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0)
- 2023(9156)
- 2022(7737)
- 2021(7167)
- 2020(5993)
- 2019(13222)
- 2018(12944)
- 2017(25137)
- 2016(13573)
- 2015(15020)
- 2014(14796)
- 2013(14635)
- 2012(13537)
- 2011(12434)
- 2010(12439)
- 2009(11369)
- 2008(10995)
- 2007(9966)
- 2006(8990)
- 2005(7779)
- 学科
- 济(59578)
- 经济(59534)
- 农(46580)
- 业(42533)
- 管理(31630)
- 农业(30946)
- 方法(23055)
- 数学(20976)
- 数学方法(20801)
- 企(19948)
- 企业(19948)
- 业经(16640)
- 地方(15334)
- 环境(14643)
- 中国(14296)
- 学(13636)
- 发(11179)
- 财(11026)
- 制(10680)
- 农业经济(10515)
- 贸(9785)
- 贸易(9781)
- 易(9516)
- 村(9197)
- 农村(9184)
- 划(9140)
- 土地(8792)
- 发展(8679)
- 展(8581)
- 技术(8567)
- 机构
- 学院(198754)
- 大学(192078)
- 济(83460)
- 经济(81808)
- 管理(74586)
- 研究(70882)
- 理学(65497)
- 理学院(64715)
- 管理学(63544)
- 管理学院(63215)
- 农(61417)
- 中国(54142)
- 科学(48149)
- 农业(47429)
- 业大(41601)
- 京(39699)
- 所(37618)
- 研究所(34902)
- 中心(34381)
- 财(33141)
- 江(31069)
- 农业大学(29698)
- 省(27342)
- 财经(26775)
- 范(26306)
- 师范(25998)
- 经济学(24825)
- 经(24505)
- 经济管理(24462)
- 院(24415)
- 基金
- 项目(144433)
- 科学(114201)
- 基金(105699)
- 研究(101232)
- 家(94715)
- 国家(93882)
- 科学基金(79670)
- 社会(66162)
- 社会科(62432)
- 社会科学(62412)
- 省(60312)
- 基金项目(57612)
- 自然(52528)
- 自然科(51213)
- 自然科学(51202)
- 自然科学基金(50288)
- 划(48485)
- 教育(43669)
- 资助(41381)
- 编号(40451)
- 农(34109)
- 发(33314)
- 重点(33014)
- 部(31430)
- 成果(29900)
- 创(29625)
- 计划(28087)
- 国家社会(27924)
- 科研(27841)
- 创新(27801)
- 期刊
- 济(94631)
- 经济(94631)
- 农(64662)
- 研究(50922)
- 农业(44331)
- 中国(40004)
- 学报(38061)
- 科学(34771)
- 大学(28703)
- 学学(27789)
- 业经(22590)
- 财(21853)
- 业(21407)
- 管理(20700)
- 融(18285)
- 金融(18285)
- 技术(15815)
- 资源(14625)
- 问题(14184)
- 农业经济(13876)
- 农村(13775)
- 村(13775)
- 教育(13506)
- 版(12641)
- 经济研究(12463)
- 业大(12133)
- 财经(11923)
- 世界(11101)
- 经济问题(10524)
- 农业大学(10398)
共检索到28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琳 郑毅
【目的】研究云南省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途径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高农牧业氮素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制定符合云南省农业发展规律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运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1995—2014年云南省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时间分异特征,结合GIS,从空间格局角度分析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农牧业氮素养分流动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杰 郭彩霞 李莲芬 张强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丙辛 张华芳 高肖贤 侯勇 马文奇
【目的】以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河北省为例,明确农牧系统氮素养分流动特征和环境效应,分析农牧系统氮素循环利用率和农牧业结合的程度,探讨农牧系统氮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农牧业养分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农田-畜牧"生产系统为边界,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别定量1980—2015年河北省农田体系、畜牧体系和农牧系统的各个氮素输入和输出项,同时利用氮素利用率、氮素盈余量和氮素回田率等指标分析氮素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农牧系统的氮素输入项主要包括化肥、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尚 郭浩浩 宋晨阳 刁晓平 赵洪伟
【目的】通过对1987—2016年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元素流动时空特征及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流动过程和规律,探讨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海南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通过统计数据、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并结合Origin等软件,定量计算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的磷素输入、输出、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并通过情景分析探索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可持续利用途径。【结果】30年间海南岛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总投入量从21.34 Gg增至81.19 Gg,总输出量由6.20 Gg增至18.20 Gg,化肥作为该系统磷素主要来源,输入量由19.01 Gg增至79.23 Gg,作物产品作为农田磷素主要输出项,30年间由5.25 Gg增至15.48 Gg。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总输入量由11.40 Gg增至15.31 Gg,总输出量由9.63 Gg增至11.90 Gg,其中外源饲料磷素输入量由1987年的10.97 Gg增至2016年的14.77 Gg,动物产品输出量30年间增长了4.95 Gg。秸秆还田量和作物饲用量分别增加了0.37和0.26 kg·hm~(-2),粪尿还田量则减少了0.80 kg·hm~(-2)。空间分布上,澄迈、定安等地30年来磷素输入和输出量较高,五指山、琼中等地较低。就磷素损失情况来看,1987—2016年,海南岛单位耕地面积土壤磷盈余量由35.00 kg·hm~(-2)增至147.40 kg·hm~(-2),2016年土壤磷素盈余量较大的是琼海、澄迈、保亭和临高,分别为372.79、279.82、194.14和181.09 kg·hm~(-2)。磷的其他损失途径为土壤侵蚀、径流和淋洗,损失量在1.21—5.85 kg·hm~(-2)。畜禽粪便单位耕地面积承载量维持在3.83—5.77 kg·hm~(-2)。30年来,磷素利用率增长缓慢,其中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13.01%增至13.86%,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4.78%增至7.62%,农牧结合体系磷素利用率由10.78%增至13.09%。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保证农牧生产体系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稳定发展以及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对促进海南岛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结论】受农牧生产体系规模、区域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等因素影响,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环境损失情况严重,磷素利用率较低,体系出现了较严重的分离。因此,在海南岛未来的农牧生产中,应优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如控制磷素的过量输入,减少粪尿的直接排放,提高秸秆和粪尿循环利用率。同时也应促进农田生产子系统与动物生产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走农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筱青 谈树成 易琦
