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7)
2023(7267)
2022(6366)
2021(5894)
2020(5319)
2019(12332)
2018(12207)
2017(23822)
2016(13376)
2015(15167)
2014(15428)
2013(15689)
2012(14793)
2011(13485)
2010(13629)
2009(12669)
2008(12985)
2007(11819)
2006(9989)
2005(9014)
作者
(41828)
(35320)
(35266)
(33737)
(22454)
(17214)
(16201)
(13841)
(13082)
(12721)
(11937)
(11852)
(11292)
(11290)
(11274)
(11142)
(10977)
(10338)
(10280)
(10014)
(8894)
(8765)
(8599)
(8023)
(8005)
(7982)
(7865)
(7832)
(7348)
(7270)
学科
(56296)
经济(56243)
管理(37066)
(35941)
方法(28702)
(28061)
企业(28061)
数学(25606)
数学方法(25373)
(16005)
(14643)
(14035)
中国(13417)
地方(11642)
农业(10558)
业经(10531)
(10252)
(10236)
贸易(10235)
(9938)
(9772)
(9398)
财务(9375)
财务管理(9350)
企业财务(8900)
(8424)
银行(8397)
环境(8299)
理论(8149)
(8108)
机构
大学(200397)
学院(199211)
(79412)
经济(77615)
管理(73911)
研究(69235)
理学(63713)
理学院(62940)
管理学(61726)
管理学院(61351)
中国(50886)
科学(46251)
(42416)
(41572)
(37579)
(36307)
研究所(34569)
业大(34240)
农业(33489)
中心(32194)
(29879)
财经(29235)
北京(26498)
(26477)
(26294)
师范(25983)
经济学(24703)
(24285)
(24020)
(22573)
基金
项目(134424)
科学(103771)
基金(96699)
研究(93112)
(86345)
国家(85686)
科学基金(71372)
社会(57481)
社会科(54443)
社会科学(54419)
(53390)
基金项目(51729)
自然(48073)
自然科(46811)
自然科学(46791)
自然科学基金(45973)
(45042)
教育(43011)
资助(40399)
编号(37585)
重点(30981)
成果(30841)
(29966)
(28992)
(27114)
计划(26464)
科研(26422)
课题(25750)
创新(25442)
(24802)
期刊
(83587)
经济(83587)
研究(52684)
学报(38922)
中国(37475)
(36812)
科学(32600)
(29160)
大学(27459)
学学(25910)
农业(24901)
管理(23821)
教育(17868)
(16101)
金融(16101)
技术(15875)
财经(14603)
(13756)
业经(13550)
经济研究(13225)
(12480)
问题(11971)
资源(11330)
(11088)
图书(10915)
技术经济(10047)
业大(9790)
理论(9763)
统计(9574)
科技(9179)
共检索到286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桂茹  王仕玉  李玉强  朱映安  陈骊君  郭凤根  
对引种栽培的24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株高、株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根状茎直径等7个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份种源间在这7个形态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依据形态聚类所得的树系图并不支持同一产地的不同种源首先聚在一起。说明云南的岩白菜资源间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趋同进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仕玉  郭凤根  刘芸君  刘云芬  杨生超  张应华  
提取滇产岩白菜资源的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为用ISSR标记研究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DNA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质量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ISSR引物选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100条引物。结果表明,从18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幼叶中提取了基因组DNA,浓度在1 387.5~12 000 ng/μL之间,A260/A280的值在1.61~1.85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呈一条带;从100种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2种扩增结果好的引物。所提DNA质量较高,该提取方法适用于从酚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植物材料中提取DNA;22个ISSR引物可用于岩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代程  何玉华  包世英  王丽萍  杨峰  于海天  吕梅媛  
文章对129份云南地方蔓生型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的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在形态学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0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24,其中以单株荚数的变异度最大,达到0.61。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4,各性状间数值差异不大。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将10个变量降维获得4个公共因子,含义清晰且解释度较好。利用公共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129份菜豆资源可分为2大类5个亚群。其特征是:亚群Ⅰ表现为分枝及结荚多,单荚粒数多,百粒重较小而单株产量高;亚群Ⅱ表现晚熟,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仙  刘倩  严炜  宋记明  段春芳  沈绍斌  张林辉  娄予强  刘光华  
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淑春  郑晓鹰  刘玉梅  何伟明  刘庞沅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与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更新密切相关,而且是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基础。在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种质间的相似和相异性,探讨作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种质间的亲缘和系统分类关系,已经成为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65份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茸毛、中肋色、中肋长度、叶球重量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较大的极差,不同的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状,如茸毛的变异系数达到了77.5%,中肋色的变异系数为53.5%;株高的极差达到60.0 cm,叶片长度极差达到了62.0 cm;直接影响植株开展度的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李慧  詹春红  宋维希  朱兴正  刘大会  汪云刚  金航  
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蕊  李国生  王锦艳  胡凤益  
