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6)
- 2023(12750)
- 2022(11329)
- 2021(10818)
- 2020(9092)
- 2019(20878)
- 2018(20970)
- 2017(39943)
- 2016(21927)
- 2015(24255)
- 2014(24637)
- 2013(24117)
- 2012(22193)
- 2011(19757)
- 2010(19563)
- 2009(17747)
- 2008(17028)
- 2007(14831)
- 2006(12726)
- 2005(10945)
- 学科
- 济(81720)
- 经济(81612)
- 管理(59211)
- 业(57983)
- 企(45473)
- 企业(45473)
- 方法(37327)
- 数学(32245)
- 数学方法(31863)
- 农(25899)
- 中国(21695)
- 财(20971)
- 学(20728)
- 地方(19831)
- 业经(18039)
- 农业(17961)
- 制(15984)
- 理论(14675)
- 和(13238)
- 贸(13163)
- 贸易(13157)
- 技术(13118)
- 务(12899)
- 环境(12845)
- 财务(12822)
- 财务管理(12797)
- 易(12740)
- 银(12560)
- 银行(12515)
- 融(12314)
- 机构
- 大学(300901)
- 学院(300365)
- 管理(118416)
- 济(112302)
- 经济(109567)
- 理学(102955)
- 研究(102479)
- 理学院(101724)
- 管理学(99809)
- 管理学院(99262)
- 中国(73730)
- 科学(67294)
- 京(64149)
- 农(55350)
- 所(52286)
- 财(51503)
- 业大(49619)
- 研究所(48193)
- 中心(46531)
- 江(44222)
- 农业(43576)
- 财经(41196)
- 范(41005)
- 师范(40544)
- 北京(40009)
- 院(37546)
- 经(37519)
- 州(36010)
- 技术(33662)
- 省(33375)
- 基金
- 项目(214251)
- 科学(166968)
- 研究(154394)
- 基金(153689)
- 家(135201)
- 国家(134064)
- 科学基金(114167)
- 社会(94561)
- 社会科(89330)
- 社会科学(89301)
- 省(86664)
- 基金项目(82532)
- 自然(76218)
- 自然科(74399)
- 自然科学(74377)
- 自然科学基金(73001)
- 划(71839)
- 教育(70678)
- 编号(63342)
- 资助(62849)
- 成果(51280)
- 重点(47880)
- 部(46215)
- 发(45492)
- 创(44245)
- 课题(43974)
- 创新(41278)
- 科研(41213)
- 计划(40005)
- 大学(39034)
共检索到432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宙翔 张文波 陈雪蕾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在"一带一路"中位置优越。但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基数大,对促进云南省城乡均衡发展产生掣肘。基于对云南省贫困致因、现状以及相关扶贫集市建设政策背景的分析,明确了以国际驿道综合工程项目集群为依托,系统实施交通沿线扶贫集市建设,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发挥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交通沿线 扶贫集市 载体 国际驿道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红红 李娅
根据县域视角选择核桃传统生产大县、精准扶贫重点县——大理州漾濞县开展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精准扶贫效果调研工作,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产业在提高当地贫困户经济收入与促进当地就业方面的扶贫效果明显;但在核桃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监管不到位,技术创新滞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应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作用,整合生产要素,促进三产融合,激发动力,提升贫困户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核桃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云霞
本文立足于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对云南省的扶贫工作及当前形势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阐述了云南省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该省发展旅游扶贫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云南省 旅游扶贫 对策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晓波 王海燕 王云美 杨红钧 陈蕊 鄢文光 袁媛 李学林
【目的】进一步找到云南省精准扶贫新动能和关键点。【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选取88个共性县(市、区)并按照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划分,对云南省精准扶贫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是建设绿水青山的天然"本底";贫困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人口是精准脱贫的"聚焦点";贫困地区具有将优势和潜在劣势转化成经济发展后发优势的"闪光点";贫困地区农业和科技是精准脱贫的"着力点"。【结论】研究结果为云南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综合评价 新动能 关键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窦亚权 李庆磊 李明虎 李娅
文章以云南省泸水市鲁掌县和昭通市大关县2个典型村为例,在对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云南省林下产业扶贫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2个案例村的贫困原因、扶贫措施以及扶贫成效,找出林下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林下产业 扶贫效果 对策建议 云南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瞿秋美 王万平
消除贫困是民族地区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位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但是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瞄准精确、项目精准、措施精当,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反贫困效果。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苍山西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突出精准的具体做法,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漾濞县 苍山西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东旭
