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8)
- 2023(10593)
- 2022(9573)
- 2021(9111)
- 2020(7557)
- 2019(17827)
- 2018(17685)
- 2017(33782)
- 2016(18511)
- 2015(20835)
- 2014(20730)
- 2013(20534)
- 2012(18835)
- 2011(16784)
- 2010(16667)
- 2009(15085)
- 2008(14445)
- 2007(12414)
- 2006(10827)
- 2005(9339)
- 学科
- 济(71641)
- 经济(71556)
- 管理(49479)
- 业(49088)
- 企(40544)
- 企业(40544)
- 方法(33592)
- 数学(28842)
- 数学方法(28528)
- 农(20170)
- 中国(18061)
- 地方(17454)
- 学(17237)
- 财(16279)
- 业经(16009)
- 农业(13711)
- 贸(12699)
- 贸易(12689)
- 易(12292)
- 和(12072)
- 理论(11881)
- 环境(11331)
- 技术(11258)
- 制(11207)
- 划(10127)
- 务(10003)
- 财务(9944)
- 财务管理(9924)
- 教育(9814)
- 企业财务(9388)
- 机构
- 大学(259294)
- 学院(257644)
- 管理(103816)
- 济(96869)
- 经济(94644)
- 理学(90678)
- 理学院(89579)
- 研究(88480)
- 管理学(87954)
- 管理学院(87508)
- 中国(61955)
- 科学(58846)
- 京(55699)
- 农(46474)
- 所(45549)
- 业大(42898)
- 研究所(42235)
- 财(42019)
- 中心(39312)
- 农业(36790)
- 江(35776)
- 北京(35132)
- 范(34982)
- 师范(34617)
- 财经(34304)
- 院(32034)
- 经(31252)
- 州(29971)
- 师范大学(28096)
- 经济学(27826)
- 基金
- 项目(186678)
- 科学(144957)
- 基金(134086)
- 研究(133297)
- 家(119445)
- 国家(118188)
- 科学基金(99722)
- 社会(81454)
- 社会科(76992)
- 社会科学(76966)
- 省(73675)
- 基金项目(72540)
- 自然(67116)
- 自然科(65502)
- 自然科学(65480)
- 自然科学基金(64291)
- 划(62332)
- 教育(60249)
- 资助(54881)
- 编号(54324)
- 成果(43769)
- 重点(41777)
- 部(40108)
- 发(39786)
- 创(38663)
- 课题(37237)
- 科研(36024)
- 创新(35991)
- 计划(35232)
- 大学(33977)
共检索到36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兴荣 冉瑞法 董占鹏 董家红 黄平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秀均 李玲利 柴建萍 倪婧 白兴荣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此外,还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差异影响。【结果】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达72.5%~95%,半致死时间(LT_(50))为5.093 ~ 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为95%),半致死时间最短(为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为75%),半致死时间最长(为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建华 杨大平 杨伟克 丁志伟
【目的】探究家蚕感染BmNPV后,不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为阐明BmNPV的侵染机制及培育抗NPV蚕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通过经口添食BmNPV,检测分析家蚕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家蚕中肠ALP基因在感染BmNPV后6、9和12 h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24 h基因表达被抑制,同时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淋巴碱性磷酸酶及ALP基因对BmNPV的响应略晚于中肠,ALP基因在感染9 h开始上调表达,在12 h表达量最高,在24 h表达量急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9和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24 h急剧减弱,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体ALP基因表达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仅在感染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蚕感染BmNPV后,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表达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均是呈现先升高后急剧减弱的趋势。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这与家蚕感染BmNPV后,其自身机体的生理代谢进程存在紧密联系,暗示碱性磷酸酶在家蚕抗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BmNPV 碱性磷酸酶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敏 刘勇 李梅云 姬广海 李永平
为了解云南省烟草上青枯雷尔氏菌的多样性,对分离自云南省6个县烟草病株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生化型和致病型测定。烤烟品种K326的离体叶片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65个青枯雷尔氏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群,分别占45.4%、46.7%和7.9%,强、中致病力菌株占优势。对其中具代表性的81个菌株的生化型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占53.1%;32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1,占39.5%;6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2,占7.4%。对其中55个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型测定结果表明,弱毒力(Ⅰ)型菌株的比例最高,占63.6%,中毒力(Ⅱ)型菌株的比例其次,占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榆岚 张一川 唐芬芬 张永红 朱峰 白兴荣
