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1)
2023(3469)
2022(3012)
2021(2812)
2020(2443)
2019(5322)
2018(5116)
2017(9716)
2016(5350)
2015(5679)
2014(5496)
2013(5454)
2012(5098)
2011(4552)
2010(4447)
2009(4033)
2008(3818)
2007(3210)
2006(2976)
2005(2414)
作者
(15840)
(13594)
(13414)
(12886)
(8490)
(6899)
(5816)
(5255)
(5085)
(4884)
(4681)
(4608)
(4503)
(4241)
(4203)
(4202)
(4081)
(4003)
(3925)
(3850)
(3486)
(3422)
(3246)
(3186)
(3127)
(2978)
(2969)
(2968)
(2810)
(2766)
学科
(22152)
经济(22142)
地方(10176)
(8704)
(8416)
方法(8260)
管理(7995)
农业(6535)
数学(6370)
数学方法(6305)
(5887)
业经(5122)
中国(4600)
地方经济(4282)
环境(4248)
(4199)
企业(4199)
农业经济(3278)
资源(3067)
理论(3014)
(2949)
土地(2893)
(2891)
(2818)
生态(2753)
税收(2631)
(2587)
(2410)
城市(2308)
产业(2235)
机构
学院(72409)
大学(68776)
研究(27514)
管理(25633)
(23920)
经济(23134)
理学(21899)
理学院(21474)
科学(20985)
管理学(20937)
管理学院(20804)
中国(18827)
(15914)
(14505)
(14362)
(13927)
师范(13809)
研究所(13524)
中心(13120)
业大(13037)
(12934)
(12509)
农业(12482)
师范大学(11396)
(11043)
(10913)
旅游(10785)
(10638)
(10431)
(10211)
基金
项目(54684)
科学(43480)
基金(39445)
研究(36860)
(35457)
国家(35193)
科学基金(30109)
(26136)
社会(23294)
基金项目(23170)
社会科(22091)
社会科学(22083)
自然(21221)
自然科(20639)
自然科学(20632)
自然科学基金(20227)
(19404)
教育(15576)
资助(15359)
编号(14208)
(13598)
重点(12752)
计划(11468)
科研(10697)
(10591)
(10550)
课题(10439)
发展(10333)
科技(10332)
(10176)
期刊
(29941)
经济(29941)
研究(17557)
(14522)
科学(13651)
学报(13212)
中国(12807)
农业(10368)
大学(9265)
学学(8980)
资源(7513)
(6499)
旅游(6499)
(6499)
(6351)
业经(6294)
管理(6212)
(5806)
(5530)
学刊(5238)
旅游学(5233)
游学(5233)
地理(5091)
技术(4559)
林业(4554)
(4496)
问题(4388)
教育(4349)
(3984)
经济地理(3889)
共检索到102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李俊芳  陈方  
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以云南省旅游客运包车的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旅游客运联系强度、首位度、集中度指数和平均运距等指标分析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联系和分布格局,通过城市客流联系强度和联系方向获取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两种空间尺度的旅游客运空间特征,并建立了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能够判定旅游集聚与辐射能力,并划分旅游客运空间网络的旅游城市等级;云南各县级行政区之间的公路旅游客运空间联系格局以单/多中心为主;地级市空间尺度下,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李俊芳  陈方  
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以云南省旅游客运包车的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旅游客运联系强度、首位度、集中度指数和平均运距等指标分析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联系和分布格局,通过城市客流联系强度和联系方向获取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两种空间尺度的旅游客运空间特征,并建立了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公路旅游客运的空间特征,能够判定旅游集聚与辐射能力,并划分旅游客运空间网络的旅游城市等级;云南各县级行政区之间的公路旅游客运空间联系格局以单/多中心为主;地级市空间尺度下,表现出以昆明为核心、公路旅游客运联系强度随距离增加有明显的衰减效应,且圈层结构特征显著;县级行政区空间尺度下,公路旅游客运空间联系以各城市中心区为核心,表现出向心强联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秋菊  梁思贤  
文章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网络游记与照片两种"数字足迹",研究入滇自驾车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并与一般入滇旅游客流的特征进行比较,为应用新数据方法研究旅游流时空提供参考,同时丰富时空二元视角下的自驾客流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与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自驾客流出游时间分布集中度较高,黄金周及寒暑假内容易出现客流高峰,与一般入滇客流的时间特征基本保持一致。(2)客源地空间分布上,一则呈现近域性显著、东部集中性明显;二则自驾客流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空间使用曲线出现多次波动,客源地分布与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仕莲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区域结构、目的构成及消费结构 ,并提出了开拓云南省海外客源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向阳  穆学青  明庆忠  丁正山  
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地,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电子地图POI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概念模型,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从时空视角审视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及不同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协调主导类型由"濒临失调型"跃迁为"初级协调型"。(2)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度总体格局呈"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布局态势,且东西分异剧烈,南北变化相对平稳;区域差异特征呈现"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滇东北"俱乐部趋同空间态势;不同交通方式与旅游强度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公路、铁路、航空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为"航空运输>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的不均衡特征;旅游地居民收入、旅游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均对旅游强度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强度提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戢晓峰  戈艺澄  陈方  
分析节假日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有助于获取节假日旅游流的空间行为模式,并为节假日旅游路线组织、旅游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以云南省为案例,选择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昆明-西双版纳、昆明-石林-弥勒-泸西、昆明-建水-元阳4条旅游运输通道,从时空二元视角获取云南省自驾车和团队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在7个节假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昆明-西双版纳两条长线运输通道旅游流的集中指数分别为47.38、46.52,昆明-建水-元阳、昆明-石林-弥勒-泸西两条短线旅游运输通道的旅游流集中指数分别为42.41、38.53,均大于完全均衡分布时的集中指数37.8,表明4条旅游运输通道旅游流在7个节假日具有明显的集聚特性,且长线旅游运输通道旅游流的时间集中度均高于短线,自驾旅游流时间的集中度高于团队旅游流。(2)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通道的节假日旅游流规模位居首位,昆明-西双版纳旅游运输通道旅游流受节假日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3)4条旅游运输通道的节假日旅游流呈现向城镇、重要交通节点及旅游资源富集型通道的聚集特征;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通道的自驾旅游流的基尼系数高达0.86,空间集中度最高。相比自驾游,团队游空间使用曲线呈多峰模式,各相邻波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利用公路交通流大数据能够获取节假日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节假日旅游管理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剑磊  明庆忠  史鹏飞  骆登山  
