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8)
- 2023(2064)
- 2022(1764)
- 2021(1750)
- 2020(1426)
- 2019(2953)
- 2018(2971)
- 2017(5123)
- 2016(3087)
- 2015(3389)
- 2014(3464)
- 2013(3372)
- 2012(3161)
- 2011(2668)
- 2010(2747)
- 2009(2588)
- 2008(2482)
- 2007(2060)
- 2006(1757)
- 2005(1608)
- 学科
- 济(9337)
- 经济(9331)
- 管理(6912)
- 环境(6811)
- 生态(5050)
- 地方(4757)
- 农(4661)
- 业(4233)
- 学(4013)
- 文化(3732)
- 和(3609)
- 业经(3570)
- 企(3500)
- 企业(3500)
- 农业(3230)
- 方法(3227)
- 资源(3185)
- 划(2982)
- 理论(2837)
- 中国(2729)
- 规划(2529)
- 环境规划(2481)
- 产业(2480)
- 教育(2419)
- 发(2222)
- 稻(2129)
- 市场(2028)
- 域(2003)
- 区域(2001)
- 地方经济(1878)
- 机构
- 学院(42072)
- 大学(39632)
- 研究(16696)
- 科学(13205)
- 管理(12442)
- 农(11968)
- 济(11105)
- 经济(10752)
- 理学(10541)
- 理学院(10295)
- 中国(10009)
- 管理学(9940)
- 农业(9896)
- 管理学院(9866)
- 所(9631)
- 业大(9403)
- 研究所(9092)
- 南(8852)
- 京(8505)
- 省(7844)
- 范(7686)
- 师范(7628)
- 中心(7344)
- 农业大学(6579)
- 江(6530)
- 科学院(6327)
- 州(5903)
- 师范大学(5829)
- 湖(5773)
- 院(5529)
共检索到61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童绍玉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 ,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 ;区位具有过渡性 :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 ,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 ,与本土文化圆融 ,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 ,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 ,独特的祭祀活动、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新有 史正涛 唐姣艳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雨 伊继东 甘建候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简称SSA分析法),研究了2003-2012年十年间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效益与国内旅游产业效益的关系、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效益与同期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2003-2012年间总体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总的区域竞争力优势增强,对国内旅游产业效益的贡献也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其效益在同期云南省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通过分析,结论认为,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资源品位较好的云南来说,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将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忠义 卢义宣 苏艳 刘晓利 奎丽梅 杨自华 陈晓艳 曹永生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不同的稻作气候生境条件,分析了4763份苗瘟、4420份叶瘟和4251份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其结果为:①不同气候带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带低,有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反之增大的趋势,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稻瘟病多样性富聚区域;③稻区内稻类型复杂,稻瘟病抗性多样性就丰富,多样性与稻种类型息息相关。其结果为利用稻瘟病抗性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挖掘了289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瘟病抗性资源。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资源 多样性 生态地理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奎丽梅 卢义宣 苏艳 曹永生 刘晓利 王丽萍 陈晓艳 杨忠义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为明确云南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高产育种性状的选择目标。以粳稻丽江新团黑谷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8群体的105个家系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深入探讨云南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籼粳交错区水稻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穗颈长、穗下节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以基因型控制为主,株高、剑叶长、秕粒数、单株稻草干质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变异主要是环境差异所致,剑叶宽、倒2叶宽、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单株穗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韶松 陈斌 李正跃 孙跃先 孟国成 刀丽云
2007年和2008年4~10月,采用马氏帐幕诱捕器对云南元阳梯田稻田生态系统中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元阳梯田生态系统,鞘翅目昆虫有22科130种984头。物种丰富度、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8.7,5.27,0.75,4.99。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诱捕的鞘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依次为叶甲科>瓢虫科>天牛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叩甲科=步甲科>象甲科>负泥虫科>绒金龟科>拟步甲科=花金龟科。根据鞘翅目昆虫的食性,将鞘翅目昆虫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3类。其中捕食性鞘翅目昆虫有34种139头,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均匀度指...
