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8)
2023(14536)
2022(11777)
2021(10511)
2020(8841)
2019(19836)
2018(19382)
2017(36852)
2016(20830)
2015(23208)
2014(23357)
2013(22986)
2012(21226)
2011(19193)
2010(19329)
2009(17964)
2008(18064)
2007(16313)
2006(14251)
2005(12744)
作者
(65827)
(55277)
(55202)
(52345)
(35023)
(26833)
(24925)
(21733)
(20798)
(19503)
(19074)
(18536)
(17781)
(17346)
(17291)
(17243)
(17219)
(16342)
(15975)
(15924)
(14039)
(13686)
(13553)
(12655)
(12552)
(12346)
(12217)
(12151)
(11254)
(11238)
学科
(89413)
经济(89317)
管理(54970)
(51956)
(40008)
企业(40008)
方法(37427)
数学(32966)
数学方法(32643)
中国(25443)
(25079)
地方(22057)
(22023)
(20453)
业经(19164)
农业(16987)
(16265)
贸易(16262)
(15715)
(14978)
环境(14120)
(12853)
(12731)
银行(12654)
(12551)
金融(12548)
(12320)
财务(12293)
财务管理(12264)
理论(12034)
机构
大学(309322)
学院(307427)
(121014)
经济(118359)
研究(112305)
管理(111040)
理学(96452)
理学院(95099)
管理学(93155)
管理学院(92586)
中国(81115)
科学(75759)
(66451)
(65107)
(60167)
研究所(55737)
业大(53494)
(53431)
农业(52099)
中心(50343)
(46810)
财经(43374)
(42409)
师范(41850)
北京(41010)
(40576)
(39440)
经济学(37719)
(36987)
科学院(35000)
基金
项目(214680)
科学(167299)
基金(155753)
研究(146046)
(141036)
国家(139938)
科学基金(116789)
社会(92996)
社会科(87982)
社会科学(87952)
(84255)
基金项目(83492)
自然(78510)
自然科(76675)
自然科学(76645)
自然科学基金(75248)
(72925)
教育(66100)
资助(61963)
编号(56830)
重点(50083)
(47636)
(46150)
成果(45530)
(43751)
计划(43168)
科研(42130)
创新(41183)
课题(40336)
国家社会(39073)
期刊
(129565)
经济(129565)
研究(84612)
学报(61425)
(58282)
中国(55215)
科学(53455)
大学(43790)
学学(41864)
(40140)
农业(39179)
管理(36600)
教育(27425)
(24458)
金融(24458)
技术(23076)
(21401)
业经(21288)
财经(21035)
经济研究(21017)
问题(19463)
(18079)
(17632)
业大(16206)
资源(16002)
科技(15292)
技术经济(14489)
商业(14167)
(13755)
统计(13491)
共检索到440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志杰  何云玲  
利用云南中部区域1961—2010年逐月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该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城郊对比法分析城市化对于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该地区年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均气温存在着24 a的主周期,并于1997年发生了突变,之后进入了一个显著增暖时期。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2)除西北部的元谋干热河谷存在降温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现增温趋势,升温中心位于城市,其中以昆明的升温趋势最为显著。(3)城市化对气温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显著,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在冬季最大,而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志杰  何云玲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左德鹏  赵焕  
利用云南省1958~2013年2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计算10个极端气温指数。基于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探讨极端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利用R/S分析方法,估算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低温事件,而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且年/季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在1980年代后呈现更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四季中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增温幅度均最大;(2)空间上,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地区为滇西南与滇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建刚  解明恩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大雨频率变化不大,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2005年春夏连旱和2006年春旱是云南近50年和2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孙良涛  
云南省属于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如何测算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等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朝耀  杨勇  于中江  
根据云南中烟工业企业省内配送业务现状,通过以配送强度为基础的直角坐标系图上作业法,根据多条件制约模型将各节点的配送活动划分共同配送区域再选取衡量指标后,对配送区域划分前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提升配送车辆的使用效率,合理调配各节点配送资源间的平衡,通过调整配送区域,方便配送作业,减少配送资源消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怀志  陈长瑶  聂玉梅  
山多地少的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26个民族比邻而居,其城市化进程具有特殊性。云南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过低的城市化水平制约云南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等八个因素,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二元结构下云南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为云南走特色城市化道路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领  何桐  高全洲  
