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4)
- 2023(9309)
- 2022(8386)
- 2021(8054)
- 2020(6743)
- 2019(15770)
- 2018(15797)
- 2017(30307)
- 2016(16901)
- 2015(19071)
- 2014(18975)
- 2013(18893)
- 2012(17240)
- 2011(15352)
- 2010(15013)
- 2009(13608)
- 2008(12949)
- 2007(10987)
- 2006(9384)
- 2005(7921)
- 学科
- 济(61860)
- 经济(61794)
- 管理(45413)
- 业(42909)
- 企(36119)
- 企业(36119)
- 方法(31263)
- 数学(27130)
- 数学方法(26809)
- 农(16316)
- 学(16026)
- 中国(14858)
- 财(14814)
- 业经(13653)
- 地方(13488)
- 农业(10967)
- 理论(10764)
- 和(10674)
- 贸(10505)
- 贸易(10501)
- 易(10178)
- 技术(10070)
- 环境(10043)
- 制(9757)
- 务(9655)
- 财务(9593)
- 财务管理(9577)
- 企业财务(9080)
- 教育(8797)
- 划(8707)
- 机构
- 大学(234632)
- 学院(233155)
- 管理(93512)
- 济(83842)
- 理学(81883)
- 经济(81842)
- 理学院(80962)
- 管理学(79357)
- 管理学院(78976)
- 研究(78659)
- 中国(54907)
- 科学(54351)
- 京(50441)
- 农(43469)
- 业大(41910)
- 所(40946)
- 研究所(38154)
- 财(36831)
- 中心(34661)
- 农业(34551)
- 江(32123)
- 北京(31750)
- 范(30393)
- 财经(30311)
- 师范(30084)
- 院(29140)
- 经(27616)
- 州(27004)
- 技术(26272)
- 省(25047)
- 基金
- 项目(171107)
- 科学(131594)
- 基金(122268)
- 研究(119674)
- 家(109049)
- 国家(108201)
- 科学基金(91124)
- 社会(71498)
- 省(68591)
- 社会科(67581)
- 社会科学(67559)
- 基金项目(66377)
- 自然(62882)
- 自然科(61343)
- 自然科学(61325)
- 自然科学基金(60198)
- 划(57436)
- 教育(54331)
- 资助(50712)
- 编号(48483)
- 成果(38784)
- 重点(38384)
- 部(36047)
- 发(35708)
- 创(35325)
- 课题(33607)
- 科研(33481)
- 计划(33370)
- 创新(32953)
- 大学(31078)
共检索到32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诗 黄键 陈林 唐军荣 蔡年辉 许玉兰 李世宗
【目的】植物的营养分配可反映其物质和能量策略,但测定植株各器官营养分配模式较为繁琐。基于各器官间含量相关性可构建估测模型,利用易采样测定器官估测单株的营养含量,为快速评估苗木氮磷钾含量提供途径。【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按根、茎、针叶3种器官进行生物量、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测定,以易采样器官——针叶为变量,构建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Mp)、单株氮储量(NRp)、单株磷储量(pRp)和单株钾储量(KR_P)估测模型,分析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缩放关系,阐明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M_L)经对数转换后能很好地拟合单株生物量(R~2=0.9988,P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氮磷钾储量 尺度转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关键词:
苗木培育 云南松 氮、磷配施 化学计量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麒 孙继伟 李江飞 王丹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年辉 胡兆柳 贺斌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李根前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对照,截干后每月测定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年底测算萌枝保存率和母株保存率,分析不同截干高度下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的变化进程及累积数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萌枝和母株保存率,探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规律。【结果】不同截干高度萌枝发生的进程有所差异,截干高度5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早(截干后15 d)、持续时间最短(22 d),而截干高度10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晚(截干后22 d)、持续时间最长(39 d);净萌枝数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后1~2个月的速生期内,占理论极值的57.51%~58.55%;不同截干高度的净萌枝数量和累积萌枝数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均表现为截干高度5 cm<截干高度10 cm<截干高度15cm;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平均单株累积萌枝数量分别为12.82,19.72和22.71枝/株,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截干高度云南松苗木的萌枝平均生长量积累过程呈现“慢-快-慢”的节律,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生长量分别为6.094,5.486和7.868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云南松萌枝生长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处理后1~3个月,占总萌枝生长量的70%以上。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存活率分别为86.14%,76.26%和63.48%,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母株保存率分别为95.83%,100%和100%,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截干高度5 cm的萌枝数量少,但存活率最高;截干高度10 cm的萌枝数量多,且存活率较高;截干高度15 cm的萌枝数量多,但存活率最低。【结论】截干高度10 cm的处理既利于枝条萌发和萌枝生长,又具有较高的萌枝存活率,可较好权衡萌枝数量、生长量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因此确定其为最有利于萌枝潜力发挥的适宜留桩高度。
关键词:
云南松 萌枝能力 截干高度 繁殖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文红 沈应柏 李镇宇 蒋湘宁
以马尾松为实验材料,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马尾松毛虫咬食、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物熏蒸处理4h后,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系统上枝针叶和系统下枝针叶中酚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虫害、10μmol/L茉莉酸甲酯和10μmol/L萜烯混合物熏蒸,损伤枝、姊妹枝和系统枝中酚酸含量除虫害后的系统下枝略有降低外,其他均明显升高。说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类物质作为植物体内伤的报警信号,能代替虫害等外界刺激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起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
