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9)
- 2023(9614)
- 2022(8697)
- 2021(8306)
- 2020(7033)
- 2019(16433)
- 2018(16507)
- 2017(31498)
- 2016(17576)
- 2015(20094)
- 2014(20110)
- 2013(19683)
- 2012(17841)
- 2011(15977)
- 2010(15835)
- 2009(14176)
- 2008(13520)
- 2007(11596)
- 2006(9942)
- 2005(8410)
- 学科
- 济(65213)
- 经济(65141)
- 管理(48301)
- 业(45692)
- 企(38660)
- 企业(38660)
- 方法(33452)
- 数学(28921)
- 数学方法(28458)
- 农(17090)
- 中国(16001)
- 学(15834)
- 财(15727)
- 业经(14082)
- 地方(13663)
- 理论(13633)
- 农业(11389)
- 和(11123)
- 技术(10994)
- 教育(10860)
- 贸(10698)
- 贸易(10693)
- 务(10600)
- 财务(10537)
- 财务管理(10518)
- 易(10360)
- 环境(10145)
- 企业财务(9970)
- 制(9900)
- 划(9290)
- 机构
- 大学(242089)
- 学院(241680)
- 管理(97780)
- 济(87617)
- 理学(85570)
- 经济(85436)
- 理学院(84613)
- 管理学(82893)
- 管理学院(82493)
- 研究(77766)
- 中国(54952)
- 科学(51927)
- 京(51641)
- 农(39755)
- 所(39338)
- 业大(39238)
- 财(38642)
- 研究所(36367)
- 中心(34949)
- 江(33428)
- 北京(32740)
- 范(32705)
- 师范(32409)
- 财经(31763)
- 农业(31500)
- 经(28860)
- 院(28584)
- 州(28213)
- 技术(28109)
- 师范大学(25955)
- 基金
- 项目(173030)
- 科学(134539)
- 研究(125513)
- 基金(123322)
- 家(107730)
- 国家(106849)
- 科学基金(91624)
- 社会(75017)
- 社会科(70943)
- 社会科学(70919)
- 省(69591)
- 基金项目(66315)
- 自然(62043)
- 自然科(60599)
- 自然科学(60588)
- 自然科学基金(59446)
- 教育(59065)
- 划(58062)
- 编号(52335)
- 资助(51942)
- 成果(42004)
- 重点(38608)
- 部(37299)
- 课题(36410)
- 创(35902)
- 发(35667)
- 创新(33354)
- 科研(33244)
- 项目编号(32261)
- 大学(32151)
共检索到338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谷安宇 李绍平 杨丽英 王馨 李林玉 杨斌 严世武
黄花蒿是我国传统中药,从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抗疟疾的特效药。研究了黄花蒿不同生育时期的青蒿素含量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栽培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为花芽分化期,最佳干燥方式为自然晾晒。
关键词:
黄花蒿 青蒿素 收获期 干燥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佳梅 牛志多 张卫东 刘丽娟 徐国经
为确定穿龙薯蓣的最佳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长白山区栽培的穿龙薯蓣产量及不同载培年限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于秋季果熟期之后或春季鞭梢子期之前采收,穿龙薯蓣的产量均较高;5月采集的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2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即可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3年生和4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远高于2年生穿龙薯蓣。因此,长白山区穿龙薯蓣最佳栽培年限应为3年,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5月中旬。
关键词:
穿龙薯蓣 产量 薯蓣皂苷元 最佳采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绍平 杨丽英 董志渊 李林玉 王馨 杨斌 严世武
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黄花蒿 地膜栽培 露地栽培 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敏 张庭 石瑶 田浩 张金渝 潘俊 徐明 李晚谊
通过比较不同采收季节云南黄连根茎、须根、叶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云南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7个不同采收时间段云黄连根茎、须根、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得出有效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须根次之,叶片最低;有效成分在药用部位根茎中的含量在10月及11月最高,云南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11月的结论。
关键词:
云南黄连 采收时间 生物碱 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军营 杨宇虹 邓建华 殷红惠 王伟 段燕平 何元胜
KRK26是引自津巴布韦的烤烟新品种,其在云南烟区的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以植烟密度、施肥量、留叶数和留叶方式4个关键生产技术为试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烟株的田间表现和产量产值为评价指标,对KRK26的最佳栽培措施进行筛选。结果表明,KRK26在云南烟区种植时,以株行距55 cm×120 cm、每公顷施氮量75~105 kg、留叶数22片、打顶时去掉下部2~4片叶为最优栽培技术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屠婷瑶 孟江飞 魏晓峰 鞠延伦 房玉林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采收时间对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以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当地酿酒葡萄赤霞珠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6次不同时间(09-16,09-21,09-26,09-30,10-06,10-15)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其酿造的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其基本理化指标(含糖量、含酸量等)、酚类物质(总花色苷、总类黄酮等)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DPPH、羟自由基清除力等),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测定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对山西乡宁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各项品质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王平盛 蒋会兵 矣兵 玉香甩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古茶树 栽培管理措施 树势,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何钊 徐珑峰 张忠和 石雷 陈晓鸣
对云南栽培的玛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秘鲁产玛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栽培玛咖含有16.7×104mg.kg-1的蛋白质、21.5×104mg.kg-1粗纤维、9.30%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与秘鲁产玛咖类似,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粗纤维、钙、铁、锌、VC等成分的含量较高,表明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玛咖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振玲 金航 张金渝 张智慧 杨美权 杨维泽