构建旅游经济效率及旅游经济网络优势度评价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揭示云南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率和外部旅游经济网络优势度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云南省的旅游经济效率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州市效率水平差异在逐渐拉大,各地域单元旅游效率正由"要素投入拉动型"转向"结构优化促进型"模式。(2)云南省旅游经济网络整体态势演化相对稳定,呈现先集聚后发散、双核中心特征突出的空间格局,且出现网络高优势度区域东移态势。(3)经济效率与网络优势度二者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上升,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4)云南省旅游"势—效"耦合发展受到的内、外部环境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具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剑磊  明庆忠  史鹏飞  骆登山  
构建旅游经济效率及旅游经济网络优势度评价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揭示云南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率和外部旅游经济网络优势度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云南省的旅游经济效率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州市效率水平差异在逐渐拉大,各地域单元旅游效率正由"要素投入拉动型"转向"结构优化促进型"模式。(2)云南省旅游经济网络整体态势演化相对稳定,呈现先集聚后发散、双核中心特征突出的空间格局,且出现网络高优势度区域东移态势。(3)经济效率与网络优势度二者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上升,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4)云南省旅游"势—效"耦合发展受到的内、外部环境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具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现红  吴丽霞  马耀峰  李天顺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的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五大主要群体入境游客旅游满意度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云南省五大群体入境游客的满意度较高,且满意度因游客的地域、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心理差异而不同,并与旅游动机和旅游方式密切相关,这些规律对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均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方  戢晓峰  梁斐雯  张玲  
为分析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复杂性特征,选取节点度、平均最短距离、聚类系数、有效性及介数等指标,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定量评估。利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分别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鲁棒性进行测试,并以云南省为例评估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实际性能。结果表明:昆明、普洱是云南旅游公路网络最重要的节点,旅游航空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最小,旅游铁路网络的连接最为紧密;旅游公路网络与旅游铁路网络的度值分布集中于1~5,旅游航空网络的度值介于1~11;在蓄意攻击情况下,云南旅游交通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急剧上升后快速下降,网络在较短时间内崩溃;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对于中心节点过于依赖,缺乏中心节点外围的环形交通保护及节点间的旅游交通预备通道,而改善关键交通节点的抗毁性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整体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俊鑫   林佳慧   李晶  
本文从游客行为特征的角度出发,运用持续同调方法对云南游客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存在行为特征差异的游客数据集划分为58个游客集群,并对不同游客集群静态、动态行为特征展开对比分析,探究游客行为特征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游客群体在年龄、交通方式等静态行为特征与停留时间、访问次数等动态行为特征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游客行为特征差异也反映出不同游客群体的消费水平。最后,从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安全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以期增强游客出游和旅游消费意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在分析运输通道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道的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定义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三个阶段,即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发展型旅游运输通道和滞后型旅游运输通道;并在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旅游景点选择率;2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随着通道发展程度的改善而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他通道的演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与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具有一致性;4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完善使得交通服务水平提升,进而对旅游空间模式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萍  李云霞  
云南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旅游业是云南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云南花卉业经过近年的努力,积累了较多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在分析上述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花卉业对促进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并对这些促进作用的发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仇学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云南省旅游业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尤其是在2009年被云南省确定为云南旅游"信息化建设与网络营销年"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云南省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分析了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现状,并对云南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机遇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平台构建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云霞  
本文立足于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对云南省的扶贫工作及当前形势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阐述了云南省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该省发展旅游扶贫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