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9)
2023(4605)
2022(3904)
2021(3604)
2020(3111)
2019(6864)
2018(6779)
2017(12130)
2016(6987)
2015(7869)
2014(7435)
2013(7510)
2012(7329)
2011(6493)
2010(6374)
2009(5809)
2008(5632)
2007(5047)
2006(4668)
2005(4208)
作者
(25867)
(22026)
(21976)
(20720)
(13976)
(11239)
(9548)
(8790)
(8666)
(7873)
(7810)
(7612)
(7559)
(7430)
(7227)
(6812)
(6732)
(6495)
(6383)
(6325)
(6076)
(5682)
(5596)
(5066)
(5053)
(4954)
(4859)
(4808)
(4773)
(4667)
学科
(22514)
经济(22488)
(13615)
(12979)
管理(12349)
(9472)
企业(9472)
(9021)
方法(8317)
地方(7154)
数学(7109)
数学方法(6986)
农业(6372)
中国(5785)
(5358)
土地(5133)
业经(5024)
(4506)
(3956)
土壤(3943)
环境(3937)
资源(3705)
(3702)
(3632)
生态(3626)
(3462)
贸易(3458)
税收(3377)
(3370)
金融(3367)
机构
大学(98895)
学院(98613)
研究(46229)
科学(37160)
(36317)
中国(33248)
(30925)
经济(30055)
农业(29454)
管理(28346)
(27928)
研究所(26277)
业大(25800)
理学(23847)
理学院(23383)
(23302)
管理学(22521)
管理学院(22395)
(20385)
中心(20274)
农业大学(18775)
(18440)
实验(17243)
(17120)
(16704)
实验室(16539)
科学院(16272)
(16110)
重点(15693)
北京(14762)
基金
项目(75549)
科学(56217)
(53984)
基金(53838)
国家(53647)
研究(43215)
科学基金(41638)
自然(32617)
自然科(31769)
自然科学(31749)
自然科学基金(31163)
(30593)
基金项目(28791)
(27461)
社会(23739)
资助(22280)
社会科(22164)
社会科学(22152)
计划(20001)
科技(19705)
重点(19195)
教育(18604)
(17086)
(15813)
科研(15753)
专项(15293)
编号(15218)
(14898)
(14812)
创新(14117)
期刊
(35419)
经济(35419)
学报(33676)
(32806)
科学(26590)
研究(25390)
中国(23732)
大学(22986)
农业(22362)
学学(22362)
(13111)
业大(11192)
(9877)
管理(9554)
林业(9417)
农业大学(8848)
(8236)
资源(7916)
(7717)
金融(7717)
教育(7593)
自然(6943)
科技(6656)
中国农业(6593)
技术(5742)
业经(5278)
自然科(5267)
自然科学(5267)
经济研究(5213)
科技大(4867)
共检索到152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吕  马庆兵  姜华  寸兴刚  段新慧  何承刚  
以云南省寻甸县省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6个湿地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植被、土壤因子和微生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中植物有24科43属53种;不同样地的植被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pH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微生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植被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放线菌>真菌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静  马玲  顾伟  陈旭日  马伟  张曼胤  
采用分层取样法、大类群分类法对扎龙湿地草甸4个样地土壤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昆虫4 974只,隶属于13目73科(或类群)134种,其中双翅目、鞘翅目和弹尾目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数的41.7%,27.1%和16.7%。群落水平结构特征分析表明,育苇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烟筒屯丰富度指数最大,其中大型土壤昆虫以吐木台3种指数均最高,中小型土壤昆虫以育苇场3种指数均最高,而管理局样地3种指数均表现为最低。聚类分析表明,4个样地分为3类,吐木台样地和育苇场样地群落较为相似,其他各为一类。昆虫群落季节动态分析表明,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7月和9月较多,5月和11月较少,多样性指数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宏  江康威  杨永强  孙瀚博  王亚菲  张青青  
在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设立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研究围栏禁牧(CK)、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对植被特征(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草甸群落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 <0.05),土壤全磷和全钾变化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植被特征因子显著相关,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磷是影响群落植被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由此可知,放牧对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有着重要影响,重度放牧会加剧草地植被和土壤的退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晓凤  牛德奎  郭晓敏  邓邦良  周桂香  王书丽  朱丛飞  罗汉东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建国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琴  曹广民  胡启武  李东  王跃思  李月梅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FC、FJ、FL)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在13:00左右,最小释放速率在4:00前后,且白天的释放速率均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植物生长期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黄期,且均表现为正排放;在整个观测期间(6月30日~1月28日)CO2平均释放速率依次为FC>FJ>FL,矮嵩草草甸植物土壤系统CO2释放速率为438 34±264 12mg (m2·h)(FC),土壤呼吸速率为313 20±189 74mg (m2·h)(FJ),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为230 3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旦增塔庆  白玛嘎翁  多吉顿珠  拉巴  
围栏禁牧是高寒草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学术界对适宜的围栏年限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自由放牧、围封5年、围封7年和围封11年后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显著提高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围封5年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与围封11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围封降低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3)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东秋  石培礼  何永涛  徐玲玲  张宪洲  钟志明  
以西藏当雄县草原化小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为对象,利用Li6400-09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进行了测定。土壤异养呼吸R(h)动态与土壤温度T()变化趋势一致,尤其与5cm地温相关性最强,说明5cm地温是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长季中土壤异养呼吸与5cm土壤温度呈现不同的函数关系:在降水比较集中的雨季(6~8月),函数关系是Rh=0.106exp0.133T;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旱季(5月,9~10月),函数关系是Rh=0.18exp0.0833T。在生长季中,雨季土壤日异养呼吸量为2.4g CO2.m-2,雨季异养呼吸总量为219.6g CO2.m-2,Q 10为3.8;旱季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的鲁骥  何兵  王长庭  胡雷  字洪标  
