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8)
- 2023(11145)
- 2022(9900)
- 2021(9422)
- 2020(7962)
- 2019(18651)
- 2018(18789)
- 2017(35613)
- 2016(19810)
- 2015(22482)
- 2014(22483)
- 2013(22435)
- 2012(21014)
- 2011(18761)
- 2010(18621)
- 2009(16896)
- 2008(16214)
- 2007(14023)
- 2006(12399)
- 2005(10760)
- 学科
- 济(77462)
- 经济(77382)
- 管理(54410)
- 业(50788)
- 企(40202)
- 企业(40202)
- 方法(34846)
- 数学(30005)
- 数学方法(29653)
- 农(24689)
- 地方(22121)
- 学(19890)
- 中国(19410)
- 业经(17373)
- 财(17163)
- 农业(16791)
- 和(13894)
- 环境(13321)
- 理论(12742)
- 制(12599)
- 贸(12583)
- 贸易(12572)
- 易(12120)
- 技术(11730)
- 划(10721)
- 教育(10711)
- 地方经济(10654)
- 资源(10579)
- 务(10241)
- 财务(10165)
- 机构
- 大学(276185)
- 学院(274901)
- 管理(110908)
- 济(102722)
- 经济(100267)
- 理学(96304)
- 研究(95881)
- 理学院(95153)
- 管理学(93431)
- 管理学院(92938)
- 中国(69353)
- 科学(64448)
- 京(59960)
- 农(54033)
- 所(49807)
- 业大(47280)
- 研究所(45970)
- 财(44642)
- 江(44352)
- 中心(43882)
- 农业(42364)
- 范(38388)
- 师范(38016)
- 北京(37331)
- 财经(35836)
- 院(34715)
- 州(33980)
- 省(33841)
- 经(32548)
- 师范大学(30778)
- 基金
- 项目(198189)
- 科学(153610)
- 研究(142609)
- 基金(141279)
- 家(124908)
- 国家(123856)
- 科学基金(104664)
- 社会(86368)
- 社会科(81548)
- 社会科学(81522)
- 省(80323)
- 基金项目(76572)
- 自然(70500)
- 自然科(68614)
- 自然科学(68596)
- 自然科学基金(67321)
- 划(66256)
- 教育(64410)
- 编号(59281)
- 资助(57759)
- 成果(47669)
- 重点(44663)
- 发(42847)
- 部(42678)
- 课题(40484)
- 创(40292)
- 科研(37990)
- 创新(37568)
- 计划(36805)
- 大学(35678)
共检索到403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李文华 杨庆春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对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隶属于48科63属68种,其中代粮植物5种、野生蔬菜51种、野生水果15种、药食两用植物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1种;(2)四个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中对于野生植物的利用习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传承发展;(3)不同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人数有所差别,12种植物食用人数较少,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面临较大危机,应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4)四个主要民族野生食用植物的野生生长规模逐渐缩小,应在其利用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留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李文华 杨庆春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对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隶属于48科63属68种,其中代粮植物5种、野生蔬菜51种、野生水果15种、药食两用植物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1种;(2)四个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中对于野生植物的利用习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传承发展;(3)不同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人数有所差别,12种植物食用人数较少,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面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晨阳 陈强 赵永昌 张金霞
【目的】调查云南主要野生食用菌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背景值,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Boletus duriuscul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 granulatus)、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
关键词:
砷 镉 汞 铅 背景值 食品安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作福 武小花
本研究对云南省南华县野生食用菌流通市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流通市场的环节、主体、渠道、结构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试从该地区野生食用菌流通市场的不足出发,探索从增强野生食用菌资源市场体系的意识;制定法规、检验标准,规范流通市场;探索"产地直销"模式;建立野生食用菌的信贷市场,增强流通主体的实力四个方面发展壮大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流通市场。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流通市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钱均祥 刘莉 赵艳丽 张金渝 唐发宽 易万磊 曹忠娥 李华 石昌华 石亚娜 王丽 王家金
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鉴定整理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408种,隶属于111科297属(包括蕨类植物13科20种,裸子植物5科7种,被子植物93科381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金银花、半夏、桔梗、党参、花椒和云当归等。文中对部分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彝良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解玮佳 李兆光 徐春莲 杨洪涛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标本及野外调查,对云南省蓝钟花属(Cyananthus Wall)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云南蓝钟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北横断山脉区,有19种11变种,分属于2组,占全国种数的85.3%,是我国该属种类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蓝钟花属植物特有现象突出:含中国特有的26种(含变种),占云南总种数的86.7%;云南特有14种(含变种),占云南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53.8%。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该属植物的园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云南 蓝钟花属 资源调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孙洋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民族食用昆虫的采集、鉴定和查阅有关文献,整理出普洱市食用昆虫12目49科152种。简要分析了普洱市食用昆虫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今后食用昆虫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普洱 食用昆虫 名录 发展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雪 戢晓峰 伍景琼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雪 戢晓峰 伍景琼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张荣 童清 卢南 牛建华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市),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州)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最早食用的民族可能是墨江县的哈尼族卡堕支系,至少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松毛虫的民间传统知识启示人们变害为利,并把开发利用松毛虫作为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松毛虫,民族地区,开发利用,食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成升魁
食用植物油资源除包括作物油料资源外,还包括木本植物油资源。中国植物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油料和油脂供需缺口较大,只能靠进口来解决。要实现中国油料及食用油脂的有效供给,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大豆的生产,并且积极开发新的植物油资源。近期内要在适度进口油料的同时,严格控制食用油脂的进口量。
关键词:
植物油资源 食用油 产需平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周一峰
本文记载了浙江省各类大型野生食用,药用,有毒真菌215种,隶属于3个亚门、15个目、46个科、101个属。其中食用真菌117种,药用真菌128种,有毒真菌39种,食药两用菌55种,具抗癌抗肿瘤作用的73种,浙江省首次记录8种。
关键词:
食用菌 药用菌 毒菌 真菌资源 浙江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伯毅 张燕如 赵良成 李睿 沐先运 高瑞珊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对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有毒部位、毒性、毒理类型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共有野生有毒植物145种,隶属于51科11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80%,木本植物占20%。有毒部位以全株或全草有毒为主。毒性以小毒占大多数,剧毒植物仅1种。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和皮肤、粘膜刺激性中毒的种类较多。利用价值主要有药用、食用、植物源农药及工业用途。最后对有毒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野生有毒植物 资源调查 北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霞 马丽荣 王恒炜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其消费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障其供给安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收集整理了1978~2012年甘肃省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相关数据,运用速度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产量、供给、需求、消费量、库存消费比等方面,分析研究甘肃省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油料市场供给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油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处于紧平衡状态,自给率仅为76%左右,省外购进的量远远大于外销量,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产量的增长,食用植物油缺口较大,同时存在种植品种与加工品种...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供需波动 甘肃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武 张奇 丁小霞 白艺珍
目前,威胁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从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看,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等,其中免疫亲和吸附技术和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and Saf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确证检测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实验室仲裁检测,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并已列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污染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