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4)
2023(12447)
2022(10396)
2021(9461)
2020(8307)
2019(18780)
2018(18747)
2017(36103)
2016(19857)
2015(22423)
2014(22754)
2013(22626)
2012(21038)
2011(18877)
2010(19320)
2009(18487)
2008(18709)
2007(17441)
2006(15355)
2005(13880)
作者
(59147)
(49904)
(49822)
(47116)
(31500)
(24028)
(22613)
(19686)
(18705)
(17916)
(16877)
(16627)
(16039)
(15760)
(15553)
(15329)
(15240)
(14525)
(14508)
(14249)
(12599)
(12491)
(12254)
(11533)
(11412)
(11261)
(11131)
(11122)
(10388)
(10132)
学科
(89266)
(87749)
经济(87632)
(71757)
企业(71757)
管理(67126)
(46946)
方法(37947)
农业(30925)
业经(30104)
数学(29565)
数学方法(29351)
(27980)
中国(21179)
(20294)
(19821)
财务(19789)
财务管理(19758)
企业财务(18651)
技术(17474)
地方(16387)
(16267)
(15938)
(15791)
贸易(15787)
(15702)
理论(15392)
(15324)
(15002)
(14297)
机构
学院(296912)
大学(287840)
(124350)
经济(121797)
管理(117163)
理学(100115)
理学院(99156)
管理学(97707)
管理学院(97175)
研究(95560)
中国(76065)
(67423)
(60021)
科学(58620)
(57446)
农业(52234)
(49705)
业大(49430)
(47705)
中心(45514)
财经(44968)
研究所(44721)
(40520)
(37326)
北京(37108)
经济学(36549)
(35379)
师范(35008)
经济管理(33993)
(33478)
基金
项目(190083)
科学(149288)
研究(141053)
基金(136269)
(117758)
国家(116574)
科学基金(100252)
社会(89524)
社会科(84367)
社会科学(84338)
(78386)
基金项目(72879)
自然(63708)
教育(63354)
(62815)
自然科(62204)
自然科学(62185)
自然科学基金(61118)
编号(59302)
资助(54443)
成果(46997)
(42306)
(42156)
重点(42113)
(41967)
(41922)
课题(39864)
创新(38502)
(36369)
国家社会(36232)
期刊
(149061)
经济(149061)
研究(82709)
(68683)
中国(59318)
(48136)
学报(46339)
农业(46090)
管理(43214)
科学(42991)
大学(35419)
学学(33982)
业经(31308)
(29124)
金融(29124)
技术(27444)
教育(26210)
(24505)
财经(22472)
经济研究(21343)
问题(20493)
(19352)
技术经济(17232)
(16414)
世界(15490)
农村(15110)
(15110)
商业(14983)
农业经济(14401)
现代(14155)
共检索到447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惠民  王文富  樊永言  
云南省的立体农业可包括滇东高原、横断山地和金沙江中游三个地域分异部分。兼有水平垂直带特征。具有高寒、中暖和低热三个气候层次;平坝、半山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三个地域分异的立体农业是区域开发的基础。中暖层的平坝地区是全省主要粮、油、莱基地;低热层的半山区为全省热作热林集中地区;高寒层的山区应积发展林牧业和药材以保护山地为主。利用、开发、保护自然资源,能促进立体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从党  李刚华  李贵勇  夏琼梅  邓安凤  王绍华  刘正辉  凌启鸿  丁艳锋  
水稻叶龄模式是根据叶龄进程准确诊断各器官生长的进程,确定生长指标,制定生产措施的栽培模式。随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扩大应用,叶龄模式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为了准确诊断云南省立体气候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指标,研究了海拔900~2240 m稻区的主栽品种的总叶片数(LN)和伸长节间数(sn),不同海拔稻区同一品种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差异。结果表明,云南省籼稻品种的总叶片数在16~20叶,伸长节间数在5~6节,粳稻品种总叶片数在11~16叶,伸长节间数为4~5节。随着海拔的升高,籼稻品种的叶片数增多,而粳稻品种的总叶片数减少;有的品种伸长节间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晓玲  李宏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高;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显著。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九个影响农业产业融合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内各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和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拉动农业融合性产品的需求等不断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忻  
[目的]云南省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探究其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利于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根据协调度水平划分等级,最终确定云南省协调发展水平。[结果](1)2007—2016年经济发展水平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值呈波浪式曲线;2007—2011年资源污染治理水平综合评价值急剧下降,2011—2016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2007—2016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阶段。(3)2007—2009年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处于低度协调耦合, 2010—2012年两者处于中度协调耦合, 2013后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结论]2007—2016年云南省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向良好态势转变,目前处于高度协调耦合。虽然耦合协调度较好,但耦合度较低,因此,应该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云粉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培育、申报的切花月季新品种“云粉”(申请号:20060036),近日通过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现场审查。“云粉”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唐开学、张颢等研究人员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具有良好性状的切花月季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孟宇  
