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8)
- 2023(8297)
- 2022(7084)
- 2021(6648)
- 2020(5697)
- 2019(12851)
- 2018(12702)
- 2017(24314)
- 2016(13637)
- 2015(15025)
- 2014(15050)
- 2013(14676)
- 2012(13292)
- 2011(12067)
- 2010(12216)
- 2009(11012)
- 2008(10762)
- 2007(9562)
- 2006(8125)
- 2005(7099)
- 学科
- 济(55159)
- 经济(55115)
- 管理(34138)
- 业(31868)
- 方法(27090)
- 企(26181)
- 企业(26181)
- 数学(24538)
- 数学方法(23991)
- 地方(14378)
- 学(13790)
- 农(12892)
- 中国(12794)
- 财(11100)
- 业经(10308)
- 理论(9641)
- 地方经济(8615)
- 农业(8541)
- 制(8306)
- 技术(8057)
- 环境(7888)
- 贸(7830)
- 贸易(7826)
- 和(7671)
- 融(7665)
- 金融(7663)
- 易(7557)
- 银(7476)
- 银行(7441)
- 行(7115)
- 机构
- 学院(189591)
- 大学(185531)
- 济(68272)
- 管理(67891)
- 经济(66694)
- 研究(66502)
- 理学(59210)
- 理学院(58448)
- 管理学(56748)
- 管理学院(56420)
- 科学(47535)
- 中国(47003)
- 农(39607)
- 京(39030)
- 所(36081)
- 业大(34538)
- 研究所(33707)
- 农业(31791)
- 财(30340)
- 中心(29852)
- 江(27990)
- 财经(24566)
- 院(24558)
- 范(24502)
- 师范(24113)
- 技术(23996)
- 北京(23993)
- 省(23408)
- 州(23317)
- 经(22279)
- 基金
- 项目(138038)
- 科学(106748)
- 基金(97839)
- 研究(92482)
- 家(89815)
- 国家(89184)
- 科学基金(74289)
- 省(57711)
- 社会(56059)
- 社会科(53203)
- 社会科学(53185)
- 自然(51745)
- 基金项目(51590)
- 自然科(50586)
- 自然科学(50569)
- 自然科学基金(49592)
- 划(48393)
- 教育(43951)
- 资助(41319)
- 编号(36265)
- 重点(32603)
- 发(29961)
- 计划(29227)
- 创(28973)
- 部(28503)
- 成果(28492)
- 创新(27169)
- 科研(27117)
- 课题(27013)
- 科技(26542)
共检索到265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薇祎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张璐
【目的】探索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云南松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川、西藏和云南150株云南松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基础生物量模型(一元、二元模型),引入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模型,建立不同省(自治区)云南松的地上总生物量及树干、干材、干皮、树冠、树枝和树叶各项生物量的通用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根据方程构成的不同,该方法又分为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常笑 邓华锋 王少杰 陈振雄 王雪军
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但是建模过程中考虑区域因子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重庆市、四川省和湖北省151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样本数据为例,采用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区域马尾松通用的相容性地上生物量模型、立木材积模型和它们的转换因子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区域的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区域模型的差异性和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二元模型均优于其对应的一元模型;在独立拟合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中引入立木材积因子,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健健 王增 张勇 刘海英 顾光同 彭欣怡 吴家森 叶子豪 张申 尚世宇
【目的】构建杨梅Myrica rubra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为杨梅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量精确估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8株杨梅标准木实测数据,在以地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建立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基础上,运用非线性误差变量模型法,对浙江仙居县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拟合出的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中,以地径(x_1)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最大,叶片生物量(y_1)、枝干生物量(y_2)、根系生物量(y_3)及总生物量(y_0)模型分别为y_1=0.004x_1~(2.795)、y_2=0.003x_1~(3.048)、y_3=0.002x_1~(3.141)和y_0=0.010x_1~(2.995)。以地径、树高、冠幅构建的3个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其中又以地径为自变量的模型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最大,模型最优,相关参数c_0、b_0、r_1、r_2、r_3和r_4分别为0.084 0、2.162 7、0.780 0、0.779 9、0.224 3和0.204 5。随地径、树高和冠幅增大,叶片、枝干、根系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基本相似,枝干、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叶片生物量则逐渐下降。各组分生物量随杨梅林龄增大从大到小快速演变为枝干、根系、叶片。【结论】在运用杨梅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时,以地径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最大,且模型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最大。地径是最适合用于估算杨梅生物量的变量。图1表4参31
关键词:
杨梅 地径 幂函数 相容性 生物量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兴召 孙晓梅 张守攻 陈东升
基于60株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林龄条件下立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度量误差方法建立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树叶、树枝、树皮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干材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筛选出总生物量与各分量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三级控制的方法建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消除总量和各分量模型的异方差。建立的总量、地上部分、树干、干材、树皮生物量模型,其R2均大于0.9;树根、树冠、树叶和树枝生物量的R2略低,介于0.7 0.9之间。通过独立样本对模型的相容性和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各分量预测值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之...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郭文清 曹小玉
以南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研究建立了地上生物量与树干、树冠的相容性联立方程组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方程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和方程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趋于无穷小,树干生物量Y1和树冠生物量Y2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9502和0.8807,模型精度比较高,适用性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建立相容性立木生物量模型提供新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守正 张会儒 胥辉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生物量数据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 ,因此 ,准确测定生物量十分重要。建立生物量模型是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建模型 ,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如何解决相容性问题 ,一直是生物量估计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长白落叶松为实例 ,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非线性联合估计法 ,并与比例平差法进行了对比。针对不同建模方法 ,设计了 5种估计方案 ,经过分析比较 ,确定了 1种方案为最优估计方案。该方案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 ,采取两级联合估计。模型构成如下第一级,W1=f2(x)+f5(x),W2=f2(x),W5=f5(x...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非线性联合估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世利 刘健 余坤勇
