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6)
2023(7305)
2022(6348)
2021(6088)
2020(5266)
2019(12292)
2018(12251)
2017(23985)
2016(13366)
2015(15146)
2014(15448)
2013(15539)
2012(14597)
2011(13259)
2010(13577)
2009(12815)
2008(12961)
2007(12243)
2006(10707)
2005(9494)
作者
(40270)
(34511)
(34168)
(32476)
(21281)
(16602)
(15507)
(13498)
(12724)
(12167)
(11679)
(11371)
(10909)
(10753)
(10635)
(10633)
(10596)
(9873)
(9781)
(9704)
(8768)
(8586)
(8441)
(7847)
(7840)
(7815)
(7779)
(7538)
(7070)
(7059)
学科
(60122)
经济(60075)
(45805)
(42605)
农业(30170)
管理(29819)
方法(25449)
数学(23109)
数学方法(22881)
(21741)
企业(21741)
业经(16349)
中国(13769)
地方(12681)
(12598)
(12334)
(11403)
(10930)
贸易(10928)
(10652)
农业经济(10065)
(9701)
(9071)
农村(9062)
(8687)
(8526)
(8436)
银行(8413)
收入(8052)
(8022)
机构
学院(198945)
大学(193749)
(83026)
经济(81271)
管理(74506)
研究(66853)
理学(64327)
理学院(63665)
管理学(62474)
管理学院(62130)
(57994)
中国(51824)
农业(44735)
科学(42546)
(40657)
业大(39396)
(35517)
(34742)
中心(32675)
研究所(32247)
(31156)
农业大学(27579)
财经(27485)
北京(25331)
(25300)
师范(25020)
(24916)
(24315)
经济学(24283)
经济管理(24162)
基金
项目(129454)
科学(99513)
研究(95019)
基金(91236)
(79655)
国家(78890)
科学基金(66015)
社会(58295)
社会科(54722)
社会科学(54701)
(53549)
基金项目(49146)
(43137)
教育(42785)
自然(42178)
自然科(41104)
自然科学(41089)
编号(40984)
自然科学基金(40340)
资助(37029)
(32687)
成果(32458)
(29409)
重点(29004)
(28853)
课题(27308)
(26378)
科研(25091)
创新(24690)
(24393)
期刊
(97731)
经济(97731)
(61771)
研究(52647)
农业(41824)
中国(38651)
学报(34499)
科学(30425)
大学(26315)
(26212)
学学(25254)
业经(23577)
管理(21351)
(19909)
(19859)
金融(19859)
技术(18178)
教育(17249)
问题(15423)
农村(13937)
(13937)
农业经济(13784)
财经(12905)
(12809)
经济研究(12605)
经济问题(11629)
世界(11171)
(11012)
技术经济(10608)
业大(10500)
共检索到293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丽  
以云南山地为例,分析了在山区开发中推行多效林业、农林结合的优势,并研究了现代混农林业与传统的林农间作的本质区别,提出了在山区实行混农林业脱贫致富的几种设想及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颜明  
本文利用云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微观数据分析了影响山区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因素。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在农村青年外出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年龄分层和性别分层的异质性特征;②对于20岁以下的青年来说,教育与外出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受教育程度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促进和互补效应;③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因素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走出村庄"不仅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收益,更是农村青年走向富裕、融入市场的关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雁  陈良正  张思竹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广大山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山区的发展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提出了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这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仁龙  
对山区农田水利的量化研究,有利于考察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特点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GIS方法在当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量化研究中的可行性,并以云南山区较为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县级档案资料,在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量化研究了20世纪50—80年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演变过程,进而分析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影响机制。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区域经历了一个由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向半山区、山区扩展,然后又回到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的过程,这是农业政策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为利用跨学科方法和多技术手段量化研究水利史进行了尝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明军  杨子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赵耀  尚敬敏  
【目的】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富民  段豫川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再香  白慧  彭兴德  刘荣让  彭祖才  古德礼  
在分析贵州省从江县椪柑气候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分析影响椪柑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生产进行区划,同时比较不同种植区椪柑果实的品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王勇  刘卫东  郑志军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禄胜  
宁南山区是“三西”贫困地区,目前,山区8县劳动力资源已过百万,其中富余劳动力资源占五成,而近年来年输出人次已达50万以上,年创收在8亿-9亿元之间,占宁南山区农民纯收入的30%,为自治区财政收入的1/4。山区8县农村家庭基本上是户均输出1人,对山区脱贫致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劳动力资源状况、剩余原因、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  朱有志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约基础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博弈模型,并以湖南山区农村的案例检验该模型的主要结论。本文认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合约的形成过程是使因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最小化的过程,基于合约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解决了私人供给的成本分担问题和政府供给的需求信息不足问题,能够实现帕累托有效,而政府补贴行为将强化帕累托有效的均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淑敏  王颖  杨琼芬  李燕山  白建明  李先平  隋启君  
利用NASA PredictioN of WorldWide eNergy reSource(PoWer)网站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中云南省1983~2013年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和太阳辐射数据,基于fAo农业生态区域法和瓦赫宁根大学的马铃薯光合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云南省马铃薯周年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比较三种马铃薯产量潜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生产实际,fAo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光温产量潜力模型是目前较符合实际的计算马铃薯产量潜力的方法,并且有可能达到最大的实际产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为大春(134.2±9.0)t/hm~2,小春为(76.6±14.8)t/hm~2,秋作为(76.2±8.3)t/h...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南  孙海清  冉涛  
本文以西南山区农业为研究对象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 ,剖析区域贫困产生的原因 ,试图找出贫困的病根 ,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西南山区农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一些相应的扶贫方略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使贫困最小化的路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永豪  王昌全  李启权  李斌  余亮志  陈玉蓝  周应刚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20~408 mG·kG-1,属于轻度缺乏;变异系数为55.18%,属于中等变异。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异函数的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系数为46.6%,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地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结构性因素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含量空间变异所呈现出的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及空间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因而,川西南山区应结合当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和不同海拔段的水热条件,合理施用钾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爱武  傅秋华  方伟  李明华  
对浙南山区竹林培育技术传播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在浙南山区实施的竹业技术推广为"自上而下"的推广方法,技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以"基地建设"为核心。其运行机制集中体现为:①以技术为导向,技术人员为主体;②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下达过程;③受技术来源的途径和条件影响,在研究者和各层次技术推广人员之间形成了断层,技术支持系统不能很好地体现新技术的特征,进而严重影响了技术传播的效果。表1参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