【目的】分析保山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充分挖掘保山稻种资源有利性状提供依据。【方法】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1800多份稻种资源中随机选取96份稻种资源,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公布的水稻品种DNA分子鉴定的48对SSR引物进行基因型评价,并对其中的52份在1987年做了相关表型记录的稻种资源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的96份稻种资源中有52份有表型记载,包括株高、产量、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性状在1987年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是8.7%、21.8%、9.4%、17.3%、21%、85.2%、10.7%和7%,说明保山保存的稻种资源农艺性状具有表型多样性;这52份稻种资源于2020年在保山市农科所试验站种植后再次评价其株高,得出1987和2020年的株高变异系数分别是8.7%和7.8%,株高差异不显著(T=19.627,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刘大会  宋维希  詹春红  李慧  朱兴正  金航  梁名志  
对茶Camellia sinensis 104份(含其变种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87份,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15份)分别进行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种、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生化性状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生化多样性,多样性水平较高,而大理茶生化性状多样性则相对较低。水浸出物等4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阿萨姆茶(15.42%)>茶(15.22%)>大理茶(12.68%)。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种质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等分析揭示,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玉华  杨峰  王丽萍  吕梅媛  宗绪晓  代程  包世英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202份地方蚕豆资源10个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2份资源各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株高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7%。1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表明,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84,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78。聚类分析表明,云南省蚕豆地方资源分为3个大组群,以株高为主要聚类依据,综合聚类和Simpson指数结果可以知道株高是衡量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性状。聚类的结果同时表明:云南地方蚕豆种质资源的株高、生育期、百粒重有一定内在联系性,生育期(158.59 d)长的群体则株高较高(81.13 cm),但是百粒重偏低(95 g),反之亦然。本研究将云南省蚕豆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顺华  郑晓鹰  徐家炳  余阳俊  
采用RAPD技术对64份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OPE,OPF,OPG和OPH 4套共80条引物中选出了16个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析供试材料,结果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7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平均为72%。由RAPD分析结果可初步得出芜菁、小白菜和大白菜的特征谱带,这些特征谱带可分别作为这3个亚种的RAPD标记,据此可鉴定这3个亚种。将扩增出来的72条多态性片断进行统计,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取相似距离0.721为阈值,将大白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而小白菜(66号,苏州青)和芜菁(67号)各成一类,共8个类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霞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杨加珍  曾亚文  
【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少春  蓝增全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竺永金  潘启强  陈健鑫  魏玉倩  胡亚萍  王乐  张颖  马焕成  伍建榕  
【目的】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区域植被类型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大型真菌生长发育,同时文山市也蕴藏着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且有不少特有种类。因此,本研究在文山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以期发掘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价值菌类和新特有资源状况。【方法】采用随机踏查法结合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8乡2镇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标本的鉴定主要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并通过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内各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地区大型真菌共有116种,隶属于2门,4纲,11目,30科,71属。其中10种大型真菌为中国特有种。根据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市有食用菌19种,药用菌20种,毒菌3种,木腐菌55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物种累积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抽样充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丰富度指数(R)变化趋势是P10>P9>P8>P1>P4>P5>P2>P6>P2>P3;优势度指数(D)变化趋势是P9>P1>P7>P8>P3>P10>P2>P3>P4>P5;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趋势是P9>P7>P1>P8>P10>P6>P3>P4>P2>P5;均匀度指数(E)变化趋势是P9>P1>P8>P7>P6>P3>P2>P10>P4>P5。【结论】本研究获得文山市大型真菌资源的本底状况信息,并研究掌握该区域大型真菌多样性分布规律,为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也丰富了云南省大型真菌资源种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志芬  马玲  李友勇  矣兵  杨盛美  汪云刚  孙雪梅  刘本英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骏  陈家骅  宋东宝  
研究了茧蜂科与蚜茧蜂科昆虫在我国云南省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基于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云南省记录茧蜂科11个亚科64属19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48种;蚜茧蜂科9属2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6种.分析该地区的区系成分,发现云南省茧蜂和蚜茧蜂有很强的东洋区成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的属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