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0)
2023(9173)
2022(7777)
2021(7050)
2020(5641)
2019(12618)
2018(12350)
2017(22658)
2016(12397)
2015(13699)
2014(13172)
2013(13308)
2012(13103)
2011(11876)
2010(12149)
2009(11162)
2008(11025)
2007(10043)
2006(9125)
2005(8462)
作者
(37834)
(31811)
(31595)
(29613)
(20241)
(15566)
(14096)
(12399)
(12102)
(11554)
(10897)
(10641)
(10491)
(10173)
(9913)
(9603)
(9356)
(9306)
(9149)
(9125)
(8262)
(8067)
(7763)
(7448)
(7159)
(7106)
(7080)
(7077)
(6596)
(6530)
学科
(56261)
经济(56220)
(34059)
管理(33074)
(24468)
企业(24468)
地方(23773)
(19767)
中国(19760)
技术(15279)
业经(14829)
农业(13866)
方法(13746)
地方经济(12878)
(11415)
数学(11379)
数学方法(11268)
(11175)
金融(11172)
(10882)
技术管理(10585)
(10464)
(10349)
银行(10331)
(10134)
环境(9850)
(9379)
教育(9166)
(9004)
贸易(8991)
机构
学院(174909)
大学(171905)
(71094)
研究(70561)
经济(69268)
管理(60947)
中国(51264)
理学(50565)
理学院(49834)
管理学(48958)
管理学院(48619)
科学(43504)
(38421)
(37127)
(36894)
研究所(33365)
中心(31142)
(31093)
(30265)
农业(28609)
业大(28384)
(27400)
(26517)
师范(26273)
(25787)
(24760)
北京(24581)
财经(23102)
科学院(21712)
师范大学(20829)
基金
项目(114040)
科学(88553)
研究(85594)
基金(77640)
(68427)
国家(67758)
科学基金(56674)
社会(53083)
(50954)
社会科(50155)
社会科学(50141)
基金项目(41334)
(39822)
教育(38003)
编号(34870)
自然(34791)
自然科(33911)
自然科学(33899)
自然科学基金(33252)
(32293)
资助(29968)
成果(28395)
课题(26687)
重点(26585)
(26581)
发展(26079)
(25604)
创新(25087)
(23243)
计划(21211)
期刊
(93733)
经济(93733)
研究(58772)
中国(48777)
(36768)
学报(29708)
科学(27281)
教育(26858)
农业(25585)
管理(24596)
大学(22225)
(22013)
学学(20754)
(19915)
金融(19915)
业经(17505)
技术(16333)
(13623)
经济研究(13614)
问题(11683)
财经(11137)
科技(10969)
(9665)
资源(9432)
技术经济(9158)
(8897)
论坛(8897)
(8627)
(8557)
图书(8425)
共检索到292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斌  李正跃  桂富荣  和淑琪  孙跃先  严乃胜  李良静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友  何永福  陆德清  叶照春  袁洁  
为了解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2007~2010年,对贵州省油菜蚜虫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贵阳市小河区作了田间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3种,出现明显的3峰型,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5月下旬;发生高峰分别在11月下旬、1月下旬和5月上旬;针对油菜蚜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田间防治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陈斌  严乃胜  胡垒  
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Humber) 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新蚜虫疠霉产孢的高温极限;适温范围内新蚜虫疠霉的产孢高峰及最大产孢速率的出现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积产孢量最高,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只有光照下的10%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红  霍超  曹继芬  周叆春  陈莹  张君  王德海  赵志坚  
【目的】旨在了解云南省不同季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和侵染规律,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准确率及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云南省大春作、秋作及冬作马铃薯产区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利用晚疫病CARAH预测模型,对云南省不同季节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间、侵染循环、危害程度和防控策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云南省大春马铃薯晚疫病呈现出由滇东北、滇中再向滇西北逐步发病的规律。滇东北大春作马铃薯产区大关、彝良和镇雄等地发病较早,通常4月下旬至5月出现中心病株,每季发生70~130次侵染;滇中和滇西北大春作马铃薯产区6月中下旬出现中心病株,每季发生40~70次侵染;秋作马铃薯产区,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中心病株,每季发生25~48次侵染;冬作马铃薯产区,播种后一般翌年1月上旬至中旬出现中心病株,每季发生4~13次侵染。【结论】 本研究首次从理论上揭示了云南省不同季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和侵染规律。大春作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最重,由滇东北向滇中、滇西及滇西北产区逐渐减弱;不同季节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显示大春>秋作>冬作,大春和秋作马铃薯是云南晚疫病防控的重点;云南省生态类型多样,马铃薯不同产区种植节令各有不同,各季节晚疫病发生流行规律及侵染危害复杂,需结合各地种植的品种抗性,因地制宜地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及科学防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惠萍  吴景芝  李月秋  赵文华  肖文祥  吴毅歆  何月秋  