林分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是进行林分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构建模型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各分量模型与总量模型之间不相容.本研究根据闽江流域杉木林分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从模型相容性的定义出发,分析各分量的代数关系,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林分各分量的相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地构建各种林分非线性模型;本研究所构建的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且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关键词:
林分生物量 非线性模型 相容性 闽江流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2种方案所建立的天然白桦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00~0.988,模拟效率(EF)=0.80~0.97;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0%以上,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但也在69%以上;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好,树根、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总的来说,2种方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冉启香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陈振雄
森林生物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但由于地域的不同,地上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存在差异。以西藏、云南2个省(自治区)的130株实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生物量数据,分别用传统回归方法和利用引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方法建立了地上总生物量和地上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胸径为自变量)、二元(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和三元(胸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生物量模型中,地上总生物量模型精度最高,预估精度为0.930 0~0.960 0,其次是树干、树皮和干材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为0.900 0~0.950 0,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炜玮 李凤日 董利虎 赵鑫
基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樟子松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探讨了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各器官碳密度值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各器官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27、30、32、36、40和44年生樟子松各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49.5、460.2、470.8、485.1、489.2和513.6g/kg,林下植被与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7~44年期间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从27年生的37.14t/hm2增加到44年生的168.46t/hm2,其顺序为...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密度 碳储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奕丰 陈东升 申佳朋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构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使之既在数据采集区域内能够表征不同水平下的差异程度,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方法]基于64株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和40个每木检尺样地数据,在考虑和未考虑林龄2种情形下,利用哑变量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方法相结合,构建单木和林分水平的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单木水平下的R~均大于0.95,林分水平下的R~均大于0.78,(2)利用哑变量考虑林龄因素后,单木水平下各评价指标总体稳定,参数b值范围从0.905 5~2.512 5减小为1.047 0~2.202 8。林分水平下R~2提升0.201 9,参数b值范围从0.071 1~1.560 7减小为0.781 1~1.055 1;且具有更小的TRE、MPE和MSE。(3)利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全株及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残差的分布趋势均平行于横轴。[结论]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和哑变量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建模过程简单、模型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因素下落叶松人工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林龄因素对林分模型拟合效果的改善更显著,在建模过程中,单木模型可以不考虑林龄的影响,而林分模型需要考虑林龄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阁 彭道黎 黄国胜 曾伟生 王雪军
以东北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利用总量直接控制和度量误差模型方法,研建相容的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生物量转换函数及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改善了模型的精度和平均预估误差;所建立的东北云杉一元相容性方程,其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94和0.97,平均预估误差分别为5.36%和3.55%;而二元相容性方程,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在0.98以上,平均预估误差控制在3.06%以下。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我国东北云杉林地上生物量的估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宗铸 陈小花 陈毅青 杨琦 雷金睿
探讨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岛林木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海南岛主要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树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独立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构建各树种(组)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独立模型及相容性模型。不管是独立模型还是相容性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其模型的精度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一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7~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7%~89.57%),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66~0.99)和E1(0.11%~70.06%),两者相差不大;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88~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6%~36.00%),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87~0.99)和E1(0.24%~43.23%),模型效果相当。所建立的各树种(组)模型可以用于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的估计。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度量误差模型 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本文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研究建立了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4个分量的相容性方程系统。首先,从各个分量所占比例变化特点分析入手,采用比值函数分级联合控制和比例函数总量直接控制2种方案构建了以地上总生物量为基础的相容性方程系统,其中对地上总生物量模型的估计,又采取了独立估计和联合估计2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分级联合控制方案和总量直接控制方案效果基本相当,而独立估计方法和联合估计方法也几乎没有差异。然后,还对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估计值的标准误差和平均预估误差会有所下降,但对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