为了评估土荆芥入侵可能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量土荆芥残渣(1.25、2.50、5.00、10.00 g/kg)对在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常用的3种培育禾本科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早熟禾(Poa annua)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高土荆芥比例处理显著抑制了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随着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达朝玲   李亚娟   胡蕊梅   鱼小军   徐长林   史志翯   徐晶晶   包红红  
施肥是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和防治的重要措施,为明确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的修复效果以及施用菌肥后化肥减量的可行性,筛选祁连山高寒草甸恢复的适宜施肥方案,在东祁连山典型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设置不施肥的对照(Control)、单施氮磷复合肥600 kg·hm~(-2)(PM)、单施菌肥75 kg·hm~(-2)(BM)、氮磷复合肥600 kg·hm~(-2)+菌肥75 kg·hm~(-2)(PⅠBM)、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PⅡBM)、氮磷复合肥300 kg·hm~(-2)+菌肥75 kg·hm~(-2)(PⅢBM)6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8个小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Control处理,PM、PⅠBM、PⅡBM、PⅢBM处理的植被生物量鲜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PⅠBM、PⅡBM和PⅢBM均低于PM处理,施肥后豆科、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优势度有明显增加,BM、PM、PⅠBM、PⅡBM、PⅢBM处理下原生植被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优势度较Control分别增长了46.97%、0.18%、54.74%、10.05%、61.19%。相比Control,所有施肥处理植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数均有所增加,但PM与3个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ⅡBM处理下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和其他处理(P<0.05),有效氮含量为38.32 mg·kg~(-1),有效磷含量为68.34 mg·kg~(-1),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51.60 g·kg~(-1),其次为PⅡBM处理,为148.25 g·kg~(-1),显著高于Control和其他施肥处理(P<0.05)。5~20 cm土层,BM和PⅢBM处理的紧实度较低。综上所述,施用氮磷肥以及氮磷肥配施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并且单施氮磷肥的效果优于氮磷肥配施菌肥,但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菲   高章伟   张睿博   时蓉喜   刘梦洁   胡健   汪辉   周青平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平台,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方式,设置3个水平的温度处理,分别是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处理。增温6年后于2020年8月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利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结果】(1)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分别使得土壤表层温度增加了1.4℃和2.4℃(P <0.05),土壤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17%(P <0.05)。相比对照,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6%和72%(P <0.05)。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增高温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6%(P <0.05)。(2)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P <0.05)。相比之下,土壤真菌以上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P> 0.05)。(3)土壤细菌群落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全局和概述图谱等功能分类在增高温处理下明显促进。然而,对土壤真菌而言,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腐生营养型的功能丰度(P> 0.05)。(4)土壤细菌功能潜力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功能潜力仅与真菌谱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以及谱系多样性,改变了其β多样性;增温通过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潜力的表达;相比之下,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了土壤细菌群落与真菌群落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于宝政  
【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涂抹平板法对藏北南部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包括正常草地、轻度和严重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3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与细菌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真菌则随着草地的退化表现出先急剧上升又显著下降的趋势。(2)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各不相同,真菌在正常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而在轻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放线菌在正常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而在重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的趋势;细菌则均表现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3)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不尽相同,土壤细菌在表层和亚表层均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在表层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亚表层土壤中却表现为先下降再轻微上升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逐步下降的趋势,亚表层土壤中却呈现先轻微下降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不同微生物种类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亦不尽相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卫雄  孙其河  余志峰  穆秋月  王玉功  吴正国  刘金荣  
研究植被恢复对矿区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藏高原基于采矿背景的生态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采金矿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矿及植被恢复(草本植物恢复和木本植物恢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会使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草本植物恢复5年后有机质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木本植物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该地区植被恢复前期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建群种的草地群落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输入要高于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建群种的林地群落,更能快速提高土壤质量,以木本植物恢复时应搭配凋落物输入量大且易分解的树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