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
2023(2009)
2022(1836)
2021(1723)
2020(1489)
2019(3580)
2018(3456)
2017(5665)
2016(3630)
2015(3925)
2014(3904)
2013(3980)
2012(3851)
2011(3435)
2010(3442)
2009(3133)
2008(3094)
2007(2632)
2006(2422)
2005(2030)
作者
(13766)
(11503)
(11464)
(10810)
(7544)
(5996)
(5022)
(4818)
(4583)
(4577)
(4340)
(4285)
(4092)
(4009)
(3949)
(3766)
(3689)
(3628)
(3527)
(3323)
(3293)
(3176)
(3006)
(2814)
(2718)
(2694)
(2687)
(2676)
(2585)
(2546)
学科
(11431)
经济(11426)
地方(7210)
(6678)
(5241)
(5009)
管理(4627)
农业(3590)
(3402)
森林(3402)
地方经济(3364)
(3323)
方法(3180)
生态(2869)
(2860)
企业(2860)
数学(2858)
数学方法(2817)
环境(2647)
业经(2547)
中国(2502)
(2162)
资源(1975)
生态学(1880)
(1776)
植物(1771)
(1751)
(1736)
土壤(1732)
(1636)
机构
学院(48845)
大学(46889)
研究(23316)
科学(20574)
(19982)
业大(15898)
农业(15647)
(15235)
中国(14937)
(14531)
研究所(13912)
(13615)
管理(13068)
(12608)
经济(12288)
(12274)
理学(10877)
理学院(10619)
(10412)
农业大学(10328)
管理学(10163)
管理学院(10095)
中心(10090)
实验(9909)
林业(9829)
实验室(9412)
(9327)
重点(9004)
(8751)
科学院(8291)
基金
项目(40035)
科学(28460)
(26804)
国家(26640)
基金(25921)
研究(21896)
(20032)
科学基金(19982)
自然(16361)
自然科(15855)
自然科学(15842)
自然科学基金(15529)
(15122)
基金项目(14528)
科技(12245)
计划(11114)
社会(11038)
资助(11006)
重点(10397)
社会科(10284)
社会科学(10275)
(10253)
(9326)
教育(9112)
专项(8696)
(8678)
科研(8438)
编号(7541)
(7442)
(7208)
期刊
学报(19559)
(17736)
经济(17736)
(17170)
科学(14077)
大学(13479)
学学(13286)
农业(11510)
中国(10643)
林业(9799)
研究(9386)
(6728)
业大(6538)
资源(4964)
科技(4634)
(4606)
(4578)
业经(4520)
农业大学(4453)
管理(3960)
自然(3951)
科技大(3683)
科技大学(3683)
(3583)
技术(3279)
(3114)
自然科(3103)
自然科学(3103)
中国农业(3045)
农林(2971)
共检索到74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一鹤  赖建东  杨宇明  杨时宇  田昆  官微  王智慧  
对云南丽江拉市海汇水区面山上6种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差别较大,其枯落物储量从最大的黄背栎林(22.45 t·hm-2)到最小的云南松林(6.54 t·hm-2),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储量大于未分解层的储量;6种森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除滇杨林外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大于未分解层的,其最大总持水量排序为黄背栎林(60.77 t·hm-2)>丽江云杉林(36.42 t·hm-2)>云南松+黄背栎+杜鹃混交林(33.18 t·hm-2)>川滇高山栎林(29.23 t·hm-2)>滇杨林(18.82 t·hm-2)>云南松林(13.7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鹏艳  张玉珍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鹏艳  张玉珍  
对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示范园区内3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和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2.3530.62 t/hm2,侧柏纯林最大;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3.94.4cm,加拿大杨纯林最大;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60.0482.12 t/hm2,大小顺序依次为加拿大杨林(82.12 t/hm2)>白蜡林(63.38t/hm2)>侧柏林(60.04 t/hm2);最大持水率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加拿大杨林(245.60%)>侧柏林(238.23%)>蜡林(188.35%);枯落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王新杰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四种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下简称杉纯、杉马、杉毛、杉火)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调查与室内浸提法,对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储量为杉纯31.248 t/hm2>杉毛15.151 t/hm2>杉火10.058 t/hm2>杉马9.572 t/hm2;最大持水率为杉马196.62%>杉毛196.28%>杉纯163.62%>杉火162.87%,最大持水量为杉纯27.93 t/hm2>杉毛21.60 t/hm2>杉马14.15 t/hm2>杉火11.68 t/hm2,(2)各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安宁  蔺鑫  穆枫  李玉灵  李晓红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黄柳沙障内枯落物持水性能的差异,为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冀北沙荒地3个坡位(坡顶、坡中、坡底)黄柳沙障内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吸水和拦蓄能力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不同坡位枯落物蓄积量、自然含水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不同坡位持水、拦蓄能力相关指标均表现为坡中>坡底>坡顶,且坡顶显著小于坡中和坡底(P<0.05),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指数也是坡顶最小。坡底吸水率显著高于坡中和坡顶(P<0.01)。(2)不同坡位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欣  潘萍  郭丽玲  宁金魁  欧阳勋志  吴自荣  
