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5)
2023(8163)
2022(7246)
2021(6620)
2020(5935)
2019(13666)
2018(13497)
2017(26270)
2016(14717)
2015(16627)
2014(16783)
2013(16824)
2012(16029)
2011(14582)
2010(14681)
2009(13538)
2008(13425)
2007(12123)
2006(10473)
2005(9254)
作者
(46538)
(39278)
(39065)
(37150)
(24468)
(19267)
(17719)
(15572)
(14582)
(13953)
(13426)
(13375)
(12479)
(12401)
(12316)
(12302)
(12151)
(11357)
(11317)
(11266)
(10032)
(9771)
(9590)
(8942)
(8832)
(8719)
(8709)
(8679)
(8052)
(7963)
学科
(62622)
经济(62575)
(34836)
管理(34090)
方法(29236)
数学(26314)
数学方法(26084)
(25179)
企业(25179)
(20108)
(17783)
地方(15068)
中国(14152)
(14062)
农业(13595)
土地(12109)
业经(12005)
(11028)
贸易(11026)
(10650)
(10009)
环境(9651)
(9023)
(8022)
财务(8006)
财务管理(7983)
资源(7801)
(7725)
理论(7708)
银行(7674)
机构
大学(213927)
学院(213706)
(83570)
经济(81621)
管理(78512)
研究(77918)
理学(67598)
理学院(66680)
管理学(65370)
管理学院(64978)
中国(57393)
科学(53778)
(50105)
(46180)
(42546)
业大(40433)
农业(40136)
研究所(39429)
(36649)
中心(36478)
(34293)
(29726)
师范(29393)
财经(29320)
(28514)
北京(28261)
(27769)
农业大学(26774)
(26503)
(26216)
基金
项目(148120)
科学(114511)
基金(105882)
研究(101707)
(95502)
国家(94751)
科学基金(78550)
社会(62236)
(60983)
社会科(58807)
社会科学(58781)
基金项目(57480)
自然(53556)
自然科(52165)
自然科学(52148)
自然科学基金(51213)
(50945)
教育(46246)
资助(42732)
编号(41246)
重点(34579)
(32929)
成果(32838)
(32332)
计划(30483)
(29924)
科研(29353)
课题(28820)
创新(28173)
科技(27638)
期刊
(90506)
经济(90506)
研究(56331)
(44589)
中国(44356)
学报(42736)
科学(38241)
大学(30180)
农业(30168)
学学(28711)
(27906)
管理(23399)
教育(18829)
技术(16689)
(16559)
(15540)
金融(15540)
业经(15494)
资源(14335)
财经(13759)
经济研究(13644)
问题(12984)
(12349)
(11807)
业大(11485)
科技(10502)
技术经济(10469)
图书(10096)
统计(9787)
理论(9641)
共检索到311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磊  杨昆  赵俊三  
为促进云南省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全域宏观尺度视角,以1999—2008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种LUCC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是云南省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园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年均增长速率最快,分别达2.92%、2.78%和1.36%;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快速减少,年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55%和0.47%,其中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94 257.27 hm2、118 028.67 hm2和58 355.38 hm2;从土地开发利用率看,均值维持在84.73...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筱青  谈树成  易琦  
本文用 195 2~ 1997年云南省耕地面积数据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用 1987~ 1997年各地区耕地面积数据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据此应用灰色系统和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为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莉  赵俊三  吴晓伟  张雪岭  张万强  
研究目的:分析云南省耕地规划保有量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研究方法: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耕地压力指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全省129个县中约89个县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下达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景洪市、晋宁县及思茅区等40个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不够合理,指标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全省2009年耕地现状面积与2020年规划指标相比有一定的空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全省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进行适度调整,指标调整应优先在各州市内部进行平衡。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下达时应综合考虑各州市、县(市、区)的耕地规划指标实现指数以及耕地压力指数,建议云南省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洪峰  韩蕾  许月卿  李艳华  赵菲菲  
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质量数量质量的并重管理,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需对耕地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测与评价。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耕地监测样点数据的耕地等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体系,并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进行了县域耕地等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陆良县耕地等级有所提升,其中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10等提升为9等,利用等与经济等均由原分等9等提升为7等;2陆良县耕地等级结构变化显著,自然质量等由原分等9~11等提升为8~10等,利用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4~9等,经济等由原分等6~11等提升为3~9等,高等级耕地所占比重有所上升;3陆良耕地等级变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明达  蒋蕾  李双成  
研究目的:揭示云南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以及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本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变化以林—草及林草—耕地转换为主,耕地分布随海拔、坡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耕地分布格局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本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及其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以政策和人口经济发展压力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本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1990年至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稳中有升;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应稳定并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土地整理实施的质量,改善耕地质量,并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和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农民收入和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凯  曾凡棠  
根据1980年、1995年、2010年3期的TM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转移矩阵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番禺198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0年,耕地和城镇用地是番禺面积变化最大的两种土地类型,耕地呈递减的趋势,向其他地类的转化以农村用地和城镇用地为主;城镇用地呈递增趋势,其迅速增加的来源以耕地和农村用地的转入为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城镇和耕地面积比例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地均GDP、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农业人口相关性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韩书成  叶浩  彭补拙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1980年以来,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本文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苏锡常地区198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得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卫海  李阳兵  周焱  陈鑫  
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6年、2000年、2006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和地形图,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获得贵阳土地利用的现状、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专题图、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贵阳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建设用地和林地的面积保持持续上升,耕地呈现持续下降,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增加,水体的转移比例一直很小;②1991年~2006年间,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未利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③1996年~2006年间,耕地都主要转向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雯文  杨子生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2009~2013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的耕地生产效率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技术、基尼系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的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影响不同区域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3年,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增幅逐年降低;效率低值地区增长明显,高值地区则并不显著;(2)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并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滇中、滇西南等粮食主产区受≤6°耕地面积比重、旱涝保收面积的影响较大,而滇东地区则更易受到>6°坡耕地面积和人均GDP的影响,滇西北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左德鹏  赵焕  
利用云南省1958~2013年2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计算10个极端气温指数。基于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探讨极端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利用R/S分析方法,估算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低温事件,而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且年/季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在1980年代后呈现更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四季中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增温幅度均最大;(2)空间上,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地区为滇西南与滇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信  董光龙  杨忠学  刘金花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甫   房阿曼   吴克宁   赵华甫   陈伟强   刘浩男  
[目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明显。理清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河南省防治耕地“非粮化”,优化耕地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2015年、2020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2.12%、29.15%和32.21%,耕地“非粮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变动幅度。2015年至2020年耕地“非粮化”上升率增加了3.06%,且目前处于中度“非粮化”。(2)在空间上形成了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三门峡市)、中部(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等地区“非粮化”率高,北部(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焦作市)、东部(周口市、商丘市)等地区较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格局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程、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坡度对于该格局变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结论]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在经济、自然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呈现出上升趋势,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为政府精准制定防治耕地“非粮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依依  
为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与机理,研究选择地处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云南省玉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在旅游业起步的探索参与阶段(1988~1996年)和快速发展的发展巩固阶段(1996~200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选择与玉龙县邻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永胜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表明:以旅游业为主的人类活动是玉龙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导致景观格局的不连续性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旅游业发展更为快速的发展巩固阶段,旅游业相关的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玉龙县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勇军,陆玉麒  
江阴市耕地呈逐年不断减少的趋势 ,而且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探寻江阴耕地减少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 ,根据因子分析法的主因子载荷系数的含义 ,对江阴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估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