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4)
- 2023(13744)
- 2022(12044)
- 2021(11015)
- 2020(9166)
- 2019(21030)
- 2018(20793)
- 2017(39695)
- 2016(22046)
- 2015(24431)
- 2014(24275)
- 2013(24003)
- 2012(22137)
- 2011(20027)
- 2010(19591)
- 2009(17409)
- 2008(16665)
- 2007(14269)
- 2006(12286)
- 2005(10448)
- 学科
- 济(84875)
- 经济(84788)
- 管理(60554)
- 业(56546)
- 企(45634)
- 企业(45634)
- 方法(40079)
- 数学(35149)
- 数学方法(34785)
- 农(23424)
- 学(22694)
- 中国(20484)
- 财(19719)
- 业经(18567)
- 地方(18518)
- 环境(17529)
- 贸(16616)
- 贸易(16611)
- 易(16125)
- 农业(16119)
- 和(13971)
- 技术(13516)
- 理论(12991)
- 制(12846)
- 划(12781)
- 务(12526)
- 财务(12466)
- 财务管理(12448)
- 企业财务(11785)
- 融(11108)
- 机构
- 大学(311821)
- 学院(309921)
- 管理(120909)
- 济(117293)
- 经济(114837)
- 研究(108852)
- 理学(106505)
- 理学院(105212)
- 管理学(103178)
- 管理学院(102659)
- 中国(76108)
- 科学(74422)
- 京(66668)
- 农(63121)
- 所(57183)
- 业大(56103)
- 研究所(53373)
- 农业(50368)
- 财(49157)
- 中心(47984)
- 江(42895)
- 北京(41539)
- 范(40932)
- 财经(40843)
- 师范(40389)
- 院(39607)
- 经(37335)
- 州(35239)
- 经济学(34287)
- 农业大学(33707)
- 基金
- 项目(228338)
- 科学(176910)
- 基金(164928)
- 研究(156829)
- 家(148898)
- 国家(147751)
- 科学基金(124076)
- 社会(96752)
- 社会科(91625)
- 社会科学(91599)
- 省(89714)
- 基金项目(89176)
- 自然(85368)
- 自然科(83328)
- 自然科学(83303)
- 自然科学基金(81801)
- 划(77206)
- 教育(71047)
- 资助(67110)
- 编号(62339)
- 重点(52127)
- 发(48883)
- 部(48750)
- 成果(48420)
- 创(47335)
- 计划(45654)
- 科研(44935)
- 创新(44266)
- 课题(42879)
- 大学(40918)
- 期刊
- 济(120149)
- 经济(120149)
- 研究(83422)
- 学报(62719)
- 农(56151)
- 科学(54050)
- 中国(52748)
- 大学(45106)
- 学学(42991)
- 管理(40681)
- 农业(39285)
- 财(34566)
- 教育(30511)
- 技术(23801)
- 融(20843)
- 金融(20843)
- 业(20793)
- 业经(20355)
- 经济研究(19349)
- 财经(18564)
- 业大(17672)
- 科技(17549)
- 版(16388)
- 问题(16064)
- 资源(15934)
- 经(15804)
- 图书(15688)
- 林业(15262)
- 农业大学(14107)
- 技术经济(14069)
共检索到42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巧巧 赵筱青 黄佩 普军伟 周世杰 冯严 顾泽贤 石小倩 储博程
[目的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林地类型森林土壤碳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澜沧县桉树人工林、思茅松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Duncan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3种林地类型在0~20 cm、20~40 cm及40~6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碳氮比(C/N)水平及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60 cm土层,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为14.89~22.05 g·kg~(-1),高于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常绿阔叶林最高(22.05g·kg~(-1));有机碳密度处于3.42~4.12kg·m~(-2)之间,以常绿阔叶林最高(4.12kg·m~(-2));土壤C/N在12.99~13.82之间,以桉树人工林最高(13.82);(2)随着土层加深,3种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和C/N均呈下降趋势,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3)3种林地类型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受土壤密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影响,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土壤C/N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p H和坡向,环境因子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在碳汇方面具有优势,而思茅松纯林碳汇功能较弱。土壤碳含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指标影响较大,而受环境和地形因子影响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彩芳 李正才 周君刚 吴亚丛 赵志霞 孙娇娇
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11 a后形成的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保留的退化灌木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0 5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退化灌木林分别增加了52.33%96.13%和77.93%119.85%,土壤易氧化碳增加了57.89%100.90%和21.44%46.85%,土壤轻组有机质增加了74.50%93.75%和27.24%96.09%,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不明显。不同树种组成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大小顺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为退化灌木林>木荷-青...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刘碧强
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分析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水平低、社会支持较少、政府管理及政策待完善是产生林地林权有争议、林下经济发展差、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待提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故,从政府、社会、林场三方面提出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可持续经营 亚热带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海来 千怀遂 杜尧东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代劲松 曹林 王婧琦 汪贵斌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之一,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降尺度历史(1960~2009年)和未来(2010~2099年),来源于全球环流模型MIROC3.2medres A2情景)高分辨率年均温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亚热带地区1980~2009年、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 70~2099年时期油茶温度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并将其划分为最适宜型、适宜型、次适宜型和不适宜型。适合油茶生长区域有着较为明显的向北偏移趋势,适宜型区域到2010~2039年时期已经到达亚热带的东北部边界,最适宜型区域到204...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丰涛 叶勇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借鉴已发布的国际、国家、地区、经营单位层面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内容,对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借鉴,期盼为制定亚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提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妍华 孟庆林 张东霞 郭嘉明 曾志雄
