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3)
2023(9429)
2022(8473)
2021(8186)
2020(6887)
2019(15987)
2018(16053)
2017(30616)
2016(17043)
2015(19138)
2014(19090)
2013(18948)
2012(17293)
2011(15534)
2010(15194)
2009(13772)
2008(13096)
2007(11148)
2006(9572)
2005(8114)
作者
(50357)
(41588)
(41555)
(39455)
(26694)
(20316)
(18759)
(16606)
(16089)
(14831)
(14388)
(14013)
(13230)
(13124)
(12901)
(12863)
(12698)
(12363)
(11982)
(11761)
(10684)
(10316)
(10094)
(9554)
(9379)
(9370)
(9273)
(9248)
(8450)
(8421)
学科
(63298)
经济(63231)
管理(44800)
(42588)
(35638)
企业(35638)
方法(30515)
数学(26184)
数学方法(25887)
(19821)
(16691)
中国(15130)
(14478)
业经(13850)
地方(13799)
理论(11711)
农业(11275)
(10889)
(10374)
贸易(10369)
环境(10230)
技术(10137)
(10030)
教育(9661)
(9565)
(9430)
财务(9372)
财务管理(9357)
企业财务(8857)
(8636)
机构
大学(237971)
学院(235331)
管理(93666)
(84614)
经济(82604)
理学(81998)
理学院(80980)
管理学(79457)
管理学院(79050)
研究(78984)
科学(54600)
中国(54579)
(50285)
(43744)
业大(40847)
(40715)
研究所(37882)
(37071)
中心(35170)
农业(34872)
(33257)
(31876)
北京(31504)
师范(31487)
财经(30559)
(28598)
(27801)
(27164)
技术(26681)
师范大学(25478)
基金
项目(170773)
科学(131690)
基金(121920)
研究(120760)
(107849)
国家(106974)
科学基金(90459)
社会(72290)
(68883)
社会科(68225)
社会科学(68202)
基金项目(66159)
自然(61947)
自然科(60423)
自然科学(60403)
自然科学基金(59288)
(57569)
教育(55238)
资助(50102)
编号(49459)
成果(39992)
重点(38353)
(36221)
(36032)
(35562)
课题(34038)
科研(33205)
创新(33147)
计划(33008)
大学(31415)
期刊
(89882)
经济(89882)
研究(64868)
学报(45778)
中国(40001)
(39604)
科学(39130)
大学(33103)
管理(32524)
学学(31222)
农业(28378)
教育(26635)
(26409)
技术(19291)
(15066)
金融(15066)
图书(14881)
业经(14843)
(14352)
财经(13937)
经济研究(13484)
科技(13238)
业大(12715)
理论(12406)
(12313)
实践(11733)
(11733)
问题(11685)
(11633)
林业(11537)
共检索到326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丽芳  杨海艳  
文章以云南巴西木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Dracaenae-fragrantis sp.)为试材,对其叶部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及纯化,从碳源、氮源、pH值、温度、杀菌剂等进行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氮源是蛋白胨;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光照对菌落的生长无太大影响,但适当的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是有利的;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7;供试的各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效果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叶海燕  刘振华  王虹霞  王德琴  王云月  
本实验从碳氮源、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炭疽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氮源是蛋白胨;促进产孢量增加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氮源是尿素。在pH值为3~10内,菌丝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扩展最适pH值为6,产孢量最大和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的pH值为5。全光照处理有利于菌落扩展和产孢量的增加,但抑制了分生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较高,相对湿度低于81%时不能萌发,且致死温度为50℃、10 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惠萍  范静华  陈海如  陈建斌  周石琼  李燕  
对引起云南省元江县芦荟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地芦荟炭疽病的菌原是芦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10 min;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70%代森锰锌对菌落抑制效果最佳,其次75%百菌清,80%比超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芬  孔垂思  郭建伟  杨建  郭娟  高源  王宏飞  李成云  丛花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锦秀  李岩涛  邓振荣  杨宝盛  
试验证明,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能较好地利用麦芽糖和蔗糖作为碳源。较适宜的氮源是KNO_3和蛋白胨。碳源中乳糖和甘油以及氮源中的尿素、(NH_4)_2SO_4和(NH_4)_2HPO_4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病菌生长最适宜酸碱度为pH6.1。苗竺生长和孢子萌发适温为20~30℃,低于10℃和高于35℃孢子不能萌发。孢子萌发适宜湿度为100%,以水中萌发最好。湿度低于75.6%时孢子不能萌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正义  陈启恒  
番木瓜炭疽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 PmDA 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适温16~32℃,最适温度24~28℃。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4~6。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在含蔗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产孢较多;氮源以蛋白胨最适宜菌丝生长,天门冬酰胺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6~28℃,附着胞形成最适温度20~24℃。在 pH 值2.5~8之间,分生孢子可萌发,最适pH 值4~5;pH3~5最适宜附着胞形成。在三种营养液中0.05%的蛋白胨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李加智  何明霞  蔡志英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均能引起橡胶炭疽病的发生,胶孢炭疽菌是主要病原。通过对2种橡胶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的最适温度均为28℃。胶孢炭疽在全光照的条件下,菌落直径最大;而尖孢炭疽在光暗交替的环境下,菌丝生长最好。2种炭疽菌生长的适宜pH值均为6~8。它们对碳源的利用有较大差异,胶孢炭疽在麦芽糖上生长最好,而尖孢炭疽在甘露醇和乳糖上生长较好。2种炭疽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尖孢炭疽有较强的耐药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润华  梁艳玲  许小玲  许耀杰  何敏枝  陈静  
应用科赫氏法则测定了从兰屿肉桂炭疽病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的致病性,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兰屿肉桂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aotearoa B.Weir&P.R.Johnst,可侵染8科11种供试寄主植物。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YG和CMA,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CMA。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明显,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产孢最佳碳氮源为果糖和蛋白胨,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霍秀娟  韦刚  
芒果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营养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研究表明,营养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7~37℃,适温范围分别为20~31℃,25~31℃。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以pH5.0~8.0生长良好;产孢的适宜pH为3.5~4.5。红光,兰光抑制营养生长,但光照有利于产孢,以萤光的促进作用最强。分生孢子在10~40℃均可萌发,适温范围为25~31℃。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30℃。在相对湿度100%+水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良好。营养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1,最适pH为3~7,附着胞形成的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云峰  杜婵娟  杨迪  赵廷昌  刘思情  付岗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C. fructicola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C. fructicola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 ℃,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涛  高艳丽  黄永辉  杨媚  周而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X4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菌株X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生长温度是28℃,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分生孢子在28℃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适宜菌丝生长和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凡  范鸿雁  罗霓  陶挺燕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桂腾茸  孔宝华  马学林  姬盼  杨毅娟  石安宪  张彦明  马玉梅  曹克强  马钧  黄文静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美华  杨金奎  李雪玲  杨海艳  陈莉莉  吴帆  
【目的】对紫果西番莲叶片炭疽病病原X-03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X-03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结果】X-03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最适生长p H为p H 89,当温度高于50℃时X-03菌株的孢子不能萌发。X-03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a NO3。供试的杀菌剂中以福美双对X-03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紫果西番莲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英  张明会  刘志恒  于海滨  王东来  
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