[目的]对云南蚕区家蚕品种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进行抗性分类,为抗病育种、抗病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58个家蚕品种对其进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调查,3龄起蚕添食相同浓度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接种后第7天,镜检确定感染数,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采用聚类分析K-Mean法获得4个抗性分类,10品种和14品种为高抗品种,高感品种有23个。采用系统聚类法谱系图获得2大类,4个小分类,高抗品种5个,高感品种10个。[结论]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CPV的抗性能力分为4个水平,根据系统聚类法,高抗品种占9%,高感品种占17%,中感品种占34%,中抗品种占40%。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聚类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将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21株黑胫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an)接种烟草品种K326、G28和红大,测定其对不同烟草品种的致病力。经统计分析,发现其对烟草的致病力有差异。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两种接种方法测定致病力的结果不同。对不同地区的黑胫病菌间的致病力以及由烟草和非烟草寄主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省黑胫病菌的致病力较强,由烟草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对烟草的致病力强于非烟草菌株。实验结果还发现,供试的3个烟草品种,以K326对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抗病性最强,红大品种较感病。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烟草疫霉 致病力 云南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
菜粉蝶 微孢子虫 感染家蚕 危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继芬 雷树明 廖鹏飞 吴克军 朱红涛 白红英 陈海佺 冉瑞法 李刚 杨文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蚁制种量等方面都优于云南省保存的生产系,并达到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循环杂交的异地复壮法能起到较好的系统复壮效果,能较大幅度提高原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菁松 皓月 异地复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房超 李跃建 刘独臣 刘小俊 梁根云
对从成都平原的双流、青白江和德阳旌阳区3个不同西瓜主产区采集到的西瓜枯萎病菌进行病菌分离培养,得到3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以中等抗性的西瓜品种"京欣"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德阳的Fon3,其次是青白江Fon1和双流Fon2。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菌 致病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学 青学刚 刘俊凤 刘刚 肖金树 徐安英
对中国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品种871C×872C进行了BmNPV攻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871C×872C在同浓度添食病毒条件下,全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09,较对照品种提高了4,5个数量级,抗BmNPV能力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田梅慧 陈松 黄平 刘敏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7 复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杨继芬 李刚 李涛 杨卫 廖鹏飞 杨俊 洪正杰 罗顺高 丁善明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文章对新品种"野三元"在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养蚕区域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野三元"幼虫期生长快,龄期经过短,食桑旺盛、对桑叶选择不严,体形粗壮结实,眠起及老熟齐一,老熟快、上蔟齐、茧形大,产茧量高,可缫出4A级以上生丝,适宜引进云南省各蚕区全年饲养。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特别是夏秋季,具有耐粗放饲养、抗逆性较强、容易饲养的特点。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野三元 强健性 茧丝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杨继芬 陈松 吴克军 李刚 李金见 杨卫 黄平 李涛 丁善明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吴阳春等人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试验设计了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对比试验、试验室鉴定对比试验、丝质对比调查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具有食性优、繁育系数高、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引进云南蚕区全年饲养。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野三元 强健性 茧丝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芬芬 杨伟克 邵榆岚 杨海 白兴荣
在致病菌(Bacillus bombyseptieus)与非致病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家蚕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抗菌肽基因defensinA/B在脂肪体中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家蚕被注射黑胸败血芽孢杆菌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大肠杆菌)后的3、9、12 h,检测到脂肪体中的Bm-defA/B的转录活性上调,Bm-defB的响应活性高于Bm-defA,Bm-defB对黑胸败血芽孢杆菌致病菌的响应快于Bm-defA,提示Bm-defensins在家蚕对抗细菌侵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丽华 沈卫德 李兵 王文兵
【目的】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es,BmNPV)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用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分别在病毒感染后的不同时间(12,24,36,48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E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BmNPV感染24h后,BmN细胞出现明显感染症状,变为圆形;48h后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yclinA、CyclinB、CyclinE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分别...
关键词:
BmNPV Cyclin基因 细胞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