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
- 2023(958)
- 2022(909)
- 2021(895)
- 2020(857)
- 2019(1678)
- 2018(1696)
- 2017(2399)
- 2016(1935)
- 2015(2131)
- 2014(2092)
- 2013(2042)
- 2012(2065)
- 2011(1818)
- 2010(1823)
- 2009(1666)
- 2008(1624)
- 2007(1307)
- 2006(1089)
- 2005(951)
- 学科
- 学(3590)
- 济(2864)
- 经济(2862)
- 农(2252)
- 稻(2143)
- 地方(1896)
- 业(1766)
- 害(1668)
- 水产(1662)
- 虫(1637)
- 农业(1599)
- 动物(1535)
- 动物学(1387)
- 虫害(1364)
- 病虫(1182)
- 病虫害(1182)
- 物(1167)
- 管理(1137)
- 植(1059)
- 植物(1043)
- 防(1008)
- 工程(985)
- 生物(983)
- 防治(946)
- 治(943)
- 及其(931)
- 基因(855)
- 业经(809)
- 传(807)
- 方法(799)
- 机构
- 学院(26587)
- 大学(25017)
- 农(19569)
- 农业(16720)
- 研究(15049)
- 科学(15028)
- 业大(12112)
- 所(11137)
- 研究所(10722)
- 农业大学(10609)
- 业(9789)
- 省(9678)
- 室(9492)
- 实验(9297)
- 实验室(9052)
- 重点(8562)
- 南(8087)
- 中国(7507)
- 科学院(7209)
- 技术(6658)
- 中心(6094)
- 生物(5617)
- 京(5478)
- 农业科学(5135)
- 部(4830)
- 江(4505)
- 湖(4425)
- 家(4377)
- 院(4288)
- 工程(4243)
共检索到37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东方 刘二明 王世明 杨琼华 段永嘉
采用等位性测定方法,利用日本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和鉴别菌系,测定了滇农1号、282、六云1号、旱谷、楚粳4号、楚粳5号、轰杂141等7个云南水稻品种的基因等位性,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鉴定为Pi-z;另5个品种则由3对基因控制。它们都至少有1个基因与已命名的基因等位,但其它尚未推断的基因则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遗传 基因鉴定 云南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灵超 刘二明 黄金杯 奉光平 燕玮婷 吕建林 孙兵兵
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利用22个已知无毒基因菌株,对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78时,可将103个品种分为13类,其中有9类81个品种可能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其余4类22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具有广谱抗瘟基因Piz5(Pi2)、Pizt、Pi1和Pi9的品种对鉴别菌株的抗菌频率均大于60.0%.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瘟基因型 鉴定 湖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丽英 李国生 赵秀兰 刘树芳 李迅东 钏兴宽 康洪灿 杨勤忠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抗性 评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静萍 易自力 蒋建雄 唐忠海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关键词:
溶菌酶基因 转育 粳稻 籼稻 稻瘟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鼎 许明辉 姚春馨 隆四清
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种带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2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和145 b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和155 b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鼎 许明辉 姚春馨 隆四清
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两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p和145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p和155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隆四清 许明辉 姚春馨 李鼎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2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不同海拔梯田的24个水稻样品进行了SSR分析.发现24个样品属于21个不同品种,其中现代育成品种6个,地方品种15个.现代育成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其余是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但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粳血缘(16.7%~33.3%),说明这些现代育成品种是籼粳杂交的结果.地方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3个粳稻品种,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籼或偏粳,发现在海拔1750m以上的有9个(占37.5%)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这些偏籼品种可能是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SSR分析 元阳 籼粳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腾琼 梁斌 叶昌荣 徐福荣 汤翠凤 毛孝强 戴陆园
从云南高原粳稻区采集分离36份白叶枯病菌株,在包括初步选定的7个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在内的29个水稻品种上测定致病型,进一步明确了这7个鉴别品种的有效性。发现菌株与品种之间具有交叉互作反应,菌株与品种之间存在质的特异性互作关系;利用这套鉴别品种可将36个菌株划分为9个致病型,其中Ⅴ型菌为优势菌群,Ⅶ型菌为毒性菌群。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主栽品种多数感病。稻种资源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IR1545-339(xa-5)对所有参试菌株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抗性 云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奇 杨艳丽 浦卫琼 林丽飞 王扬 喻盛甫
描述了云南水稻根际土壤中发现的3种植物寄生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 tian,1865,多带螺旋线虫Helicotylechus multicinctus(Cobb,1893)Golden,1956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 chus penetrans(Cobb,1917)Chitwood & Otifa,1952。这3种寄生线虫均为云南省新记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发兰 张端品 林兴华 谢岳峰 戴陆园 陈勇
以IR36等11个籼稻品种和秋光等8个粳稻品种为测验种,对毫梅、毫秕等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的亲和谱和亲和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中,品种毫秕对10个籼稻和7个粳稻测验种表现亲和,亲和组合百分率最高(84.2%),亲合组合百分率在60%以上的还有毫梅(75.0%)和镰刀谷(68.4%);亲和力最好的是大白糯,其与籼、粳测验种表现亲合的各组合的F_1平均小穗结实率为74.7%,其次是毫梅(72.9%)和镰刀谷(70.4%).
