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3)
- 2023(6013)
- 2022(5444)
- 2021(5008)
- 2020(4572)
- 2019(10675)
- 2018(10617)
- 2017(20360)
- 2016(11672)
- 2015(13365)
- 2014(13835)
- 2013(14063)
- 2012(13322)
- 2011(12298)
- 2010(12400)
- 2009(11449)
- 2008(11340)
- 2007(10470)
- 2006(8897)
- 2005(7968)
- 学科
- 济(49677)
- 经济(49637)
- 管理(31129)
- 业(29299)
- 方法(26354)
- 数学(23689)
- 数学方法(23487)
- 企(22607)
- 企业(22607)
- 农(14228)
- 学(12999)
- 财(12267)
- 中国(11570)
- 地方(10617)
- 农业(9445)
- 贸(9127)
- 贸易(9125)
- 业经(9106)
- 环境(8899)
- 易(8843)
- 和(8418)
- 制(8252)
- 务(7549)
- 财务(7527)
- 财务管理(7500)
- 银(7267)
- 银行(7235)
- 企业财务(7033)
- 融(6909)
- 金融(6905)
- 机构
- 大学(176515)
- 学院(176002)
- 济(68039)
- 经济(66464)
- 管理(63082)
- 研究(61957)
- 理学(54152)
- 理学院(53461)
- 管理学(52308)
- 管理学院(52003)
- 中国(44813)
- 科学(43334)
- 农(40936)
- 京(37510)
- 所(34437)
- 农业(33058)
- 业大(33025)
- 研究所(31805)
- 财(30370)
- 中心(29147)
- 江(26587)
- 财经(24416)
- 北京(23371)
- 范(22253)
- 经(21945)
- 师范(21898)
- 州(21790)
- 农业大学(21567)
- 省(21442)
- 院(21323)
- 基金
- 项目(119676)
- 科学(90853)
- 基金(84757)
- 研究(79980)
- 家(76352)
- 国家(75776)
- 科学基金(62508)
- 省(49161)
- 社会(48005)
- 基金项目(45430)
- 社会科(45428)
- 社会科学(45409)
- 自然(43099)
- 自然科(42031)
- 自然科学(42006)
- 自然科学基金(41245)
- 划(41143)
- 教育(37107)
- 资助(35842)
- 编号(32011)
- 重点(27719)
- 成果(26017)
- 发(25876)
- 部(25716)
- 计划(25507)
- 创(24249)
- 科研(23880)
- 科技(23338)
- 创新(22849)
- 课题(22511)
共检索到251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燕 仓晓燕 李文凤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张荣跃 卢文洁 黄应昆
【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抗病育种和精准科学防控,亟需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采自云南省耿马县、孟连县、澜沧县勐滨镇、新平县、澜沧县、澜沧县上允镇、开远市和弥勒市等不同蔗区的14份梢腐病样品为材料,分别利用基于核糖体DNA非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设计的梢腐病特异性检测引物Fv-F4/Fv-R4和Fp-F3/Fp-R3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和Fusarium proliferatum(Fp)进行PCR检测。【结果】14份梢腐病样品中有12份均检测到2种梢腐病病原菌,存在混合侵染现象。选取7份混合侵染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Fv(MZ126549-MZ126555)和Fp(MZ102259-MZ102265)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Fv菌株20(KU508286)和Fv德宏菌株(KJ629482)的同源性为98.6% ~ 100%和100%。系统进化树中云南蔗区梢腐病病原菌主要分成两组,即Fv组和Fp组。除来自云南澜沧ROC 25和云南弥勒福农10-1405上的Fv单独聚为一个小组外,在Fv组中,5个混合侵染样品与不同地理来源Fv菌株聚为一组,并与F. oxysporum(广西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Fp而言,本研究获得的Fp序列与不同地理来源Fp菌株聚为一组。【结论】初步确认Fv和Fp是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梢腐病的主要病原,且普遍存在混合侵染。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菌 优势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燕 李文凤 张荣跃 单红丽 李婕 李银煳 黄应昆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 μm,大小为(25~50)μm × (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 × (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 nakanishikii (GU058002)、P. rufipes (AJ296545)、Aecidium deutziae (KU309317)和P. coronata (DQ354526)等柄锈菌属锈菌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而2种甘蔗锈病菌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首次发现引起甘蔗黄锈病的屈恩柄锈菌,并证实引起褐锈病的黑顶柄锈菌是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的主要病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转娣 昝逢刚 吴才文 李文凤 卢文洁 黄应昆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分离 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王明强 王晓燕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罗志明 黄应昆 王晓燕 尹炯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双江 甘蔗宿根矮化病 发生 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王平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细菌病害,通过病菌16S rDNA序列测定、相关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特异性引物设计研究,明确该病菌系统进化关系,建立PCR检测方法。经NCBI-BLASTn结果表明: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CU-PV 07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种相关序列存在较少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到了99%。设计的引物P1/P2具有很强的特异性,PCR扩增后只有该病菌呈阳性。构建的PCR检测体系检测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此病害快速诊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从英 王萌 梁晓宇 马腾 杨叶 张宇