本文用 195 2~ 1997年云南省耕地面积数据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用 1987~ 1997年各地区耕地面积数据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据此应用灰色系统和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为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 耕地资源 时空变化特征 趋势预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左德鹏 赵焕
利用云南省1958~2013年2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计算10个极端气温指数。基于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探讨极端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利用R/S分析方法,估算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低温事件,而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且年/季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在1980年代后呈现更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四季中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增温幅度均最大;(2)空间上,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地区为滇西南与滇中...
关键词:
极端气温 趋势 分布 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思琪 李浩 刘晓彤 武淑霞 雷秋良 樊秉乾 邹朋 刘宏斌
[目的]通过研究宁夏的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平衡特征,为农牧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农田–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NUFER (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 模型,开展对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2002—2021年,宁夏畜牧系统氮素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9.3万t增长到26.0万t;宁夏农田系统氮素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3年均达到峰值,从94.8万t增长到2013年的126.0万t,2021年为118.3万t,其中化肥氮输入的占比最大,占氮素总量的80.9%~86.4%;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总量从99.6万t增长到126.7万t,趋势与农田系统一致。农牧系统氮素利用率为12.1%~19.7%,较我国其他地区偏低;环境排放量在2013年最高,为130.9万t;氨挥发为氮素环境排放量的主要损失形态,占氮素总投入的40%~50%。从空间分布上看,2002和2021年宁夏农牧系统氮素总量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空间上氮素投入总量平罗县、青铜峡市、利通区和贺兰县区域明显大于其他地区,盐池县氮素总量最少,整体看农牧系统氮素投入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结论]宁夏农牧系统化肥投入比例偏高,畜禽粪尿利用效率偏低,本地饲料供给不足,应减少化肥投入比例,增加氮素在农田和畜牧系统内的循环,减少外源氮素投入,合理分配氮素资源,提高农牧系统氮素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怡斐 柏兆海 马林 聂永强 江荣风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模式及农牧系统结合程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对农牧体系养分流动以及环境排放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论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分析其1985—2014年农牧系统生产结构、养分流动和损失时空变化特征,确定农牧系统养分损失的关键节点和影响因素,为栾城区以及其他县级行政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模型:nutrient flow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并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星玲 周艳 刘芸杉 吴映梅
[目的] 耕地非农化加剧使得耕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探讨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及演变态势,是进行耕地保护和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方法] 基于云南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30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方法、重心转移分析方法等,揭示云南省近30年来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立地特征及演变态势。[结果] (1)1990—2020年,云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不断增加且变化率快速增长,耕地非农化分布由主要分布于滇中城市群内县域向滇东、滇西、和滇东北城市群内县域扩张;耕地非农化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城市群内的县域,冷点区域集中在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的县域。(2)立地特征方面,2010—2020年耕地非农化面积在坝区、低丘缓坡区和山区分别较1990—2000年增长了7.21倍、13.53倍和24.17倍,山区增长幅度最快,近十年耕地非农化在政策主导下呈“上山”趋势;1990—2020年各州(市)耕地非农化地区集中分布在距离主要城市中心20km以内地区。(3)1990年以来云南省耕地非农化重心以及空间分布呈现先向东南方向、后向东北方向偏移的态势,重心迁移距离增大,迁移路径呈“V”型形态;标准差椭圆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具有一定方向性,但总体呈现出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结论] 研究揭示了云南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及演变态势,可为实现云南省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和进行国土空间管控,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时空特征 演变态势 云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雨芩 徐虹 程晋昕
