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4)
- 2023(2702)
- 2022(2216)
- 2021(2184)
- 2020(1817)
- 2019(4074)
- 2018(4122)
- 2017(7789)
- 2016(4429)
- 2015(5021)
- 2014(4905)
- 2013(5047)
- 2012(4859)
- 2011(4336)
- 2010(4262)
- 2009(4003)
- 2008(3946)
- 2007(3299)
- 2006(3074)
- 2005(2709)
- 学科
- 济(17261)
- 经济(17247)
- 管理(10779)
- 农(9496)
- 业(9185)
- 地方(8422)
- 农业(6796)
- 资源(5606)
- 中国(5519)
- 方法(5498)
- 数学(4870)
- 数学方法(4810)
- 学(4595)
- 企(4581)
- 企业(4581)
- 业经(4559)
- 环境(4061)
- 地方经济(3632)
- 和(3490)
- 发(3129)
- 土地(2637)
- 农业经济(2629)
- 生态(2542)
- 融(2488)
- 人事(2486)
- 人事管理(2485)
- 金融(2483)
- 财(2437)
- 制(2218)
- 划(2143)
- 机构
- 学院(61453)
- 大学(59842)
- 研究(24877)
- 管理(22321)
- 济(22249)
- 经济(21654)
- 农(19577)
- 理学(19039)
- 理学院(18791)
- 科学(18421)
- 管理学(18372)
- 管理学院(18267)
- 中国(17637)
- 农业(15557)
- 所(14334)
- 业大(14177)
- 研究所(13340)
- 京(13128)
- 省(12957)
- 中心(11702)
- 江(11051)
- 农业大学(10113)
- 范(9768)
- 师范(9689)
- 南(9633)
- 科学院(8965)
- 州(8872)
- 财(8662)
- 院(8553)
- 北京(7693)
- 基金
- 项目(46109)
- 科学(34872)
- 研究(32425)
- 基金(31231)
- 家(28595)
- 国家(28331)
- 科学基金(22964)
- 省(22352)
- 社会(19237)
- 社会科(18061)
- 社会科学(18050)
- 基金项目(17244)
- 划(15997)
- 自然(15543)
- 自然科(14928)
- 自然科学(14920)
- 自然科学基金(14637)
- 编号(14178)
- 教育(13925)
- 资助(12258)
- 发(11330)
- 成果(11177)
- 重点(10673)
- 农(9868)
- 课题(9635)
- 科技(9482)
- 部(9375)
- 计划(9355)
- 科研(8687)
- 创(8667)
共检索到96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孙洋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民族食用昆虫的采集、鉴定和查阅有关文献,整理出普洱市食用昆虫12目49科152种。简要分析了普洱市食用昆虫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今后食用昆虫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普洱 食用昆虫 名录 发展 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李文华 杨庆春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对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隶属于48科63属68种,其中代粮植物5种、野生蔬菜51种、野生水果15种、药食两用植物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1种;(2)四个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中对于野生植物的利用习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传承发展;(3)不同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人数有所差别,12种植物食用人数较少,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面临较大危机,应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4)四个主要民族野生食用植物的野生生长规模逐渐缩小,应在其利用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留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李文华 杨庆春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对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隶属于48科63属68种,其中代粮植物5种、野生蔬菜51种、野生水果15种、药食两用植物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1种;(2)四个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中对于野生植物的利用习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传承发展;(3)不同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人数有所差别,12种植物食用人数较少,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面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银丽 杨伟 余光海 王鸿 胡先奇
从云南省主要石榴产区蒙自县和会泽县,采集了根结线虫标本,采用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蒙自石榴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Koforid&White,1919)Chitwood,1949]、北方根结线虫(M.haplaChitwood,1949);危害会泽石榴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Koforid&White,1919)Chitwood,1949]、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Neal,1889)Chitwood,1949]。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种类 石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张荣 童清 卢南 牛建华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市),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州)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最早食用的民族可能是墨江县的哈尼族卡堕支系,至少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松毛虫的民间传统知识启示人们变害为利,并把开发利用松毛虫作为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松毛虫,民族地区,开发利用,食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保继刚 陈苑仪 董宇恒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发展研究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从产业和村镇社会经济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梳理了易武镇普洱茶产业在复兴过程中各生产主体对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模式的权衡选择,及其在产业、土地和人口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认为:(1)对于拥有资源禀赋的农业型村镇而言,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而言,明确掌握这些资源的产权,能成为其维持生计、提高收入的重要保障。(2)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中,可适当扶持更多本地茶农建设中小型加工茶厂,生产、加工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结合普洱茶文化,引导当地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增强社会经济韧性。(3)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于明晰农户对资源的产权和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当中,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能力加入加工流通环节,由单纯务农身份转变为拥有加工和销售茶叶产品能力的经营者,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提高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清 杨矗 庄闻喜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生活状况 救助需求 普洱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解玮佳 李兆光 徐春莲 杨洪涛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及野外调查,对云南省蓝钟花属(Cyananthus Wall)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云南蓝钟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区,有19种11变种,分属于2组,占全国种数的85.3%,是我国该属种类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蓝钟花属植物特有现象突出:含中国特有的26种(含变种),占云南总种数的86.7%;云南特有14种(含变种),占云南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53.8%。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该属植物的园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云南 蓝钟花属 资源调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礼章
20世纪中期以来,食用昆虫研究的内容日益扩大和加深,人们对食用昆虫利用的意义也有突飞猛进的认识。科学促进生产发展,生产激励科学进步,食用昆虫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已在由描述性研究或比较零散的理论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发展的阶段性1.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峰 张钟宁
食用昆虫资源丰富 ,是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该文从民间食用昆虫的风俗习惯、食用昆虫的资源和营养价值以及昆虫食品开发 4个方面 ,概述了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昆虫 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作为食物被人类利用的食用昆虫具有种类繁多 ,资源数量大 ,繁殖力强 ,可培育等特点。人类利用食用昆虫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食用昆虫的历史 ,而且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食用昆虫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 ,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昆虫的这些特点表明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是一种值得人类利用的宝贵资源。根据食用昆虫的特点 ,人类可以以原形昆虫食品、昆虫蛋白食品、昆虫油料产品和昆虫保健食品等方式加以利用
关键词:
食用昆虫 资源价值 利用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雪 戢晓峰 伍景琼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雪 戢晓峰 伍景琼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晨阳 陈强 赵永昌 张金霞
【目的】调查云南主要野生食用菌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背景值,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Boletus duriuscul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 granulatus)、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
关键词:
砷 镉 汞 铅 背景值 食品安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沪杰 陈俊峰 张忠义 谢屹
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区的365个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采用因子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保护亚洲象重要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保护亚洲象重要性的认知仍有待提高;(2)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保护亚洲象重要性认知具有促进作用;(3)社会信任对农户保护亚洲象重要性认知具有抑制作用。社会资本是农村地区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渠道,据此提出了鼓励农户建立与拓展社会网络、加强保护亚洲象宣传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网络组织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保护亚洲象 农户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