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3)
- 2023(4572)
- 2022(3712)
- 2021(3405)
- 2020(2790)
- 2019(6047)
- 2018(5971)
- 2017(10192)
- 2016(5509)
- 2015(6284)
- 2014(6374)
- 2013(6175)
- 2012(5874)
- 2011(5253)
- 2010(5436)
- 2009(4837)
- 2008(4699)
- 2007(4445)
- 2006(3990)
- 2005(3300)
- 学科
- 济(19935)
- 经济(19915)
- 管理(14202)
- 地方(10326)
- 农(8685)
- 环境(8562)
- 业(8220)
- 中国(7161)
- 学(6462)
- 业经(6437)
- 企(6134)
- 企业(6134)
- 生态(5931)
- 农业(5896)
- 和(5331)
- 资源(5057)
- 方法(4808)
- 理论(4753)
- 发(4436)
- 地方经济(4175)
- 划(4149)
- 教育(4010)
- 文化(3789)
- 产业(3629)
- 规划(3269)
- 财(3176)
- 环境规划(3141)
- 制(3030)
- 教学(2986)
- 贸(2977)
- 机构
- 学院(75163)
- 大学(72405)
- 研究(29107)
- 管理(23825)
- 济(23277)
- 经济(22461)
- 中国(20975)
- 科学(20613)
- 理学(19044)
- 理学院(18682)
- 管理学(18127)
- 管理学院(17988)
- 京(16573)
- 农(15047)
- 所(14797)
- 中心(13874)
- 研究所(13526)
- 范(13201)
- 师范(12986)
- 业大(12950)
- 江(12544)
- 省(12098)
- 农业(11472)
- 院(11462)
- 财(11301)
- 南(11222)
- 州(10993)
- 北京(10923)
- 师范大学(10184)
- 技术(9864)
- 基金
- 项目(53163)
- 研究(39914)
- 科学(39914)
- 基金(34509)
- 家(31214)
- 国家(30930)
- 科学基金(25208)
- 省(23315)
- 社会(22960)
- 社会科(21498)
- 社会科学(21489)
- 基金项目(18952)
- 划(18663)
- 教育(17984)
- 编号(16636)
- 自然(16174)
- 自然科(15534)
- 自然科学(15527)
- 自然科学基金(15176)
- 成果(13772)
- 课题(13127)
- 重点(12926)
- 资助(12799)
- 发(12736)
- 年(10988)
- 创(10451)
- 部(10084)
- 大学(9869)
- 计划(9833)
- 发展(9787)
共检索到123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力度,推进全国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央、省下达大理300万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费的基础上,1—7月,全州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近1.23亿元,增支1251万元,增长11.4%。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琪 侯晓斌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山西保护、展示、活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把大理建成生态、外向、高效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促进全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优基地,着力培植十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学峰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大理市海西片区是本地特色农耕文化的承载区,也是大理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展示区,保住海西坝区田园风光,也就保住了大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用航拍遥感技术,加强海西耕地保护监测。2009年4月下旬,大理州便开始部署使用无人机对海西片区进行了航空拍摄,同时获取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全面采集了海西农田和村庄现状信息,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基本农田规划数据、村庄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所萌 王茜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近年来,云南大理州文化惠农工作扎实开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篮球场等惠民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日前,大理州财政局再次下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歌舞剧院"三下乡"、文化市场建设及乡镇文化站设备配置等,切实推动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培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洛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州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安排、争取上级支持、申报信用贷款等,投入资金近10亿元加大洱海保护力度,仅2012年州本级预算安排洱海保护资金就达5000万元。目前,洱海水生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湿地净化水质功能明显,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童绍玉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 ,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 ;区位具有过渡性 :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 ,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 ,与本土文化圆融 ,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 ,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 ,独特的祭祀活动、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金平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坝区面积占6.6%。全州现有耕地562.05万亩,优质耕地主要集中在坝区。总的来说,全州土地资源呈现出人多耕地少、山地多平坝少的特点。近年来,大理州经济发展速度快、势头好,处于加速上升期。在前期发展中,建设占用的主要是坝区的耕地,全州平均每年有近6000亩坝区良田被占用,坝区优质耕地减少势头日趋加剧,发展与保障矛盾突出。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大理州大胆探索"保护坝区良田、保护田园风光,工业项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铨
集市,古即有之。“昔黄帝日中为市,令百姓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市之名以起。降及后世,商贾愈繁,设市愈盛,于是舟车捆载遍天下。中域省份,或名曰集,或名曰墟,或名曰庙会,惟云南则称以为街,总之皆市也。”①由于集市是市场体系的基础,对其作用进行考察便成为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钰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社区参与共管是一种能够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突出矛盾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本文结合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通过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发展社区经济,减轻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的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机制。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群众参与 资源管理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郦天昳 彭建 刘焱序 杨旸 陈昕
生态文化健康是衡量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本文以云南省生态城镇建设区——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基于生态—文化耦合系统可持续性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信息熵开展县域尺度定量评价,并通过分析各县市自然、文化健康组合状况,开展相应的管控发展战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州生态文化健康水平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整体特征,云龙县生态文化健康水平为全州最高,祥云县最低。根据各县市的生态文化健康因子组合特征将12个县市分为四类发展战略区,即生态文化协同保护区、生态文化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美丽的春城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花开不断。优越生态环境绝不仅仅得益于自然的馈赠,更与昆明市环保局多年来严格扎实的工作实效休戚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郜学敏 刘家明
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讨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体系和互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的基础动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晋中旅游新业态,开辟晋中旅游新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