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云南省1996—2013年的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云南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3月和4月的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森林火灾以人为火源为主,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2)从行政区划上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滇西北的迪庆南部、怒江大部、丽江、大理,滇西南的保山北部、德宏北部
关键词:
林火 时空分布 GIS 云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东晖 张世昌 杨静 黄梦元 吴良泉
【目的】探明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流动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农牧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理福建省1985—2015年统计年鉴中农牧业产品活动数据和补充文献中农牧业产品养分参数,结合实地调研,使用NUFER (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定量估算1985—2015年福建省种植业和养殖业磷素流动账户平衡、利用率与损失变化特征,明确影响农牧生产系统磷素流动的主要因素。【结果】1985—2015年,福建省农牧生产系统磷素输入总量由63.1 Gg升至196.2 Gg,主要输入项为化肥投入及饲料进口,其中种植业单位面积化肥磷投入量由27.8 kg·hm~(-2)逐渐上升并稳定于60.4 kg·hm~(-2),受福建省种植业及养殖业规模和结构变化影响,本地饲料磷供应量由3.33 Gg降至1.65 Gg,饲料磷进口数量由20.7 Gg增至70.2 Gg;农牧系统输出端,磷素输出总量由45.0 Gg增至90.9 Gg,主要输出项为作物主产品和粪尿损失,其中作物主产品变化较小,由24.3 Gg增至26.7 Gg,粪尿损失磷增加较多,由1.44 Gg增至25.8 Gg;在农牧系统内部,磷素的主要去向为土壤累积,且逐年上升,由18.1 Gg升至106Gg,种植业磷素利用率(PUEc)由36.1%降至16.6%,农牧系统的磷素利用率(PUEc+a)变化趋势与PUEc相仿,逐渐下降并最终维持于15.0%,同时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由0.3 kg P·kg~(-1)逐渐上升并稳定于1.3 kg P·kg~(-1)。在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方面,当人均生产总值(GDP)<1.1万元时,GDP与化肥磷投入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当GDP<1.5万元时,与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均GDP<1.3万元时,与PUEc呈显著负相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与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化肥磷投入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UE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当前福建省种植业结构特征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较高,同时单位面积化肥磷投入量较大,养殖业畜禽粪尿循环不充分,导致单位农牧产品磷损失较多,同时磷素利用率偏低。因此,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增强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将是提高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利用率,促进农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雯文 杨子生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2009~2013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的耕地生产效率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技术、基尼系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的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影响不同区域耕地生产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3年,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增幅逐年降低;效率低值地区增长明显,高值地区则并不显著;(2)云南省耕地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并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滇中、滇西南等粮食主产区受≤6°耕地面积比重、旱涝保收面积的影响较大,而滇东地区则更易受到>6°坡耕地面积和人均GDP的影响,滇西北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轩敬 宫雅慧 谢军 张跃强 陈新平 石孝均
【目的】通过评价重庆地区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及驱动因素,提出未来农牧生产中氮素管理措施,为实现重庆地区农牧系统氮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统计数据并结合调查研究,采用NUFER(nutrient flow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评价方法,以重庆市农牧生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定量1996—2015年间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其环境代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活动与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变化之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磊 杨昆 赵俊三
为促进云南省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全域宏观尺度视角,以1999—2008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种LUCC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是云南省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园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年均增长速率最快,分别达2.92%、2.78%和1.36%;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快速减少,年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55%和0.47%,其中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94 257.27 hm2、118 028.67 hm2和58 355.38 hm2;从土地开发利用率看,均值维持在84.7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段琪彩 马剑锋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
关键词:
夏玉米 SPEI 减产率 干旱特征 云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