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7)
2023(9572)
2022(8003)
2021(7185)
2020(5987)
2019(13063)
2018(12852)
2017(23378)
2016(13202)
2015(14647)
2014(14453)
2013(13664)
2012(12122)
2011(10807)
2010(10682)
2009(9568)
2008(9162)
2007(8055)
2006(7028)
2005(5989)
作者
(41415)
(34707)
(34580)
(32614)
(21671)
(16920)
(15420)
(13729)
(13311)
(12178)
(11887)
(11679)
(11314)
(10976)
(10866)
(10679)
(10556)
(10211)
(9965)
(9798)
(9007)
(8535)
(8418)
(7945)
(7843)
(7708)
(7613)
(7527)
(7180)
(7061)
学科
(46029)
经济(45963)
管理(33237)
(31042)
(23391)
企业(23391)
方法(19119)
数学(17012)
数学方法(16829)
(15549)
中国(14197)
(13763)
(12671)
地方(10823)
业经(10663)
农业(10350)
(10012)
(9042)
贸易(9040)
(8764)
(8113)
环境(7922)
(7618)
银行(7556)
技术(7460)
(7252)
金融(7244)
(7228)
理论(7117)
(7115)
机构
学院(181251)
大学(179929)
(67729)
研究(67491)
经济(66264)
管理(64107)
理学(56025)
理学院(55258)
管理学(53973)
管理学院(53667)
中国(48199)
科学(47395)
(45546)
(37796)
(36564)
农业(36546)
业大(36158)
研究所(34170)
(30465)
中心(30306)
(27364)
(24926)
(24679)
财经(24281)
农业大学(24232)
(24155)
师范(23699)
北京(22916)
(22216)
技术(21648)
基金
项目(134389)
科学(103850)
基金(96849)
(89966)
国家(89235)
研究(88836)
科学基金(73776)
社会(56180)
(54776)
社会科(53175)
社会科学(53159)
基金项目(52290)
自然(50630)
自然科(49491)
自然科学(49468)
自然科学基金(48582)
(46439)
教育(40469)
资助(37901)
编号(33870)
重点(31465)
(29012)
计划(28781)
(28013)
(27993)
科研(26756)
创新(26307)
成果(26164)
科技(26157)
课题(24756)
期刊
(71054)
经济(71054)
研究(47684)
学报(42823)
(41066)
中国(37085)
科学(34884)
大学(30459)
学学(29342)
农业(27599)
(22386)
管理(21062)
教育(18148)
(14742)
(13128)
金融(13128)
技术(13031)
业经(12849)
业大(12766)
经济研究(12172)
(11719)
财经(11330)
农业大学(10749)
科技(10347)
问题(9850)
(9673)
资源(9145)
林业(9123)
商业(8110)
统计(7723)
共检索到260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映梅  张超  杨艳昭  贾琨  刘广杰  熊琛然  
基于熵值法对集镇规模量化评价,以位序—规模法则、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关联维数为方法的宣威市集镇体系分形研究表明:①集镇体系规模和空间结构都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但也存在分形发育不完善等问题。②集镇体系规模分布分散,兼具"发育不足"和"差异显著"双重特征,向心性与城镇体系相异、均衡性差、交通联系薄弱,呈"小聚集"形态分布于河谷、交通线及坝区,"多圈层"、"多中心"和"低海拔指向"特征明显。③分形发育受自组组织力量交织影响,"山、河、坝"相间分布的地理环境是集镇体系分形的基础支撑,交通因素是分形发育的控制变量。可利用分形理论进行聚落体系规划,扶持重点集镇、改善交通条件促进集镇体系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晟  宁德煌  
文章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t)对影响云南农村居民购买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进行分析。从实证结果发现,教育水平、家庭收入、食品购买地点、主观意识中的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这五个变量对云南农村居民购买假冒伪劣食品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映梅  李保玉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集镇作为聚落完整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本研究提出聚落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的观点,强调集镇在聚落体系中的依托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对山区集镇的时空分布、结构层次、形成机理等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研究发现,山区集镇体系发展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表现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若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控制参量复杂多变;集镇等级规模和交通条件分别是山区集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内外部控制参量;范围维系和时空协同是山区集镇体系未来发展的控制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訾永卫  
今年来,云南宣威市双河乡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5200万元,切实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等问题。全面落实惠农、支农政策,专项安排农业技术推广,安排畜牧防疫保护、农村公益事业、防灾救灾等农林水事务支出424万元。积极落实各项惠农补助政策,通过"一折通"等方式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358.23万元,退耕还林补贴53.77万元等,惠及农户7728户。加大教育扶贫,全乡教育支出3949万元,促进了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残疾人等特困人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永岸  
我国内陆国境线长约22800多km。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等九个省区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吉尔吉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十五个国家或地区接壤。接壤的边境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忽视边疆开发,加上长期的封闭,这里经济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李明云  刘红琴  
基于农业生产方面的6类碳源,对云南省2003~2012年的农业碳排量进行了测算,并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云南省农业碳排量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2年,云南省农业碳排量达到319.78万吨。对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起驱动作用的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而农业结构因素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则是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未来,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仍会不断增加。因此,提出了云南省农业碳减排的措施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新运,李望,尹建中,余锦,李玉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勇  杨丹  张明勇  
本文从都市圈等级体系的理论出发,提出了都市圈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模型,并以上海都市圈为例,从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建成区面积等四个方面研究其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特征,最后将上海都市圈与其他4个典型都市圈的城市等级体系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志宇  张扬  
以湖南省为例,运用中心地理论与聚集分形模型分析了"3+5"战略规划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等级体系。结果表明:"3+5"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兼有市场原则(K=3)与交通原则(K=4)的双重性质,且服从K=133的勒施市场等级指数,属第46级市场区;同时,"3+5"城市群以一级中心地为中心,其二级中心地空间分布紧凑合理,三级中心地较为松散,四级中心地呈现内松外紧的双分形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鑫  陈先刚  白明锐  李风格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在退耕还林后的变化,为退耕还林后的土壤碳储量变化评价和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宣威市选择耕地对照和不同退耕还林年数(4,8,12年生)的柳杉人工林地,在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采集土壤并收集枯落物和细根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密度、土壤全氮含量、枯落物现存量和细根生物量。【结果】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4,8和12年生时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0.07%,19.29%和11.52%,即退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月  周冀衡  陈习羽  刘朝科  张拯研  张一扬  解燕  张涛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云南省陆良县植烟土壤及烟叶中铜、锌、铁、锰、硼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标准,陆良县植烟区土壤有效铁含量(76.78 mg/kg)、有效锰含量(36.80 mg/kg)极高,有效铜含量(1.59 mg/kg)、有效锌含量(2.13 mg/kg)较高,有效硼含量(0.54 mg/kg)适中;烟叶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为丰富,烟叶铜含量为0.12~62.99 mg/kg,与土壤有效铜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056),受海拔高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烟叶锌含量为12.62~162.26 mg/kg,与土壤有效锌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发金  鲁茸拉木  杜发春  
[目的]云南省地形起伏度大,立体气候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测度其农业生态效率,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维度选取10个驱动因子分析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超效率的SBM模型,基于2008—2018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业面板数据,测度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西部、南北部相对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且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效率正相关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域数量在逐年递减,集聚性呈下降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及南部,向邻接县域扩散的趋势明显;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3)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经济因素仍是目前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地形起伏度解释力不断上升,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明显,且驱动因子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结论]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显著,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形起伏度、降水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明显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