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9)
2023(7805)
2022(7003)
2021(6506)
2020(5821)
2019(13448)
2018(13636)
2017(25301)
2016(14955)
2015(17401)
2014(17902)
2013(17319)
2012(16442)
2011(14893)
2010(15262)
2009(14046)
2008(14045)
2007(13069)
2006(11102)
2005(10026)
作者
(45331)
(38174)
(37915)
(36451)
(24175)
(18498)
(17537)
(15146)
(14360)
(13874)
(12944)
(12749)
(12245)
(12239)
(12225)
(12220)
(11973)
(11205)
(11137)
(10784)
(9814)
(9782)
(9434)
(8864)
(8712)
(8693)
(8542)
(8371)
(8046)
(8008)
学科
(54796)
经济(54734)
管理(36324)
(33469)
方法(25501)
(25368)
企业(25368)
数学(22480)
数学方法(22254)
(17795)
中国(15748)
(15408)
(13933)
地方(13541)
(12466)
理论(11502)
农业(11184)
业经(10687)
(10386)
贸易(10386)
(10037)
教育(9424)
(9326)
银行(9285)
(9174)
(8884)
(8878)
金融(8876)
(8873)
(8154)
机构
学院(211369)
大学(209024)
(78952)
经济(76890)
研究(75639)
管理(73084)
理学(61635)
理学院(60860)
管理学(59514)
管理学院(59144)
中国(55337)
科学(49950)
(45731)
(45618)
(41283)
(38059)
研究所(37663)
农业(36600)
业大(36442)
中心(35027)
(34235)
(29664)
师范(29280)
财经(29242)
北京(28893)
技术(27552)
(27401)
(26895)
(26319)
(26044)
基金
项目(137891)
科学(104107)
研究(100673)
基金(93497)
(82930)
国家(82198)
科学基金(67112)
(58066)
社会(57971)
社会科(54566)
社会科学(54544)
基金项目(49589)
教育(48996)
(48128)
编号(43694)
自然(43600)
自然科(42511)
自然科学(42493)
自然科学基金(41693)
资助(39374)
成果(36994)
重点(32184)
课题(32169)
(30226)
(29933)
(28284)
计划(26778)
科研(26513)
创新(26406)
(25810)
期刊
(89413)
经济(89413)
研究(60590)
中国(48361)
(41896)
学报(40585)
教育(33053)
科学(32840)
(31029)
大学(29142)
农业(28422)
学学(27327)
管理(24281)
技术(20429)
(17981)
金融(17981)
(15757)
业经(15125)
财经(14462)
经济研究(14019)
(12351)
问题(12287)
(12042)
图书(11225)
职业(10866)
业大(10682)
技术经济(9851)
理论(9826)
统计(9765)
科技(9748)
共检索到320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潘学政  周朝鸿  谷勇  刘秀贤  惠雅玲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 8551、-0 2374、0 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觐  牛迎凤  孔广红  李开雄  倪书邦  
【目的】研究云南芒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及变异情况。【方法】对60份云南芒果栽培种质的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参数进行了测定,制定了适合云南芒果产区果实品质性状精确评价的分级标准,并对60份种质的各品质性状参数在不同级别中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各级别中的出现频次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6个参数均呈偏态分布;单果重和果核重普遍较小,总糖含量相对较低,可食率普遍较高,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多态性丰富;大多数品质性状为独立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曾亚文  梁斌  
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胜先  牛远  李梦  魏世平  刘晓芬  吕海燕  章元明  
【目的】发掘大豆农艺性状稳定表达的QTL、优异等位变异及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35对SSR引物对通过分层随机抽取的6大生态区的257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获得分子标记信息,2009年和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对供试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进行表型鉴定以获得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用广义线性模型、优化压缩混合线性模型和上位性关联分析3种方法,实施农艺性状表型与SSR标记基因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供试品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变异系数介于24.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何钊  徐珑峰  张忠和  石雷  陈晓鸣  
对云南栽培的玛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秘鲁产玛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栽培玛咖含有16.7×104mg.kg-1的蛋白质、21.5×104mg.kg-1粗纤维、9.30%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与秘鲁产玛咖类似,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粗纤维、钙、铁、锌、VC等成分的含量较高,表明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风珍  万勇善  类承斌  
试验对外源DNA导入花生变异体的D8株行进行了数量性状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D4代同一株行的10个D8株行相比较,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等性状无显著差异,叶长、果长及果皮厚3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株生产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程度不同,与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将10个株行聚为3类,结果与系谱图并不完全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赵团结  周瑞宝  田少君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郑益兴  张燕平  
采用形态学标记,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和巢式设计,沿印楝云南分布区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布点调查和采样,测量9个种群90个单株14个形态性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云南分布区印楝表型的地理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印楝种内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营养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21.7 24.8℃)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197.0 1 277.0 m)和纬度(23°06'N 25°48'N)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分布上呈现纬向的单向变异模式;繁殖性状变异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634.0 1 060.0 mm)、经度(101°51'103°11'E)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逄涛  宋春满  方敦煌  邓建华  邓云龙  
本文对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5和云烟87等云南烤烟主要栽培品种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栽培品种间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3-羟基-2-丁酮、4-甲基-5H-呋喃-2-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4种异构体)、3-甲基-2-丁烯-1-醇、寸拜醇、新植二烯等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花大金元在多酚总量、草酸、十四酸、亚油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高于其它品种。K326在莰菲醇-3-0-芸香糖苷、寸拜醇等化合物的含量上明显低于其它品种。云烟8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李慧  詹春红  宋维希  朱兴正  刘大会  汪云刚  金航  
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季昌好  李金宝  朱斌  王瑞  
为了解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指导大麦育种亲本组配,对137份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差异进行比较,结合皮裸、棱型特征,估算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粒长(8.16 cm)显著短于野生大麦粒长(13.19 cm),但其粒宽与粒厚(3.33 cm与2.62 cm)相对于野生大麦(2.92 cm与1.69 cm)显著增加,粒重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大麦籽粒性状变异可能与品种选育中增加穗粒数及改良品质目标有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5,平均值为0.34,在0.334水平上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为六棱皮大麦(35份),主要为饲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善磊  岳红亮  赵春芳  陈涛  张亚东  周丽慧  赵凌  梁文化  王才林  
为了明确粳稻栽培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及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状况,以国内外181份粳稻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185个SSR/Indel标记分析其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4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 17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 011~0. 494,平均0. 148;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 011~0. 399,平均0. 128,中度多态位点(0. 25 0. 50),表明粳稻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群体结构分析及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POP1~POP3)和1个混合群(Mixed),地理位置相近的品种大都聚于同一亚群中。可为水稻食味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世荣  刘吉新  邹茜  刘慰华  朱振华  寇妹燕  陈于敏  苏振喜  袁平荣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宗绪晓  关建平  王海飞  马钰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国外五大洲66个国家和中国28个省(区、市)的1984份栽培豌豆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采用Structure2.2软件完成资源群体结构剖析、推断参试材料的合理组群数、确定每份参试材料的适当群体划入及其相关参数计算;利用NTSYSpc2.2d软件估算其遗传距离,进行主成分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