利用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36个气象站1960年~2000年的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资料,对西江流域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信度水平在99%以上,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的增加率分别为0.237℃/10年、0.07℃/10年和0.127℃/10年;从区域上看,冬半年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气温增加趋势显著,南盘江至柳江之间的区域增温趋势的信度水平在99%以上,夏半年和年平均气温仅部分区域出现显著增温;冬、夏半年及年平均气温都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周期震荡;冬半年和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左右发生增温突变,突变后气温分别增加0.5℃和0.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薛静  
基于上海市区(徐家汇)气象站1873年-2009年和上海10个郊县气象站1960年-2009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最高和最低气温在两日间(简称日间)的波动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873年-2009年期间,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日数逐渐增多,升温日数逐渐减少,最低气温日间降温日数呈多-少-多-少的年际变化,日间升温日数则呈少-多-少-多的年际变化。上海最高气温日间降温和升温幅度、降温和升温≥5℃日数和最低气温日间降温幅度、降温≥5℃日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年际变化,最低气温日间升温幅度和升温≥5℃日数在20世纪30年代前变化很小,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明显减少。上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翠华  郝志新  郑景云  
以中国623个测站195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数据,通过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对1951-1980、1961-1990、1971-2000、1981-2010年4个时间段的年、冬、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区,并探讨分区结果的季节和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依据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成8个不同的区域,且研究时段内年、夏半年气温变化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而依据冬半年气温变化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7个变化区,且冬半年气温每30年分区结果存在着明显变化。另外,通过对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得出:1951-2010年间,中国各区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最快的是东北区(0.30℃∕10a),最慢的是华南区(0.13℃∕10a);各区域升温过程不同步,东北区与滇藏高原区显著增暖趋势在1961-1990年开始出现,而其他区域则发生在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启程  刘蕾  邹平  
本文将社会核算矩阵(SAM)乘数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省级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研究。在阐述SAM乘数及其分解的基础上,探讨SAM乘数分析方法在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最后以云南省2002年细化的SAM为基础,运用乘数分析方法对云南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玉玉  任国玉  张爱英  
在综述城市化对地面气温资料序列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评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地面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的性质和强度。在城市台站和局地尺度上,多数研究均发现城市化对地面气温序列影响明显;区域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少数地区,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采用严格遴选乡村站资料的分析都得到了城市化影响很明显的结论。在中国大陆地区,国家级气象台站年平均地面气温的上升趋势中,至少有27.3%可归因于城市化影响;对于全球或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序列而言,研究工作还很不充分,但一般认为城市化影响较小,可能不超过总增温的10%。现有研究还表明,城市化对地面气温序列的影响随时间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城市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近半个世纪长序列地面气温趋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对欧洲地区的明显影响可能主要发生在20世纪早期甚至19世纪后期。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包括研究覆盖的区域和时间段有限、乡村站遴选标准不统一、城市化影响偏差订正方法有待完善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许有鹏  陈爽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共同作用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城市地区的降雨。位于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地区的苏州城市化发展迅速。在分析了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1953~2000年降雨时间序列特征基础上,采用同时期城区(苏州站)与郊区(望亭站)雨量横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不同时期同一站雨量纵向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对该地区降雨量、降雨年内分配、降雨发生次数等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化对年雨量、汛期雨量和最大日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其中对最大日雨量的影响最显著;受城市化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有集中的趋势;城市化使不同类型降雨发生次数均增加,其中对暴雨发生次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