关键词:
鞘翅目昆虫 梯田 帐幕诱捕器 群落多样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力度,推进全国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央、省下达大理300万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费的基础上,1—7月,全州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近1.23亿元,增支1251万元,增长11.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宁生
云南纳西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古老、神奇而又灿烂的东巴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充分挖掘,为发展旅游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云南丽江纳西民族 文化旅游资源 东巴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稳舒
云南多民族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被誉为民族文化宝库和民族艺术海洋,是海内外旅游者梦想的圣地。云南绚丽的民族文化,推动着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与地方文献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对地方文献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作用,以及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构建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 地方文献 保障体系 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英姿
民族文化旅游对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优势、机遇、劣势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SWOT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施增阳 宁静
我国古代会计发展水平较高,云南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史是我国会计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发展带有浓厚的多民族文化色彩,发展历程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云南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史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会计发展史研究,提供更多新的会计发展史研究视角和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挥其在经济社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凯麟
黄正泉教授的《文化生态学》把人作为文化生态学的逻辑起点,是有理论根据并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正是人的需要的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即反文化生态现象的存在。文化生态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华民族要有强势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心态,树立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识。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生态危机 文化认同 意识形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兆文 徐乃瑞
民族文化村作为民族文化旅游的新兴项目和旅游品牌,在弘扬民族文化、拓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民族文化村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民族文化村还必须重新定位,深化改革,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增强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民族文化村 现代企业 产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江 向平安
【目的】湖南稻作系统以一季稻和双季稻种植制度为主。论文通过评价稻作技术的调整对不同季别水稻种植效率的影响,期望为水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相关统计年鉴资料获取2002—2016年湖南早稻、中稻和晚稻生态系统环境资源、经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原始数据,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三季稻作系统的动态发展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再将其能值投入产出效率与传统经济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02—2016年湖南稻田生态系统中投入的自然资源能值相对稳定,投入能值大部分依赖购买能值并趋向增加;能值投入结构调整为机械>人工+畜力>化肥>农药或种子>燃料>有机肥,农业机械化逐渐代替了以人工、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系统每千公顷种植面积的购买能值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值投入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机械作业能值投入贡献率最高,化肥投入为中稻>早、晚稻且长年居高不下,农药投入为中、晚稻>早稻且趋向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密度则趋向减少,其中人工能值虽显著下降,其贡献率仍最高,种子投入为早稻>晚稻>中稻且早、晚稻趋向增加,畜力能值投入转变为中稻>早、晚稻且趋向不断减少,有机肥投入能值不断减少;购买能值投入从2012年起转变为中稻>早稻>晚稻系统。系统单位种植面积的能值产出、生态和经济平均利润率均为中稻>晚稻>早稻;早稻种植面积始终低于晚稻。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为:能值投入率方面晚稻>早稻、中稻;能值产出率方面中稻>晚稻>早稻;系统对环境的压力较小,但环境负载率指标增长较快且晚稻>早、中稻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已大幅下降至早、晚稻系统。【结论】湖南稻作系统生产方式日益现代化,系统富有活力但发展潜力日益下降。稻作经营仍属于粗放型方式,致使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大量投入,造成短期内系统环境压力增大、生态和经济利润率不断下滑,不利于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虽然湖南中稻生态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平均利润率仍优于早、晚稻系统,但由于系统投入了较多的人工、畜力、化肥和农药能值且其机械能值效率较低,致使其能值产出率、生态和经济利润率降幅较大并与晚稻系统基本持平,其竞争优势日益缩小。早稻系统种子能值投入较高且能值产出密度和利润率较低,晚稻系统购买能值投入产出综合效益较高。湖南稻作农业现代化的地域不均衡发展矛盾依然突出。无论哪个水稻季别,以市场价值作为评价依据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低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真实价值。政府需针对早、中、晚稻制定激励政策,以保障稻农的利益和实现稻作永续经营。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效率 湖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