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地制约着玉米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证明云南省玉米灰斑病的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迅速暴发流行。同一品种随着海拔增高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海拔1800 m以上,产量损失最大。海拔1500~1800 m区域次之,海拔1500 m以下区域发病较轻。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地表的病残体上越冬。抗病品种少,中抗以上品种仅15.78%。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提早播期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永科  和淑琪  肖关丽  杜广祖  肖肖  陈斌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熊万兴  杨荣义  
云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二次年会于4月1~3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学会理事和论文作者代表共66人,收到论文、调查报告46篇,有13人在大会上发言交流。这次会议除传达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有关精神和报告省学会工作外,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加快和深化卫生改革为中心议题,着重讨论了改革中的卫生经济技术责任制;公费医疗的改革实践;为提高两个效益而加强医院管理等问题。会上红河洲卫生经济学会交流了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康灿华  库任俊  许雷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证研究,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低的经济财政水平无法满足保障量需求的主要矛盾,以及房地产开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分级保障、分批解决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思路。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最低保障量的建设目标,给出一定的建设方案和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玉  任建青  李荣琼  陈杉艳  王艺  
【目的】探讨白粉病、黑斑病在不同食用玫瑰品种上的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昆明地区种植的8个食用玫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结果】白粉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峰值为7月下旬到8月中旬,随着雨季高峰的到来,病级不升反降逐渐减轻至病症消失,后期不再发病。黑斑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4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高峰为7月下旬,病级持续直至叶片落完。【结论】不同食用玫瑰品种病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安宁八街玫瑰、墨红玫瑰和紫枝玫瑰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海燕  童江云  陆峻波  武绍启  刘锐  李益仙  刘振国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熊万兴  
云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既第三次年会于4月2~4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学会理事、论文代表和优秀学会活动分子共56人.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29篇.会上,宣读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的贺信;云南省社科联秘书长亲自祝贺;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学会会长吴坤仪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副会长传达了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四次年会精神;学会秘书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了4年来的工作报告.会议期间对各地评选出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兴富  宋春满  邓建华  高家合  
从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对云南省红绿2种体色生物型烟蚜进行了研究,并用类平均法对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型有翅烟蚜和绿色型有翅烟蚜的体长、触角、额瘤、尾片及尾板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红色型烟蚜的产仔量、寿命及生殖期均显著高于绿色型烟蚜;2种体色生物型烟蚜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红色型烟蚜的种群饱和时的密度较绿色烟蚜高,但自然反应时间较绿色烟蚜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艳  刘克敏  Nicolas Desneux  牛长缨  
在自然条件下调查湖北地区柑橘园中蚜虫种类,监测蚜虫及其自然天敌优势种群发生动态。连续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柑橘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橘蚜和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全年可见,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本地天敌有蜘蛛ArAneAe、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草蛉chrysopidAe、寄生蜂、蝽类penTATomidAe,当地蚜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和食蚜蝇对蚜虫有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王雪芬  
在烟草栽培区,利用黄皿和绿皿共诱集传毒介体有翅蚜32种,其中桃蚜Myzum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ypiGlover分别占诱集蚜量的47%和23%。烟田类型不同病毒病发生程度不同,单作田和临菜田烟草病毒病发生严重,麦烟套种田较轻;5月迁入烟田的有翅蚜量与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提出防治烟草病毒病应通过早期防治病源地有翅蚜和麦烟套种等配套的措施,建立新的烟田农业生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