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6)
- 2023(16137)
- 2022(13888)
- 2021(12813)
- 2020(10765)
- 2019(24155)
- 2018(23855)
- 2017(45683)
- 2016(24899)
- 2015(27442)
- 2014(27362)
- 2013(27255)
- 2012(25125)
- 2011(22905)
- 2010(22769)
- 2009(20757)
- 2008(19865)
- 2007(17379)
- 2006(15141)
- 2005(13226)
- 学科
- 济(115163)
- 经济(115052)
- 管理(68780)
- 业(63795)
- 企(51627)
- 企业(51627)
- 方法(46870)
- 数学(41025)
- 数学方法(40628)
- 农(27272)
- 地方(27007)
- 学(26504)
- 中国(26353)
- 财(23966)
- 业经(23164)
- 农业(18836)
- 贸(17654)
- 贸易(17646)
- 制(17591)
- 环境(17096)
- 易(17037)
- 和(16030)
- 地方经济(15912)
- 理论(15654)
- 技术(15211)
- 融(14807)
- 金融(14802)
- 银(14605)
- 务(14554)
- 银行(14536)
- 机构
- 大学(360187)
- 学院(358261)
- 济(147158)
- 经济(144198)
- 管理(137827)
- 研究(127239)
- 理学(120389)
- 理学院(118945)
- 管理学(116766)
- 管理学院(116138)
- 中国(90669)
- 科学(82621)
- 京(75731)
- 农(66566)
- 所(65830)
- 财(63278)
- 研究所(60795)
- 业大(59079)
- 中心(55936)
- 农业(52752)
- 财经(51565)
- 江(50933)
- 北京(47411)
- 经(46953)
- 范(46820)
- 师范(46253)
- 院(45843)
- 经济学(45038)
- 州(41310)
- 经济学院(40400)
- 基金
- 项目(253261)
- 科学(197338)
- 基金(183832)
- 研究(176999)
- 家(164122)
- 国家(162819)
- 科学基金(137506)
- 社会(112596)
- 社会科(106676)
- 社会科学(106644)
- 省(99109)
- 基金项目(98219)
- 自然(91489)
- 自然科(89305)
- 自然科学(89277)
- 自然科学基金(87664)
- 划(84011)
- 教育(79968)
- 资助(75067)
- 编号(69804)
- 重点(57275)
- 成果(55582)
- 发(54916)
- 部(54739)
- 创(52190)
- 科研(48887)
- 创新(48849)
- 课题(48341)
- 计划(48194)
- 国家社会(46783)
- 期刊
- 济(161454)
- 经济(161454)
- 研究(104031)
- 学报(66770)
- 中国(63332)
- 农(59905)
- 科学(58537)
- 管理(48968)
- 大学(48797)
- 学学(46700)
- 财(46205)
- 农业(41115)
- 教育(33652)
- 技术(28597)
- 融(28165)
- 金融(28165)
- 经济研究(27011)
- 财经(25530)
- 业经(24999)
- 经(21894)
- 问题(20909)
- 业(20786)
- 科技(18630)
- 版(18217)
- 技术经济(18035)
- 业大(17667)
- 资源(16568)
- 理论(16393)
- 图书(16320)
- 商业(15849)
共检索到51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戚红年
民族多样性与县域经济的关系常被研究人员所忽视,此研究旨在探讨民族多样性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其机理。文章选择民族分布广泛的云南省作为实证考察的案例,通过利用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一个纳入民族多样性并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县域经济发展面板数据模型,探究民族多样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多样性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民族多样性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县域经济1.234个百分点的总量增长。文章结果意味着引导民族之间的相邻聚居,促进民族多样性将有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以此进一步为国家区域战略推进、民族区域政策的制定以及县域经济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民族多样性 县域经济 面板回归 云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杨阳 褚岩
以空间计量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云南省1985—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异函数、面板数据空间回归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结果表明:1云南省不同县域间经济空间格局关联性显著为正,出现了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2云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呈现典型的空间二元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经济格局变动幅度不大;3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东北—西南方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从影响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因素看,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出较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最后提出了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勇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空间,因而有可能会受到地形和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利用GIS对数字高程数据(DEM)进行提取计算,获得县域层面的地形起伏度,采用2005—2014年云南省县域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估算地形起伏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分析还表明,气温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降雨量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显著负影响。交通路网密度有助于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并推动城镇化发展。因而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县市经济发展,应充分重视地形起伏度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应加大交通网络建设以降低运输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立龙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系统分析了循环经济内涵及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省县域经济的不同特征,分别提出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发金 鲁茸拉木 杜发春
[目的]云南省地形起伏度大,立体气候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测度其农业生态效率,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维度选取10个驱动因子分析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超效率的SBM模型,基于2008—2018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业面板数据,测度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西部、南北部相对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且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效率正相关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域数量在逐年递减,集聚性呈下降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及南部,向邻接县域扩散的趋势明显;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3)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经济因素仍是目前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地形起伏度解释力不断上升,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明显,且驱动因子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结论]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显著,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形起伏度、降水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明显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映梅 顾幼瑾