产业扶贫是当前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减贫、脱贫的主要方式。通过对云南省X县产业扶贫的案例研究,分析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的实践逻辑与作用效果。产业扶贫首先通过基层党支部带动、产业奖补政策和宣传媒介,可以有效调动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随后,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将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实施。主要包括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乡村精英为主体和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最后,针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通过村民会议、监督考核和村规民约的方式进行有效化解。产业扶贫实现了脱贫意识提高、乡村产业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长久脱贫的良性效果。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产业扶贫 实践逻辑 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目的]探究扶贫开发成效对于国家进一步精确制定脱贫政策具有的借鉴意义。[方法]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扶贫开发成效,并探讨扶贫开发成效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扶贫开发成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各州(市)与经济中心距离与扶贫开发效率成正比,距离越远,扶贫开发效率越好,各州(市)经济密度、扶贫资金与扶贫开发效率具有负相关系,经济密度高、扶贫资金投入多的地区,扶贫开发效率越低,这与扶贫开发效率区域差异特征相吻合。[结论]在实践方面,为制定区域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启示,即区域扶贫开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以及实时把握客观规律,遵循规律的引导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晓芬 邱文静
普惠制金融观,是由联合国于2005年推广"小额信贷年"时率先提出的,其目的是能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特别关注被传统金融长期排斥在外的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强调金融功能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经济落后特别严重,发展农村经济是提升全省经济的途径之一。云南省响应银监局的号召,自2008年起先后开启了6家村镇银行支持当地农村金融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云南省村镇银行在信贷资金运行和扶贫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 信贷资金 扶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琰
本研究以云南省瑞丽市D傣寨为例,从空间性的视角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扶贫的有效路径,强调社会文化的再生产应以主体的在场为前提,具有场域性和空间性。教育作为社会文化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均具有特定的空间性特点。本研究中首先以传统的奘寺教育为例,阐明传统教育的实践空间具有地域性特点;其次运用数据分析,呈现瑞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这种不均在结果上表现为农村傣族青壮年多外出从事体力劳动并且最终返乡。教育赋予了个体实现就业流动的能力,这种赋能体现了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的运转逻辑和跨时空联结。学校是现代教育的实践空间,成为将社会行动从地方社会脱离出来的脱域机制,并对传统社会文化空间产生冲击。本研究还对目前教育扶贫中的行政举措和市场力量加以分析,由此强调教育扶贫需遵从场域的逻辑,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的建设;村落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是有效增强内生动力的非制度化路径,儿童应成为非制度化路径中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学术 刘楠 熊辉
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困难区域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最后堡垒。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特殊性客观上需要特殊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本文在对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困难区域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特殊困难群体和区域的贫困现状与特征,深入剖析了其中的脱贫制约因素,结合农村全面实施低保制度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超 吴振磊
本文界定了扶贫载体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三位一体的扶贫载体,明确了载体扶贫的方式,并以陕北吴起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可持续发展 载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惠仙 秦成逊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解困对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成因,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的机制、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出一条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解困 解决办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全部是80后,他们自愿从环境优越的省直机关来到贫困落后的山村,他们克服从身体到精神、从生活习惯到工作方式的种种不适逐渐与村民水乳交融,他们从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知识一窍不通到成为多面能手,他们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在帮助村民脱贫解困中收获快乐和成长,他们就是云南省财政厅驻维西县永春乡扶贫工作队。
关键词:
工作队 财政厅 维西县 永春乡 云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