简要说明了云南省水资源现状,从4个方面阐明了云南省水资源存在问题,重点从5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水资源在农业上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云南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从9个方面提出了云南省水资源在农业上开发利用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耀顺  朱家位  孙康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 ,云南农产品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 ,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已失去比较优势 ,有些农产品的外贸优势正在增强。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 ,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利用WTO的规则 ,调整农业保护政策 ,建立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体系 ,确保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雁春  黎磊  龚映梅  李爽  
现有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能否提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有机融合的通路,尤其是在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否能在现有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下获得有效资金配置,是检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笔者以云南省188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为依据,探讨农业龙头企业在目前的金融支持体系下,是否能够有效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获得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是否通畅,存在何种问题和障碍。最后,对目前云南省农村金融市场支持体系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雁春  黎磊  龚映梅  李爽  
现有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能否提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有机融合的通路,尤其是在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否能在现有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下获得有效资金配置,是检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笔者以云南省188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为依据,探讨农业龙头企业在目前的金融支持体系下,是否能够有效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获得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是否通畅,存在何种问题和障碍。最后,对目前云南省农村金融市场支持体系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春,杨克诚  
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稳住农业这一基础,必须逐步构建起一套功能健全的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及配置、农业科学技术的保证及推广、农业生产植保及环境监测、农业自然灾害预防、农产品的贮运及销售、农产品的加工、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业社会保障系统等子系统。文章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对农业外部支撑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付吉才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即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汝坤  
分析了发展云南省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 ,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特点、要求和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发金  鲁茸拉木  杜发春  
[目的]云南省地形起伏度大,立体气候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测度其农业生态效率,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维度选取10个驱动因子分析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超效率的SBM模型,基于2008—2018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业面板数据,测度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西部、南北部相对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且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效率正相关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域数量在逐年递减,集聚性呈下降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及南部,向邻接县域扩散的趋势明显;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3)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经济因素仍是目前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地形起伏度解释力不断上升,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明显,且驱动因子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结论]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显著,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形起伏度、降水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明显提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佳美  刘智全  钟瑾  王天威  王相权  孙昌荣  高树琴  潘庆民  
发展生态草牧业是我国新时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南方草山草坡可利用面积约4.7×105 km2,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牧草生长期长、生产力高,蕴藏着巨大的生态草牧业发展潜力。同时,南方草山草坡地形复杂,植被和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但是,迄今对南方草牧业模式的探索较少。为此,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开展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工作,根据不同海拔的气候和植被特点,探索适合云贵高原不同海拔的草山草坡草牧业发展模式。得出:在高海拔(2 500 m以上)地区,发展以放牧为主的草牧业模式;在中海拔(1 500~2 500 m)地区,发展放牧与舍饲结合的草牧业模式;在低海拔(1 500 m以下)地区,发展以舍饲为主的草牧业模式,从而在云贵高原形成生态草牧业立体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南方草山草坡发展生态草牧业需进一步考虑草畜平衡、生态草牧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以及"科技+政府+企业+农牧户"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南方草山草坡生态草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