【目的】建立亚热带温室热环境调节试验平台,以解决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内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方法】研究开窗、外搭遮阳网、屋顶喷淋、开启湿帘风机和室内喷雾等5种单项调节措施及外搭遮阳网分别与开窗、开启湿帘风机和屋顶喷淋相结合3种组合措施对温室温度的影响,探讨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不同降温措施的温度调节特性。【结果】采取8种降温措施后,温室内外温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开启湿帘风机、外搭遮阳网与开窗组合、外搭遮阳网与屋顶喷淋组合、室内喷雾、开窗、屋顶喷淋、外搭遮阳网。其中,采用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及单独湿帘风机2种调节措施,温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采取室内喷雾措施...
关键词:
温室 热环境 亚热带地区 降温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帅 郑景明 刘艳红 刘忠华
亚热带地区是外来种入侵的活跃区,林改后人类活动增加可能会加大外来种入侵风险。对地处我国亚热带北缘地区的九江、星子两县不同生境的外来植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区系起源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森林、林缘、田边、路缘4类生境中共计调查发现外来植物28种,因为光照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的不同,基于种数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种数在林内、林缘、农田边缘和路边呈依次增高的趋势;盖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植物种数在林内、林缘、道边、农田边缘呈增高趋势,支持干扰促进外来种发生的假说。对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和外来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本上各个生境内部本地种种数和外来种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本地种盖度和外来种盖度呈负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新建 叶功富 陈梦瑶 高伟 李蝶 邹燕惠
以福建省东山县海岸沙地4种人工林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卷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及天然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南亚热带海岸沙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特征,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差异及相关性。结表果明:1)不同林分对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效磷、全碳、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较高,而4种人工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有较独特的碳源利用方式和较高的活性;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胺类是滨海沙土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3)土壤微生物功能指数与土壤pH、有效磷、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较低的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可能是限制滨海沙土微生物功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4)在防护林更新改造过程中可通过套种乡土阔叶树种、增施磷肥等措施,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沙土质量的持续改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导空间结构因子,为以改善森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标的森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竹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其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在整体上最优,其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也最高,其他5种人工林分的空间结构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优劣排序随着指标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呈现出规律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层指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书军 闫文德 项文化 雷丕峰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
关键词:
降水 树干茎流 养分含量 亚热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立华 蔡道雄 贾宏炎 何日明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g·kg-1),火力楠最低(5.11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林分凋落叶 养分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志霞 李正才 周君刚 程彩芳 赵睿宇 孙娇娇
林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通过直接燃烧损失、有机质高温变性、继发性侵蚀作用,以及改变碳的输入、输出过程而改变土壤碳库[1],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分布格局[2]。据统计,森林火灾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的碳量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的70%[3]。林火对土壤的影响与土壤自身特性、林火的严重程度、可燃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学者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秉刚 卓慕宁 骆伯胜 黄湘兰
本文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状况。指出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其有效水库容和无效水库容的占有量及占有比例也有异。研究结果表明,贮水库容的大小只能说明可容纳水多少,但不能说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赤红壤的常年实际贮水量。本文对赤红壤的常年贮水量及其季节动态和有效程度作了剖析,对土壤水分的管理提出了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