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6)
2023(5000)
2022(4122)
2021(4010)
2020(3121)
2019(6869)
2018(6672)
2017(11523)
2016(6995)
2015(7721)
2014(8014)
2013(7555)
2012(6930)
2011(6167)
2010(6197)
2009(5562)
2008(5603)
2007(5165)
2006(4471)
2005(4092)
作者
(21858)
(18438)
(18058)
(17411)
(11659)
(9071)
(8118)
(7004)
(6997)
(6949)
(6313)
(6198)
(6139)
(5922)
(5859)
(5814)
(5511)
(5395)
(5277)
(5234)
(4781)
(4677)
(4565)
(4382)
(4380)
(4129)
(4040)
(4025)
(3910)
(3893)
学科
(19202)
经济(19173)
管理(17482)
(15869)
(13265)
企业(13265)
(8067)
(7289)
(6714)
业经(6320)
中国(6285)
方法(5909)
地方(5844)
农业(5527)
理论(5362)
(5024)
(4760)
财务(4747)
财务管理(4727)
教育(4535)
企业财务(4451)
教学(4361)
数学(4235)
数学方法(4077)
(3796)
(3491)
银行(3466)
(3421)
环境(3381)
技术(3264)
机构
学院(93494)
大学(88449)
研究(33840)
管理(27074)
科学(25660)
(25648)
中国(24708)
经济(24684)
理学(22003)
(21930)
理学院(21666)
管理学(20974)
管理学院(20819)
(19713)
(19407)
业大(18120)
研究所(17978)
农业(17369)
(16895)
(16370)
技术(15214)
中心(15176)
(14843)
(14244)
(13575)
(13366)
(13273)
师范(13104)
北京(12500)
(11331)
基金
项目(61303)
科学(43980)
研究(43496)
基金(38383)
(36217)
国家(35849)
(28257)
科学基金(27668)
社会(22537)
(22453)
社会科(20991)
社会科学(20983)
教育(20703)
基金项目(20194)
编号(19188)
自然(18923)
自然科(18396)
自然科学(18389)
自然科学基金(18022)
成果(16459)
资助(15715)
课题(15218)
重点(14941)
(13846)
科技(13457)
计划(13309)
(12747)
(12706)
科研(12064)
创新(11818)
期刊
(35746)
经济(35746)
研究(25806)
学报(22921)
中国(22397)
(20828)
科学(17585)
教育(16349)
大学(16318)
学学(15471)
农业(13872)
(13723)
管理(10209)
技术(8760)
林业(8081)
(7574)
金融(7574)
业经(7470)
(6966)
业大(6772)
(6639)
职业(5929)
图书(5855)
科技(5544)
财会(5432)
农业大学(4941)
财经(4869)
经济研究(4632)
书馆(4414)
图书馆(4414)
共检索到14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皮文林  罗方书  
对云南松10个地理种源的高径生长进行7年连续的观测.生长量统计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年平均生长量的差异极显著;连年生长量呈递增趋势;苗期与7年生时的高、径生长相关均极显著,可作为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的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童再康  范义荣  王学平  杨家强  
由8年生黄山松种源试验林所作的分析知,历年树高遗传力稳定于0.62~0.76;各年树高间遗传相关系数均在0.82以上,显著高于相应的表型相关系数,表现出树高生长在时间上的遗传稳定。根据28年生人工林和45年生天然林解析木资料所估算的早晚期生长表型相关系数和早期选择的年遗传增益比率,初步确定8~10年生是黄山松最佳的早期选择年龄,此时选择所能得到的年遗传增益显著高于主伐期时选择的平均年增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李昆  段安安  崔凯  高成杰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陈应龙  曹嘉相  苏联军  
针对云南省松茸产量连年锐减的严重现实 ,通过对松茸产区及市场的深入了解 ,结合在林间试验地的研究和观测调查 ,提出一系列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禁止采收和收购占松茸总量约36 .4 %的未成熟幼茸 ,可使云南松茸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1.96倍 ;在保持现有松茸生态环境条件下 ,采用科学的采收方法 ,实施一系列有关的科学技术措施 ,在 2 7hm2 范围内松茸产量连年成倍增加 ;在 1hm2试验林范围内 ,松茸个数增加 4 5.2 8% ,产量增加 4 8% ,而有关鸟害等损失则降低 ,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土壤营养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因此 ,恢复和保护松茸生态环境并配合适当的技术措施与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靖  王晓春  彭云  
云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探讨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云南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通过实施创新工程 ,注重引进科技和人才 ,发展以生物资源为龙头的绿色产业群的途径及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国芳  马金书  
本文分析了推进云南工业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级化程度低 ,支柱产业单一 ;二是企业技术落后 ,规模小 ,竞争力弱 ;三是国有经济分布广、比重大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 ;四是城市化进程缓慢 ,城市化水平落后。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云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对策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着力推进企业创新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是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四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迎昌  
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和速度。云南如何在各种经济资源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结构,并保证最大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很值得研究。 一、工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工业结构水平的测定 云南工业结构现状如表1所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1.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汉奇  孙茂盛  阮桢媛  董禹然  梁宁  