关键词:
云南光壳稻 亲和谱 亲和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东 杨明英 耿志德 曹继芬 赵志坚 赵银月 裴卫华 王铁军
采用温室栽培接虫鉴定与田间套种自然鉴定相结合,对9个大豆育种新材料和品种进行了抗鳞翅目害虫鉴定及评价试验研究,用目测抗虫指数调查法,计算平均抗虫指数,得到综合抗虫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2-1、滇豆6号、滇豆7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抗虫(R);大豆育种材料和品种11-1、29-1、67-1、89-1、滇豆4号、滇豆5号对鳞翅目害虫抗性表现为中抗(MR)。试验结果品种间差异明显,调查及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为大豆田间抗虫品种筛选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抗鳞翅目害虫 鉴定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文德 易运萍 鲁国东 王宗华
用1995~2003年采自全省稻田被划分为21个毒性类型的57个菌株,对28个供试材料的苗期进行了抗瘟鉴定,其抗性频率在12.28%~92.98%。其中,中晚稻品种D702优多系、绵5优151和T优5537抗性最强,为高抗品种;优I66等6个品种的抗性次之,为中抗品种;汕优70等8个品种的抗性较弱,为中感品种;两优2186等11个品种的抗性很差,为高感品种。进一步对不同系列品种的抗性分析表明,汕优系列品种已几乎丧失抗性。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主栽品种 抗性评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二明 叶华智 孙雁 朱有勇 魏林
选用两对引物XLRRfor/XLRRrev和S1/AS3对23个水稻品种进行RGA-PCR指纹聚类分析,以80%的相似性可将23个品种分成9类;进一步对这23个品种进行抗瘟性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划分的品种组别数相同,有2个组别的品种组成也相同,但多数组别的品种组成有差异,即存在R-基因与抗性表型不一致的现象.因此,RGA-PCR指纹分析法与传统的抗性表型鉴定法相结合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抗性信息.品种RGA和抗性表型相似组别与病菌谱系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就单个品种而言,某些品种与一些病原菌谱系出现即皆亲和或皆非亲和的互作现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Khallaf Abdullah 唐正合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通过离体接种的方法,用已知抗瘟基因型反应的22个稻瘟菌株,对江苏省6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7个水稻品种可能携带1个或多个抗瘟基因,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z5、Pizt、Pi1、Pi9、Piz、Pi5、Pi3和Pii的水稻品种对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均大于50%。携带Pita2和Pi9这2个基因的水稻品种特占A和携带Pi9基因的水稻品种辐优136对所有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免疫,Pita2和Pi9这2个基因,尤其是Pi9基因对于水稻抗瘟性极为重要,推测特占A和辐优136是较好的抗瘟育种材料;含有Pia基因的水稻品种,如徐稻41926、徐稻40993等品种抗病性差,极易...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品种 抗病基因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卫 余功新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本研究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5个品种所带抗白叶枯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对“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相同的显性基因控制,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中白米等5个品种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a)、X_(a-c)、X_(a-e)和X_(a-f)不等位。中白米和黄牛尾香糯的显性基因与X_(a-g)相同,而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g)不同。安宁早和鲁士谷可能各带有一对新的抗性基因。中白米等5...
关键词:
云南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