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4)
2023(10172)
2022(8948)
2021(8510)
2020(7287)
2019(16125)
2018(16058)
2017(31247)
2016(16777)
2015(19095)
2014(18996)
2013(18763)
2012(17218)
2011(15429)
2010(15756)
2009(14670)
2008(13068)
2007(10946)
2006(9470)
2005(8015)
作者
(48362)
(40043)
(39703)
(37606)
(25513)
(19205)
(17996)
(15755)
(15233)
(14114)
(13887)
(13332)
(12486)
(12481)
(12273)
(12143)
(12000)
(11841)
(11317)
(11264)
(9928)
(9643)
(9548)
(9079)
(8917)
(8852)
(8814)
(8805)
(7977)
(7850)
学科
(65076)
经济(64993)
管理(48139)
(46583)
(39356)
企业(39356)
方法(31340)
数学(26912)
数学方法(26615)
(17503)
中国(16732)
(15611)
业经(14890)
(14715)
地方(12922)
农业(11701)
理论(11668)
(11512)
贸易(11506)
(11335)
(11181)
技术(10709)
(10513)
环境(10387)
(10094)
(10069)
金融(10067)
财务(10036)
财务管理(10018)
教育(9582)
机构
大学(238750)
学院(235832)
管理(98367)
(90315)
经济(88284)
理学(86101)
理学院(85154)
管理学(83673)
管理学院(83262)
研究(77236)
中国(55431)
(50929)
科学(49009)
(39889)
(38033)
业大(36129)
(35957)
研究所(35064)
中心(34503)
财经(32847)
北京(32175)
(32118)
(31923)
师范(31657)
(29987)
农业(28216)
(28192)
(26554)
经济学(25988)
师范大学(25884)
基金
项目(169024)
科学(132496)
研究(124301)
基金(122578)
(107010)
国家(105799)
科学基金(90768)
社会(76941)
社会科(72799)
社会科学(72777)
基金项目(65981)
(65405)
自然(59766)
自然科(58327)
自然科学(58315)
自然科学基金(57253)
教育(56568)
(55287)
编号(51274)
资助(50118)
成果(41417)
重点(37059)
(37037)
(35166)
(35118)
课题(34476)
创新(32629)
科研(32372)
项目编号(32049)
教育部(31856)
期刊
(95447)
经济(95447)
研究(68001)
中国(40689)
学报(38070)
管理(35213)
科学(35164)
(32617)
大学(28869)
(28423)
教育(27227)
学学(27022)
农业(23577)
技术(19828)
(17192)
金融(17192)
业经(15484)
财经(15113)
图书(14615)
经济研究(14532)
(12725)
理论(12477)
科技(12454)
问题(12277)
(11953)
实践(11716)
(11716)
技术经济(10943)
(10837)
情报(10824)
共检索到331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慧玲  
应用情理社会理论从照护者角度出发分析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危机的形成与应对。家庭照护是当前老人照护的主导模式,而女性在老人家庭照护者中占七成。个案研究发现,在中国式情理社会中,女性照料者的照护决策、行为和感受取决于“情”“理”状况;以“情”为核心的联结感决定照护责任承担主观意愿,作为“理”之关键的其他责任重要性决定照护责任承担的客观条件;在联结感强且其他责任较少的情况下,照护承担带来较强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而在其他情况下,照护承担可能为照护者带来较多的压力;同时,“情”和“理”的松动和变化也造成新的照护危机和心理危机。鉴于照护承担意愿和条件多样性,应调整社会政策及相关举措协助、促成或替代女性照护者进行失能老人家庭照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吉峰  
以湖北潜江为例,研究了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抱怨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与老人关系、家庭年收入是导致照护者产生抱怨的首要因素;子女数、失能等级对照护者抱怨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老人的其他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对缓解照护者抱怨的作用还有待强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吉峰  陈以博  
通过对湖北潜江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实地考察,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给照护者生计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照护者年龄、文化、健康、老人失能等级、失能老人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因素在保护家庭照护者生计方面的效果十分微弱。基于此,提出了保护照护者生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吉峰  
以湖北潜江为例,比较分析了青壮年与老年两个群体的照护者压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同性方面,失能等级是导致照护者压力的共同因素和首要因素,而老人其他子女资源与经济资源对两个照护者群体的帮助作用都不大;在差异性方面,生计压力对青壮年照护者压力影响较大,健康与社区资源则对老年照护者压力影响较大。在制定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政策时,既要考虑青壮年与老年人两个群体之间的共同性,也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艳阳  周沛  
家庭支持是目前中国农村残障老人支持的主要形式与核心力量。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可被视为一类社会功能系统。"家庭禀赋""家庭权威""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分别对应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适应""达鹄""整合"及"维模"功能要素,在传统农村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分别构成家庭支持系统的资源性、合法性、制度性与伦理性基础,从而形成以代际支持为核心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有机体系。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家庭支持系统的均衡稳定格局被打破,而酿成了当前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的失衡与危机。因此,需分别对家庭资源、家庭关系、家庭规范与家庭文化予以调适、改造与发展,以重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提升农村残障老人生活质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吉峰  