根据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林木密度,将林分分为Ⅰ组(9001 500株·hm(-2)),Ⅱ组(1 5002 100株·hm(-2)),Ⅲ组(2 1002 700株·hm(-2)),Ⅳ组(2 7003 300株·hm(-2))等4个密度组,并分别各密度组设立标准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各密度组凋落物储存量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总储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为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密度组Ⅰ>密度组Ⅳ,最大值分别为4.26,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梅花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及评价,采用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两种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制定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果梅优株中通过实生选育方式选育出了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即‘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拉市优4号’、‘江边7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得到了优株‘七河11号’与‘乌羽玉’的杂交后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生  张卓文  韩兰  张志永  袁玉万  朱传忠  崔鸿侠  陆顺教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邓秀秀  崔卓卿  张展  华华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深层。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3~1.53 g·cm~(-3),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杉木林(1.18 g·cm~(-3))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宁生  
云南纳西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古老、神奇而又灿烂的东巴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充分挖掘,为发展旅游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时忠杰  王彦辉  徐丽宏  熊伟  于澎涛  郭浩  张雷燕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均宝  王德艺  郭泉水  李志增  杜灿章  刘志新  
燕山东段森林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5~28.67t/hm~2,以山杨混交林、松栎混交林、椴树混交林最高,栎林和油松林次之,侧柏林最低。灌木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15~18.94t/hm~2,低于森林群落。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受树种组成、年龄、立地条件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影响最大,几乎使枯落物损失殆尽。森林枯落物营养元素总贮量0.176~1.534t/hm~2,最大贮水量3.9~54.0t/hm~2,平均41.2t/hm~2;灌木群落枯落物营养元素总贮量0.327~0.846t/hm~2,最大贮水量为4.8~26.9t/hm~2,平均16.2t/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张延威   张运林   李剑峰   丁波   刘讯   韩燕峰  
【目的】探究云南顶瓶梗霉GZUIFR 22.409对不同类型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以期利用该真菌促进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减少森林地表凋落物的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降低贵州林区森林可燃物载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林地的针叶和阔叶地表凋落物,利用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分别处理凋落物,并按照野外调查地表凋落物床层参数设置床层后,于25℃温度和80%相对湿度条件下测定两类地表凋落物的失重动态,分析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结果】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均具有降解作用且都在第16天降解率最大。对于针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9.74%,菌的降解率为13.14%;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4,降解t_(0.5)为165 d、t_(0.95)为740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5,降解t_(0.5)为131 d、t_(0.95)为588 d;对于阔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15.76%,菌的降解率为15.37%;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7,降解t_(0.5)为93 d、t_(0.95)为422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6,降解t_(0.5)为103 d、t_(0.95)为487 d。【结论】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及其粗酶对针阔叶地表凋落物都有降解效果,对阔叶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优于针叶凋落物,应用该菌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效果。因此云南顶瓶梗霉在调控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