关键词:
酚酸 马尾松苗木 昆虫取食 气体防御信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年辉 唐军荣 车凤仙 李亚麒 陈诗 陈林 许玉兰 李根前
[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关键词:
云南松 平茬 生物量分配 森林培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成思丽 王丹 贺斌 胡兆柳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测定苗木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析云南松不同苗龄苗木平茬后的根系构型。【结果】不同苗龄平茬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茬后480 d时,6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0.825 mm)、根体积(4.435 cm~3)比30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1.302 mm)、根体积(16.282 cm~3)小,但总根长较大;6~30月龄平茬苗木的比根长整体呈降低趋势,且6月龄平茬苗木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均显著大于其余苗龄平茬的苗木(P<0.05),且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加而减小的生长趋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与根生物量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生物量之间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大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苗龄较小的苗木构建了更细更密集的根系,有利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苗龄为6个月的苗木平茬效果较好。图2表5参40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根系形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曹岩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_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_a/w_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对油松、侧柏苗木形态与生理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苗木形态特征是苗木生理状况的外在表现。同一批苗木内,苗木形体越大,则针叶内N,P,K浓度越高,总含量越大,并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和速率也越高,因此苗木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木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瑶瑶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祝燕 马跃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养分承载 养分库 氮 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欣 王凌晖 梁惠萍 李远发 郝建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降香黄檀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9种配施组合处理中,氮0.45 g.盆-1、磷0.30 g.盆-1(N2P3K1)处理可以促进降香黄檀苗木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2P3K1和氮1.80 g.盆-1、磷0.15 g.盆-1(N3P2K1)处理有利于降香黄檀苗木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N2P3K1和氮0.45 g.盆-1、磷0.15 g.盆-1、钾0.60 g.盆-1(N2P2K3)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质量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巍 李根前 许玉兰 陈诗 吕学辉 蔡年辉
以生长周期为1 a的云南松实生苗定株苗高、地径动态生长量数据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对两个性状进行优良程度评价,以7个基本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判断不同时间优良性状评价的效果,并总结评价效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两个性状在生长过程中的最佳评价时间点。结果表明:(1)在不同时间对苗高和地径的优良程度进行评价,判断其效果的7个基本指标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规律。(2)构建综合指标可以直观体现评价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据此趋势初步确定苗高最佳评价效果的时间范围在157~187 d,地径最佳时间范围在235~265 d。(3)通过与生长过程偶联分析发现:分别在t1、t0、t2三个生长特征点进行苗高、地径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合瑶 李莲芳 刘娴 李小军 顾梦 周冬梅
[目的]了解赤霉素(gibberellin,GA_3)和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的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为短期内培育无蹲苗期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15年生的1.5轮实生种子园采集云南松种子,采用L_9 (3~4)正交试验,开展不同质量浓度GA_3 (0.1,0.2和0.3 g/L)和COS(1,3和5 g/L)溶液浸种结合基质施缓释肥(0.5,1.0和1.5 kg/m~3)的育苗试验,以不浸种和不施肥的处理作为对照。在苗龄70,110和140 d时,测定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并于苗龄140 d时测定其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筛选促进苗高生长的无蹲苗期壮苗培育的最优组合。[结果]苗龄70,110和140 d时,各处理组合的苗木地径分别为0.9~1.1,1.1~1.5和1.9~2.3 mm,苗高分别为3.5~5.0,7.3~9.6和8.7~12.0 cm,对照地径分别为1.0,1.1和2.1 mm,苗高分别为3.7,7.0和9.2 cm;苗龄140 d时,各处理组合苗木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43~0.67,0.19~0.27,0.62~0.94和0.08~0.13 mg/g,对照上述色素含量分别为0.52,0.20,0.72和0.10 mg/g;各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勇
通过对贮藏条件下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油松、侧柏苗木病原菌感染情况,苗木叶绿素、碳水化合物、水势、RGP、DBB及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得出根系外渗波电导率是评价苗木因贮藏造成根系腐烂而失去活力的简便有效指标。研究还发现,苗木休眠可分为生理休眠和强迫休眠,生理休眠的苗木,在进入完全休眠后,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打破休眠,油松是生理休眠苗木,需5℃以下温度35-80天才能解除休眠。强迫休眠的苗木只要遇上适宜的生长环境就能萌发生长,侧柏属强迫休眠苗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 李国雷 刘勇 马履一 祝燕 姜长吉 刘福森 李学莲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