本文利用湖北省潜江市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失能等级、照护者资源与生计活动等因素对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人的失能等级对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最强;照护者人力资源、生计活动是影响照护者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老人其他子女资源、社区资源与家庭经济资源对缓解照护者压力的影响作用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缓解照护者压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升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农村老人的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基于对四川珠镇的调研,研究发现,农村老人家庭的养老经济基础已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变成了“土地保障+社会保障”的混合型模式,由此构成了“半耕半保”的新型农村老人家庭养老经济基础。“半耕半保”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三层逻辑基础上:第一,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收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养老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第二,农村家庭从“三留守家庭”向“空巢家庭”转变所导致的“老人农业”萎缩,务农收入降低。第三,农村老人家庭“生存型消费”的低消费特点。在老龄化、少子化、城镇化背景下,“半耕半保”保障了农村老人家庭经济的“低强度”均衡,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半耕半保”改变了传统农村老人以“土地自养”的模式,通过务农和养老保险收入的结合,构筑了一种“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保障了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有利于农村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我国的养老成本,因此应予以重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阳  赵煌  
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家庭再嵌入正在成为随迁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成功的家庭再嵌入不仅有利于随迁老人顺利市民化,而且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在于:贫困倒逼、创造美好生活与正哺延续。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现实张力来自生活模式的碰撞、日常的生活博弈以及刚性约束的打破。通过考察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可以发现,随迁老人责任日益核心化,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呈现边缘化。解决好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首先应积极营造随迁老人贡献的正面宣传;其次要积极构建家庭内部的民主机制;最后要构建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爱仙  
目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严重失衡。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为历史造成的低出生率和预期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严重,也在于政府责任某些方面缺位,当前社会养老服务政策滞后且落实不到位。为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必须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施家庭照护补贴制度,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突出政府对失能老人的责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华磊   肖文静   方格格  
随着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全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加大。如何选择与养老需求相匹配的照护方式,对失能老人的健康福祉乃至死亡风险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2008~2018年的4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不同长期照护方式选择对失能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如下。(1)照护方式对轻度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非正式照护,正式照护会显著降低轻度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尤其会显著降低女性、无配偶、接受过教育的失能老人的死亡风险。(2)在正式照护中,接受机构照护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接受社区照护者;在非正式照护中,由配偶照护的老人死亡风险比由子女照护的老人更低。通过探讨长期照护方式选择对中国失能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差异,文章检验了既有照护理论的经验推断,为发展和完善照护理论提供了经验依据,研究发现有望为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体系、完善保障失能老人的福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唐嘉伟  邢慎忠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挑战,2008年后可以认为是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过程。截至2018年,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率已从2008年的18.96%下降至13.1%。考虑到家庭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一段时期内家庭的投资消费倾向,且当前疫情的蔓延对全球金融系统产生了冲击,甚至作为避险的黄金资产也一度成为抛售的对象。为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家庭资产配置的特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类家庭正发生着各种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规模愈来愈小;作为家庭延伸部分的邻里正在消退,家庭的边界在紧缩;电子信息破门穿墙而入,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三者",悄悄地改造着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家庭前所未有的脆弱,离婚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关键词。家庭是一个天然的教育机构,对人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家庭的危机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危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鸿儒  李月  
老龄社会的全面加速,使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凸显。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CLHLS)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评估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并从照护内容、照护类型和照护支付意愿三方面考察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发现:一是照护需求内容方面,被调查样本中约87%的失能老人具有长期照护的需求,其中对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精神慰藉次之、日常照料最低。二是照护类型方面,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照护是失能老人最主要的需求类型,其次为机构照护,社区照护需求最低。三是照护支付意愿方面,失能老人对机构照护服务的支付意愿不高且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此,应明确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内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健全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