材料抗旱性较弱。②12份材料的抗寒性均超过对照新台糖ROC22。可为甘蔗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和依据。
关键词:
云南割手密 抗旱性 甘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桂茹 王仕玉 李玉强 朱映安 陈骊君 郭凤根
对引种栽培的24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株高、株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根状茎直径等7个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份种源间在这7个形态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依据形态聚类所得的树系图并不支持同一产地的不同种源首先聚在一起。说明云南的岩白菜资源间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趋同进化。
关键词:
岩白菜 形态多样性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孙丹 刘国丽
用231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作供体亲本、滇屯502作轮回亲本配制回交后代BC3F2群体,设低磷(有效磷6.26 mg/kg)胁迫和正常磷(有效磷40 mg/kg)胁迫2种处理进行耐低磷鉴定,用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分级并比较BC3F2和其籼稻亲本耐低磷差异。结果表明:①以模糊隶属函数值为指标进行耐低磷特性分级,籼稻亲本和回交后代BC3F2之间及稻作区间均存在差异。②籼稻亲本和BC3F2回交后代的模糊隶属函数值方差分析有3个稻区差异不显著。说明BC3F2较好的保持了亲本的耐低磷特性。③BC3F2回交后代耐低磷特性发生了部分变异,耐低磷能力有趋于轮回亲本滇屯502的趋势。④筛选出10份超强耐低磷BC3F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蕊 李国生 王锦艳 胡凤益
【目的】分析保山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充分挖掘保山稻种资源有利性状提供依据。【方法】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1800多份稻种资源中随机选取96份稻种资源,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公布的水稻品种DNA分子鉴定的48对SSR引物进行基因型评价,并对其中的52份在1987年做了相关表型记录的稻种资源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的96份稻种资源中有52份有表型记载,包括株高、产量、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性状在1987年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是8.7%、21.8%、9.4%、17.3%、21%、85.2%、10.7%和7%,说明保山保存的稻种资源农艺性状具有表型多样性;这52份稻种资源于2020年在保山市农科所试验站种植后再次评价其株高,得出1987和2020年的株高变异系数分别是8.7%和7.8%,株高差异不显著(T=19.627,P
关键词:
表型变异 稻种资源 遗传多样性 保山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霞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杨加珍 曾亚文
【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关键词:
有色稻米 遗传多样性 Rc基因 种皮颜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