云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首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云南县域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并以此来评价云南县域工业化综合水平在全国的位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对云南省县域经济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云南县域经济 新型工业化 发展水平评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Lorenz曲线等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至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呈现低水平的不均衡格局,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显著。(2)研究期内,云南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明显,但不均衡空间格局依旧显著,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极为中心的低值区和以乌蒙山区深山区、滇西边境地区南北两侧为中心的高值区。(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呈现出轻度失调的特征,并且2015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低于2010年;同期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与农村贫困年均减速以濒临失调为主,主要是由于低层次需求下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贫困人口分布的孤岛效应使得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减弱。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多方入手强化措施的精准性,从而确保2020年减贫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智勇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却颇有争议,分歧主要源于数据差异,也与地理单元和空间密切相关。以云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城市和距离为基本因素的区域分类体系,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县域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在不同的县域,两者的关系有显著的差异;只有当城市化率达到21.5%,城市化才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仅有昆明市及少数较大州级市及周边县域,它们的城市化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云南省 县域 区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勇
西部落后地区如何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推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实现较快发展。以工业化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此同时,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适时跟进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使投资和产业结构得以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民族和边境因素也需要考虑。通过对云南省县域经济的分析,论证了投资、产业结构、交通、民族构成和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效率的提升、人口的积聚和集约模式的发展。Moran I指数表明,云南省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趋同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投资 基础设施 县域经济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汤旭 郑洁 冯彦 李燕坤 王时军 张大红
为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改进传统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并建立了一个包括森林承载和社会压力2类指标的指标体系,以云南省129个区县为样本,运用模糊物元法来评价该省在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森林生态安全。为动态分析森林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规律,引入了空间相关分析技术。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等级最高的区域一般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而最差的在云南省东北部和东南部少数区域。(2)这4个年度的森林生态安全平均值分别为0.353 4,0.377 9,0.311 4和0.458 7,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的平均值意外下降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过快,所以应适当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3)从时间变化来看,云南省99.20%的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河口县、屏边县和红河县是改善幅度最大的3个县,这与它们都位于云南省南部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关。(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4个年度全局莫兰指数的P<0.01,所以云南省各区县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显著的集聚性,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高—高集聚的区县一般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占比11.63%,而低—低集聚区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北部,占比10.85%。建议在低值集聚区域限制大型开发,并进行以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为主的生态修复;在高值集聚区域可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发展限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王妍 刘宗滨 郭玉静 张紫霞 李乡旺 杨波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石漠化中心地区,从石漠化的影响因素展开全省石漠化分区的定量分析研究对促进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主导因素法和叠置法,依据地形、气候条件、地带性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对云南65个石漠化县域进行区划。将云南省65个石漠化县域分为7个区域10个亚区19个小区,7个区域分别为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和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本研究提出的云南省石漠化区域划分新体系,是从粗放的宏观区划向精细区划迈进的创新成果,这一区划成果使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图7表3参25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西林
云南是边疆多民族省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县域经济,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云南站在了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最前沿,这对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分析了云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应摆正的几个关系,并针对云南的具体情况,研究了云南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径。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路径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启明 李美娟
云南民族自治县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自治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发展失衡容易引发地区性社会风险。基于县域经济均衡发展为目标,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社会民生和资源支持四个方面构建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发展失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失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自治县都存在失衡现象,并且绝大多数自治县已处于较严重的失衡状态。为使云南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地对策以降低失衡效应。
关键词:
民族自治县 县域经济 发展失衡 评价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李政
建立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理论模型,基于云南省120个县域经济数据,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考虑到普惠金融发展对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县域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进一步采用分层比较研究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县域居民减贫增收,并改善县域内部收入分配格局,更重要的是,在不考虑极少数富裕群体的情况下,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发展边际报酬率最高,这说明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包容性增长。此外,对于内部收入差距越大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缩小其收入差距的力度愈加有效,因此,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经济体系的包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