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4)
2023(9674)
2022(8142)
2021(8024)
2020(6610)
2019(15614)
2018(15108)
2017(28360)
2016(15443)
2015(17750)
2014(17376)
2013(17332)
2012(16660)
2011(15336)
2010(15623)
2009(14824)
2008(15093)
2007(13397)
2006(12254)
2005(11535)
作者
(43200)
(36037)
(35917)
(34579)
(23341)
(17329)
(16326)
(14048)
(14046)
(13244)
(12410)
(12066)
(11889)
(11679)
(11582)
(11128)
(10758)
(10491)
(10400)
(10255)
(9313)
(8889)
(8717)
(8269)
(8246)
(8186)
(7973)
(7928)
(7356)
(7200)
学科
(66616)
经济(66552)
管理(41081)
(39303)
(30721)
企业(30721)
方法(26419)
中国(24565)
数学(23061)
数学方法(22690)
(18849)
(17003)
贸易(16993)
(16673)
(16050)
(14531)
(12694)
业经(12601)
(12514)
(12132)
银行(12119)
农业(11874)
(11784)
(11520)
金融(11520)
地方(11345)
关系(9998)
(9729)
及其(9529)
(9490)
机构
大学(223518)
学院(219480)
(103267)
经济(101407)
研究(86794)
管理(80151)
中国(69049)
理学(67364)
理学院(66558)
管理学(65390)
管理学院(64950)
(49640)
(48369)
科学(47523)
(44117)
研究所(39438)
中心(38615)
财经(36991)
(33868)
(33723)
(33373)
经济学(33023)
北京(32929)
(30849)
(30262)
师范(30056)
经济学院(29421)
财经大学(27362)
业大(27058)
(26192)
基金
项目(134779)
科学(107410)
研究(101916)
基金(100449)
(87146)
国家(86452)
科学基金(73198)
社会(66733)
社会科(63276)
社会科学(63261)
基金项目(50302)
(47547)
教育(47416)
自然(44809)
自然科(43823)
自然科学(43813)
资助(43597)
自然科学基金(43086)
(41941)
编号(40176)
成果(35718)
(32518)
重点(30923)
(29362)
课题(28961)
中国(28683)
国家社会(28652)
教育部(28382)
(27055)
(26954)
期刊
(119256)
经济(119256)
研究(77743)
中国(51922)
(36026)
管理(33304)
(31704)
学报(31553)
科学(31062)
教育(28929)
(26133)
金融(26133)
大学(25265)
学学(23009)
农业(21735)
经济研究(20632)
财经(19482)
技术(19114)
(18060)
国际(17262)
(17098)
业经(15853)
问题(15597)
世界(15421)
(12673)
技术经济(11275)
图书(11212)
统计(10884)
(10434)
论坛(10434)
共检索到367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宜勇  
2000年就业形势预测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但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新增下岗职工将保持在350万人;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为1171万人,按照78%的参与率计算,大约有910万人需要就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结构调整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预计2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池振合  
初步预测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2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30%;,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为4.0%。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员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郑慧  
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对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作出展望并对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黄燕东  
本文回顾了我国2014年的就业总体情况,对2015年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认为,2015年我国就业形势基本与2014年持平,并且存在略微恶化的趋势。作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2015年就业工作目标确定为:(1)完成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1000万人以上;(2)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求控制在4.6%以内;(3)将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6%以内;(4)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丧失信心者的统计;(5)完善对劳动力参与率变动的监测;(6)全年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不少于2000万人次;(7)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怀性支持;(8)建立对已出台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的第三方科学评估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5年我国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1期《2005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或能够基本实现产需平衡,加上现有库存和净进口的调剂,粮食有效供给充裕,粮食市场稳定,价格将稳中趋降。”在这一年里,国家针对市场粮价下行情况,及时采取了在小麦主产区实行结合中央储备小麦轮换按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农民种粮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6年是我国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6年第2期《2006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从市场层面上分析,粮食市场价格与2005年相比将进一步下跌。但考虑到中央千方百计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解少明  刘国辉  杨金柱  周庆和  
1994年中国物价形势与控制对策解少明,刘国辉,杨金柱,周庆和本文根据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0.1%的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全年的物价走势,并从理论和政策上提出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一、对1994年物价走势的基本判断在一季度我同物价上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群群  王振霞  
2012年中国物价涨幅稳步回落,PPI下降趋势得到抑制并逐渐回升,与CPI之间的敞口开始缩小。2013年物价将保持低位运行还是涨幅回升?是否应警惕通胀压力反弹?各界看法不一。本文认为,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存在,通胀预期或将有所强化。若不能避免对经济的过度刺激,2013年物价必将反弹,通胀水平将显著超过2012年。因此,仍应密切关注物价变动,重视管理通胀预期,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改革和发展目标创造宽松的环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