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6)
2023(11607)
2022(10397)
2021(9763)
2020(8221)
2019(19114)
2018(19271)
2017(36497)
2016(20269)
2015(22842)
2014(22843)
2013(22789)
2012(20888)
2011(18736)
2010(18454)
2009(16756)
2008(16205)
2007(13925)
2006(12124)
2005(10365)
作者
(59945)
(49620)
(49416)
(47134)
(31719)
(24227)
(22315)
(19876)
(19015)
(17583)
(17403)
(16742)
(15820)
(15736)
(15219)
(15212)
(15198)
(14685)
(14203)
(14144)
(12548)
(12284)
(12032)
(11332)
(11136)
(11094)
(11036)
(10969)
(9994)
(9991)
学科
(78660)
经济(78582)
管理(56088)
(52468)
(43422)
企业(43422)
方法(37436)
数学(32366)
数学方法(31961)
(22078)
(19991)
地方(19582)
中国(19378)
(17706)
业经(17691)
农业(15109)
(14531)
环境(13876)
理论(13338)
(12880)
贸易(12870)
(12448)
(12278)
技术(12101)
(11445)
(11169)
财务(11103)
财务管理(11082)
资源(10781)
企业财务(10497)
机构
大学(282913)
学院(281607)
管理(114992)
(104135)
经济(101591)
理学(100251)
理学院(99059)
管理学(97150)
管理学院(96670)
研究(95304)
中国(68668)
科学(64893)
(60827)
(49642)
(48852)
业大(46539)
(45611)
研究所(45363)
中心(43312)
(41069)
(39515)
师范(39170)
农业(39005)
北京(38116)
财经(37029)
(35236)
(33698)
(33619)
师范大学(31872)
(31003)
基金
项目(204140)
科学(159556)
基金(146515)
研究(145669)
(128995)
国家(127955)
科学基金(109426)
社会(88757)
社会科(83973)
社会科学(83942)
(82460)
基金项目(79530)
自然(74293)
自然科(72393)
自然科学(72373)
自然科学基金(71030)
(68552)
教育(66031)
编号(60027)
资助(59981)
成果(47428)
重点(45978)
(43788)
(43503)
(41572)
课题(41178)
科研(39401)
创新(38743)
计划(38438)
大学(36545)
期刊
(112390)
经济(112390)
研究(77413)
中国(52703)
学报(49172)
科学(44956)
(43745)
管理(39305)
大学(35669)
学学(33336)
(32116)
教育(31150)
农业(30928)
技术(24403)
业经(19039)
(18138)
金融(18138)
图书(17731)
资源(17668)
(16535)
财经(16194)
经济研究(16058)
科技(15189)
问题(14564)
理论(13858)
技术经济(13761)
(13574)
(13280)
实践(13048)
(13048)
共检索到400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文琪  罗贤  黄玮  李运刚  
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指数、人口压力指数、承载压力指数及协调指数,对云南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不协调,滇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数量大,而水资源量较少,多属于轻度超载或濒临超载地区;(2)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如滇东北地区的昭通市由水资源承载适宜地区转变为水资源濒临超载地区,而滇西部地区的德宏市水资源承载力由承载盈余变为承载适宜;(3)从整体上看,目前云南省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未来水利工程尤其是滇中引水等的建设及运行,将有效缓解水资源超载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一群  郭辉军  杨东  温庆忠  华朝朗  
选择和建立能够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能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文明状态的方法与指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研究基于世界自然基金会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省16州(市)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剖析了全省及主要州(市)生态赤字或盈余的驱动因素,为监测全省生态文明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显示:全省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局部存在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的生态盈余水平将受到较大挑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关系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各州(市)生态文明状态,可以作为生态文明评价的重要量化指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李敏纳  宋绪钦  
文章首先对各区域的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用水模数和人均供水量6个主要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研究其在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及综合效应。据此,对河南各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以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嘉杨  李祚泳  余静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升半Г型分布曲线模拟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处理,对升半Г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经过规范化数据处理方式,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就可以忽略指标个数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后,得到适用于多区域、多项指标的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公式。将优化好的指数公式应用到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雨芩  徐虹  程晋昕  
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云南省1996—2013年的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云南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3月和4月的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森林火灾以人为火源为主,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2)从行政区划上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滇西北的迪庆南部、怒江大部、丽江、大理,滇西南的保山北部、德宏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斌涛  陶和平  孔博  何兵  
水资源安全是山区资源环境安全和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状态以及优、劣势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在95%保证率下,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11m3,水资源压力最大。对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突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安全形势较好,其中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水资源安全指数超过0.58,属安全等级;云南省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明军  杨子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颖  何大明  柳江  李静若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M.Wackernagel等提出并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就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状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一定区域人类社会消费需求所需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支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以云南省为例,对1988至200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云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88年的0.856 8 hm2增长到2003年的1.584 5hm2,年均增幅达4.2%;在人均承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从1988年的0.046 5hm2增加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涌平,扬华  
结合传统人口预测方法,本研究提出了结合人口与经济的新人口预测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实证研究了云南省澜沧江区域的人口。这种方法有助于定量说明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辩证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雁慧  李阳兵  梁鑫源  冉彩虹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潇  
从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民生改善4个方面,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2002—2013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指标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且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承载状态较好;(2)从空间差异来看,湖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湖北省西部的襄阳、宜昌和随州等地以及孝感、武汉等地区,其中孝感、武汉、宜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潇  
从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民生改善4个方面,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2002—2013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指标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且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承载状态较好;(2)从空间差异来看,湖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湖北省西部的襄阳、宜昌和随州等地以及孝感、武汉等地区,其中孝感、武汉、宜昌、荆门、潜江、鄂州等地承载力变化显著;(3)根据分类指标评价结果,可知制约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障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性,各地区分类指标评价得分最低的即为制约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各地区协调发展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国  何明雄  潘科  祝其丽  周芸  樊毅  胡启春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