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et Schrenk)。
关键词:
滇龙胆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小丛壳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童 贺雅娟 马宗桓 毛娟 陈佰鸿
[目的]对甘肃静宁地区4个苹果品种在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各品种的最佳采收期,为苹果优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甘肃静宁地区标准化果园管理条件下的‘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4个早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花后95 d)后每隔5 d取1次样,测算各时期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心大小、可食比、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淀粉、总酚、花青素含量和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等14项品质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苹果品种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均随着采样期的推迟而增加,其中‘嘎啦’和‘美国8号’在花后125 d达到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分别为166.33,229.23 g和74.90,86.34 mm;‘红露’和‘艾斯达’分别在花后120和135 d达到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分别为207.97,307.90 g和75.49,94.10 mm。4种苹果果实果心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大,但‘嘎啦’和‘美国8号’果心大小变化不显著。‘美国8号’和‘红露’在花后120 d可食比最大,而‘嘎啦’和‘艾斯达’可食比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无显著变化。随采收期的推迟,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皮花青素相对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淀粉和果皮总酚含量持续下降。‘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果实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醇4种可溶性糖,其含量总体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上升趋势,其中果糖在不同品种果实中含量最高,其甜度值分别在花后120,125,120和135 d达到最大值143.724,162.730,198.418和118.783。‘嘎啦’‘美国8号’‘红露’和‘艾斯达’果实中含有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乙酸、柠檬酸7种有机酸,其含量总体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其中苹果酸含量占总酸量的70%以上,其总酸量均在花后125 d降到最低值,分别为2.253,1.477,0.558和1.452 mg/g;其甜度值/总酸量均在花后125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917,110.176,268.935和74.607。聚类分析发现,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作为判断‘嘎啦’和‘艾斯达’果实成熟度的评价指标,可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作为判断‘美国8号’和‘红露’果实成熟度的评价指标。[结论]‘嘎啦’‘美国8号’和‘红露’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15~120 d,此阶段其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0.78%,11.83%和14.04%,平均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4.84,6.19和3.99 mg/g;‘艾斯达’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30~135 d,此阶段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可滴定酸含量为10 mg/g,平均抗坏血酸含量为0.025 mg/g。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苹果栽培 果实品质 甘肃静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潘学政 周朝鸿 谷勇 刘秀贤 惠雅玲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 8551、-0 2374、0 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关键词:
木豆 地方栽培群体 数量性状 变异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逄涛 宋春满 方敦煌 邓建华 邓云龙
本文对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5和云烟87等云南烤烟主要栽培品种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栽培品种间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3-羟基-2-丁酮、4-甲基-5H-呋喃-2-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4种异构体)、3-甲基-2-丁烯-1-醇、寸拜醇、新植二烯等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花大金元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高于其它品种。K326在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低于其它品种。云烟85、...
关键词:
云南 烤烟 品种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觐 牛迎凤 孔广红 李开雄 倪书邦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精确评价的分级标准,并对60份种质的各品质性状参数在不同级别中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各级别中的出现频次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6个参数均呈偏态分布;单果重和果核重普遍较小,总糖含量相对较低,可食率普遍较高,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多态性丰富;大多数品质性状为独立性状
关键词:
芒果 栽培 品质 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李慧 詹春红 宋维希 朱兴正 刘大会 汪云刚 金航
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栽培茶树 野生茶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郑益兴 张燕平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营养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21.7 24.8℃)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197.0 1 277.0 m)和纬度(23°06'N 25°48'N)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纬向的单向变异模式;繁殖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34.0 1 060.0 mm)、经度(101°51'103°11'E)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