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1)
2023(7220)
2022(6405)
2021(5876)
2020(5329)
2019(12300)
2018(12477)
2017(23945)
2016(13639)
2015(15818)
2014(16523)
2013(16144)
2012(14973)
2011(13498)
2010(13784)
2009(12828)
2008(12792)
2007(11900)
2006(10152)
2005(9103)
作者
(41749)
(35182)
(35031)
(33525)
(22104)
(17013)
(16130)
(13951)
(13254)
(12641)
(11885)
(11800)
(11193)
(11154)
(11098)
(11092)
(11011)
(10291)
(10190)
(9990)
(8932)
(8921)
(8675)
(8048)
(8032)
(8029)
(7854)
(7814)
(7412)
(7272)
学科
(55536)
经济(55471)
管理(34514)
(32342)
方法(25873)
(24632)
企业(24632)
数学(23015)
数学方法(22807)
(17177)
中国(15492)
(14513)
(13413)
地方(13302)
(11754)
农业(10936)
业经(10347)
(9693)
贸易(9693)
(9360)
(8923)
银行(8888)
(8783)
理论(8695)
(8547)
(8512)
金融(8504)
(8467)
(8034)
财务(8003)
机构
学院(196550)
大学(195813)
(77213)
经济(75307)
管理(70911)
研究(69623)
理学(60178)
理学院(59444)
管理学(58245)
管理学院(57891)
中国(51462)
科学(45635)
(42125)
(41505)
(37483)
(36207)
研究所(34213)
业大(33464)
农业(33097)
中心(32373)
(31288)
财经(28207)
(26620)
北京(26448)
师范(26278)
(25376)
(24773)
(24720)
(24081)
经济学(23643)
基金
项目(129374)
科学(98711)
研究(92697)
基金(90226)
(79902)
国家(79234)
科学基金(65369)
社会(55880)
(53174)
社会科(52721)
社会科学(52700)
基金项目(48108)
(44165)
教育(43157)
自然(42373)
自然科(41317)
自然科学(41299)
自然科学基金(40530)
编号(38999)
资助(37593)
成果(32620)
重点(29628)
(28288)
(28163)
课题(27936)
(25943)
计划(25154)
科研(25072)
创新(24349)
大学(23500)
期刊
(87183)
经济(87183)
研究(55792)
中国(40752)
(38219)
学报(36671)
科学(30683)
(29147)
大学(26449)
农业(25344)
学学(24991)
管理(23076)
教育(22196)
技术(17444)
(16730)
金融(16730)
业经(14792)
经济研究(13803)
财经(13790)
(13507)
问题(12310)
(11793)
(11267)
统计(10550)
图书(9831)
技术经济(9718)
理论(9636)
业大(9409)
(9158)
商业(9035)
共检索到294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明军  杨子生  
在提出城镇上山压力概念的同时构建了城镇上山压力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测算和分析了2020年云南各州(市)的压力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发展不同,云南省城镇上山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2将云南城镇上山压力分为4个等级:Ⅰ等超高压主要位于滇中中部地区,Ⅱ等高压主要分布于滇中西部和东部、滇东南西部以及滇西南南部,Ⅲ等中压主要分布于滇中中部、滇西南大部分地区、滇西北的东部地区和滇东北北部,Ⅳ等低压主要分布于滇东南的东部和滇西北的西北部;3通过差异化的上山政策可以缩小城镇上山压力的非均衡性差距,云南省未来城镇上山的重点区域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念明武  
云南省曲靖市土地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3.96%,坝子面积占6.04%,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多、平坝少的地区。作为全省的人口、工业、经济大市,近年来曲靖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口稠密、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少的坝区,优质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距省会昆明132公里,全县辖10镇2乡,人口52.2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6%,享有"红烟之乡"、"红酒之乡"、"红糖之乡"的美誉。面对日益尖锐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弥勒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发展举措,全力推动弥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城镇用地向山地发展。弥勒县依托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城镇向山地扩展,尽量减少占用良田好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峥晖  谢彦明  支玲  
基于系统和动态思路,构建了云南省林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综合指数评价了云南省林业现代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现代化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距离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品  谢健  郭三杰  郭丽琴  周芹芳  
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审计内涵的理解,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各地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征,从数量和质量、政策制定和落实、资源保护管理、资源开发利用、资金使用及重大建设项目运行情况5个方面出发,探索性地构建了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疑点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土地、矿产、林业、草原、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共49项一级指标106项二级指标。科学合理的审计疑点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提供依据,也为后期划定重点整改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孙良涛  
云南省属于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如何测算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等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建赓  Po-Ju Chen  陶柯方  
文章介绍了应用模糊粗糙集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的产业要素、结构质量、环境质量、产品质量等七大要素,阐述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选取云南省9个旅游特色州市进行实证,并运用脸谱图对实证结果进行直观对比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颖  
环境绩效评估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笔者对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云南省,初步构建了云南省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昌浩  阮萍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是如何产生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大小 ,在全国及不同省市的具体表现则各有差异。本文主要运用协整技术研究云南省城镇居民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程度 ,运用消费敏感性分析方法 ,探讨边际消费倾向波动的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文伟扬  霍强  梁含嫣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缩小城乡二元差距起着基础性战略作用。本文通过选取1978-2012年云南省城镇化率和人均G D 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比较发现,云南省城镇化建设变化趋势纵向与全国保持同步,横向落后于全国和西部省份。运用动态经济计量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云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相互促进作用明显,人均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城镇化率提升0.6575个百分点;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GDP提升1.4778个百分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翔  曹阳  
云南省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近10年来城市化发展与耕地面积的变化状况,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保护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夏莹  官波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思铭,欧晓昆,杨树华,余春祥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本课题除依据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原理外,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探索,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一,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度-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三个子系统有机的协调发展,协调度是表征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