【目的】旨在明确我国云南省主要植胶区——西双版纳橡胶树炭疽病菌复合群的种属分类,筛选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liviae的防治药剂。【方法】采集分离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炭疽病菌,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35株橡胶树炭疽病菌,其中63%的菌株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34%的菌株属于尖孢炭疽菌复合群。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将35株炭疽菌归为4个种属,分别为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siamense,尖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laticiphilum和C.wanningense,以及云南首次发现的C.cliviae。另外,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噻菌胺5种杀菌剂对云南和海南地区橡胶树C.cliviae菌株的EC_(50)值为0.075~1.09 mg/L,其中咪鲜胺抑制活性最佳。【结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炭疽病菌的优势种为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siamense。咪鲜胺对我国新发现的橡胶树C.cliviae的抑制效果依然良好。本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橡胶树炭疽病菌分类的认识,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赵培方 赵俊 昝逢刚
利用方差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分析及双标图、品种及环境稳定性参数(DiJ)等分析,对2008-2009年13个甘蔗品种在云南6个试点的2年新植一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甘蔗产糖量的基因型、环境、年份等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基因×环境×年份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基因×环境互作的不显著,说明进行AMMI分析的必要性。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分析表明,参试品种v13(ROC22-CK)、v1(YZ99-91)、v5(YZ03-103)蔗茎产量和产糖量都较稳定。品种v11(DZ03-83)、v13(ROC22-CK)、v5(YZ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福丽 曹鹏 魏森 韦丹丹 刘柯 周晗 李成伟
为了对小麦黑粉病及时预报与防治,以采自河南省南阳、周口和平顶山(2个)的4个病原菌菌系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确定来自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病原菌菌系为小麦散黑粉菌,来自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病原菌菌系属于小麦秆黑粉菌。根据ITS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散黑粉菌与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秆黑粉菌分别聚在2个进化枝上。河南省流行的小麦黑粉病可能由散黑粉菌和秆黑粉菌共同导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东姣 张畅 阙蓓蓓 尤垂淮 罗俊 苏亚春
从甘蔗栽培种R570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到60个ShWRKY(ShWRKY1~ShWRKY600)基因,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3~13个ShWRKY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60个ShWRKY蛋白中,属于Ⅰ、Ⅱ和Ⅲ类的分别有10、32和18个.所有ShWRKY家族成员皆为亲水性核定位蛋白,且除ShWRKY13为稳定蛋白外,其余家族成员都不稳定.ShWRKY基因家族的外显子数目为1~5个,保守基序数目为3~7个.启动子区域序列预测显示,ShWRKY基因包含多个与胁迫、生长发育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谱分析显示,ShWRKY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参与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过程.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黑穗病菌7 d后,ShWRKY37基因在2个甘蔗抗病品种和1个感病品种中上调表达,而在另外1个感病品种中下调表达;ShWRKY51基因则在抗病品种中下调表达,而在感病品种应答早期(1 d)上调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佩佩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陈佩佩 李成伟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汝东 周清明 俞华先 桃联安 孙友芳 杨李和 董立华 经艳芬 朱建荣 边芯 郎荣斌 冯蔚
选用9个含有云南甘蔗野生血缘的创新材料作为父本,与31个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母本进行杂交,获得38个杂交组合。参照澳大利亚家系试验方法,借助R软件,分析了创新亲本及家系的经济育种值和经济遗传值。结果表明:9个创新亲本中,云瑞04–48和云瑞03–393的经济育种值最高,作为父本应该重点加强利用;云瑞05–171和云瑞05–704可根据育种规模适当使用;38个家系中,MY57–62×云瑞03–393、Lho83–153×云瑞04–48、崖城71–374×云瑞05–171、RB85–5156×云瑞03–393、VMC96–60×云瑞05–704、M336×云瑞03–393等家系的经济遗传值较高,可作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樊仙 张跃彬 郭家文 李如丹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中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0.15%,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高,平均132.70 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0.07%;有效磷含量极低,平均9.26 mg/kg;全钾含量低,平均1.37%;速效钾含量中上水平,平均168.53 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82.18%的含量低于1.5mg/kg;85%以上的土壤样品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都高于临界值,不缺乏。根据土...
关键词:
甘蔗 甘蔗产区 土壤养分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其宁 杜刚 吴学英
对云南冬季亚麻主产区七个试点的亚麻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试点间纤维品质差异显著。断裂强力符合生产14#以上机制麻的要求,其中宾川、保山两区域可生产22#机制麻,勐海、弥勒、牟定产区可生产16~20#机制麻。宾川、保山、勐海、弥勒、牟定、昆明产区都能生产优质亚麻纤维原料。
关键词:
亚麻 纤维品质 断裂强力 可挠度 分裂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检测王革1郑小波1陆家云1李天飞2(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2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DETECTIONOFRESISTANCEOFBLACKSHANKTOMETA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