以典型的自然或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和分析了云南4种典型热带丛生竹——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分化背景,并结合种群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初步评价了以种群为代表的各个竹种的种源分化状况。结果显示:4个竹种种群间的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等主要营林指标差异显著;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种群间存在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其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大于0.83;而黄竹种群间也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Gst=0.252 4)。研究结果为筛选巨龙竹等4个竹种的优良种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小波  刘万德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目的]通过对云南松天然林内云南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测定,分析揭示竞争强度在云南松群落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云南松种群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在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设置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以云南松为对象木,定量分析林分、对象木、竞争木的竞争强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函数模型。[结果]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80.16%和19.84%;云南松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云南松种内>水红木>华山松>米饭花>大白花杜鹃>槲栎>马缨花>旱冬瓜;云南松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陈玉培  曾杰  李文良  
从西南桦分布区内选择的13个种源在南亚热带山地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产量、形态 特征上都有很大差异。以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为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13个不同种源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潞西、屏边和镇源3个种源生长和形态等各种特征都比其它种源好,位列前3名,是当地适生的好种源; 西马、龙陵和百色种源表现较好,属可利用种源;腾冲和西莲种源表现差,不好利用;平果、凭祥、靖西、景洪和田林5 种源表现一般,最好不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文君  韦秋思  赵毅辉  岑祖明  杨梅  
通过搭建一层遮荫(50.3%NS)、二层遮荫(15%NS)、三层遮荫(4.2%NS)以及自然光照(100%NS)分别设置4种不同的光强,研究细叶云南松幼苗一月生苗与半年生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发育在不同光强下的特征。结果表明,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期生长的存活率、地径增长量在100%光照下最大,且随遮荫强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50.3%光照下,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木的苗高增长量达到最大。不同光强对细叶云南松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幼苗的根系总长度、总根尖数、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恒春  张超  魏安超  张一  黄田  余哲修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建群树种,在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研建其林分生长模型以及对模型参数进行环境解释,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云南松林分的生长动态提供经验模型。基于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以为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基本理论方程,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模型,并对最优模型的参数进行环境解释。结果表明:(1)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ERMS)为指标,从6个基础模型中选定林分平均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坎派兹(Gompertz)模型, R2达到0.648, ERMS为3.384;(2)将各环境影响因子同时引入到2个参数组合位置上时的模型作为解释该环境因子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模型影响的最佳模型形式;(3)各环境影响因子对林分胸径生长模型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湿润指数>海拔>年平均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年平均气温>温暖指数>郁闭度>年均生物学温度>坡度。(4)地形因子和气候因子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之间的关系有正有负,地形因子中的海拔因子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不大,气象因子中温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对降水的制约来实现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陈金龙  陈洁  焦志伟  
以昆明西山林场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云南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设置固定样地24块,每块固定样地面积100 m2,记录样地基本地形因子,测定每株树木的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以1 cm为径阶距,采用6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林分直径结构。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拟合效果依次为Gompertz、Richards、Weibull、Logistic、Korf及Mitscherlich,除Mitscherlich模型外,其它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差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琼  王维有  孟景祥  刘灏  邢震  毛建丰  王晓茹  李悦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探究高山松是油松及云南松高世代杂交后代的证据,以油松、云南松、油松×云南松杂种子一代为材料,以天然高山松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对亲本、杂交后代和对照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高山松以及油松×云南松杂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比油松、云南松更广;2)与亲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比,油松×云南松表现出杂种优势;3)与亲本相比,高山松和油松×云南松的气孔导度均偏低,且下降相对缓慢;4)油松×云南松的蒸腾速率受父本遗传影响明显,且与高山松表现相似。5)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但平均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祁景良  王玉英  
云南松梢蚧SonsaucoccusyunnansonsausYoungetHu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且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对该虫的发生与降水量、气温、林型、寄生密度和天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降水量、低温与该云南松梢蚧若虫的死亡率成正相关,营造混交林是防治该虫的主要措施,同时结合保护天敌,提高天敌的自然寄生率,加强蛹期灭蛹,可将其虫口有效的控制下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