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3)
2023(16199)
2022(13615)
2021(12680)
2020(10815)
2019(24724)
2018(24824)
2017(48498)
2016(26196)
2015(29562)
2014(29483)
2013(29279)
2012(26564)
2011(23706)
2010(23832)
2009(22371)
2008(21916)
2007(19659)
2006(17448)
2005(15389)
作者
(75300)
(62684)
(62429)
(59332)
(39943)
(30108)
(28109)
(24728)
(23813)
(22481)
(21351)
(21076)
(19984)
(19796)
(19112)
(19040)
(18624)
(18514)
(17935)
(17887)
(15698)
(15408)
(15269)
(14621)
(14049)
(14043)
(13979)
(13895)
(12527)
(12472)
学科
(111703)
经济(111571)
(103253)
管理(85054)
(84715)
企业(84715)
方法(51988)
(49089)
数学(42645)
数学方法(41965)
业经(34026)
农业(32778)
(32237)
中国(27606)
(22959)
财务(22881)
财务管理(22854)
地方(21948)
企业财务(21672)
(21255)
技术(20837)
理论(20220)
(19844)
(18984)
(18661)
贸易(18651)
(18131)
(17818)
(17425)
(16006)
机构
学院(377634)
大学(371004)
管理(156985)
(152662)
经济(149516)
理学(136348)
理学院(135016)
管理学(132645)
管理学院(131988)
研究(117397)
中国(90690)
(77828)
科学(73155)
(72526)
(67870)
业大(60430)
(58400)
(56716)
农业(55641)
中心(54829)
财经(54540)
研究所(53024)
(49603)
北京(48363)
(46788)
师范(46426)
(45436)
经济学(44194)
经济管理(42633)
(41986)
基金
项目(256229)
科学(202894)
研究(188788)
基金(186287)
(160651)
国家(159190)
科学基金(139136)
社会(119741)
社会科(113237)
社会科学(113203)
(103269)
基金项目(99195)
自然(90804)
自然科(88754)
自然科学(88732)
自然科学基金(87147)
教育(85719)
(83484)
编号(78621)
资助(76706)
成果(61659)
重点(56089)
(56039)
(54661)
(54610)
课题(52378)
创新(50378)
科研(48466)
国家社会(48418)
教育部(48052)
期刊
(173630)
经济(173630)
研究(105429)
(72067)
中国(71483)
管理(58622)
学报(56509)
科学(54129)
(53176)
农业(49088)
大学(44192)
学学(42111)
教育(36895)
技术(35123)
业经(34648)
(31967)
金融(31967)
财经(26147)
(25290)
经济研究(25089)
问题(23099)
(22297)
技术经济(20795)
(18749)
科技(18440)
现代(18039)
商业(17501)
理论(17398)
统计(17281)
资源(16881)
共检索到549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庆明  庞华  戴丽萍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归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 ,并着重阐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种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萍  
以测算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切入点,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采用统计学软件Eviews,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测算出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析出的速度和数量,并结合云南农业的特点,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鹤  苏艳娜  王瑞杰  
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差距是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林毅夫等人认为发展战略应该与资源禀赋相吻合,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出现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经济趋同。他们构造了技术选择指数,使用混合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企图证实这一观点。本文以云南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林毅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产业结构指数,使用该指数衡量三次产业人均产出结构协调的程度,以云南省经济增长路径为背景,把它与全国和山东省作了一个比较分析,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证实了以下观点:发展战略的偏误,形成的投资结构及其结果———产业产出结构的扭曲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只有采取比较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芳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进一步推进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琳  孙鹤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金平,王恩儒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 动力转移的各种成功的模式,分析了今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武  
一、双梯度连续转移模式的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梯度转移,在我国理论界的讨论中包括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梯度转移两种形式:在产业上,首先进入生产深化程度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初级非农产业,进而逐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吴玉麟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排斥力、吸纳力以及摩擦力的形成与结构,分析总结了吸纳一内转型、外推—转出型、推拉一综合型等三大区域类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仙娥  王春艳  
本文在比较几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同时 ,分析了这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不同转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经济绩效。这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择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慧蓉  钟涨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明勇  彭冲  王腊芳  肖皓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湖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数据,从总量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了湖南省31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农村劳动力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具备高边际生产率的现代非农业部门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为0.90%,对总量劳动力生产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到了7.85%和10.93%。显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